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读《亲密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义无反顾的爱浪漫温馨。“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比翼双飞的爱情令人神往。

      可是经历婚姻的人大都是身心疲惫一地鸡毛。原来婚姻不是刹那永恒,而是天长地久,朝朝暮暮,一日三餐柴米油盐。

      两个没有血缘关系,家庭生活习惯概不相同的人,相亲相爱、相融相合,是人生的一场大修行。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这本书,供给人们一张爱情路线图,着眼与亲密的伴侣与婚姻关系,引领人们穿越亲密关系的复杂景致,是一趟探寻生命真相的旅程。

      生命中的伴侣关系目的不是给予与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帮助你了解你自己。

      伴侣不是你的爱与幸福的来源,但你的伴侣的确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三个重要的角色。 一面镜子,让你看见引发你关注的不舒服感。一名老师,在你探寻真实自我的时候,激励与启发你。一名玩伴,开启并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寻觅爱情的过程如一趟朝圣之旅,我们希望从亲密关系中能满足身、心、灵三方面渴望的东西。

      踏上情感之旅,我们经历第一阶段—月晕现象,这是个让人满心温暖的阶段。蕴含人类七情六欲中最强的感情,我们心甘情愿为爱盲目被爱吞噬,从童稚的少年到迟暮的老人,每个人都向往在遇到一生真爱时的那种心动感觉。

      月运现象实际是情绪上需求的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梦中情人的蓝图变得越来越复杂,期望也越来越高,如果没有学会放手和接受,不能摆脱需求的束缚,不能感受到纯粹的爱,不能真诚的和情人分享更多的事情,就进入了亲密关系的第二阶段幻灭。

      幻灭是情人之间相互的折磨 。欲求不满的愤恨和沮丧往往让我们生出偏差的行为:引起注意、权力斗争、报复心理、自我放逐,并借此控制伴侣避免梦想幻灭。

    由幻灭的痛苦产生的偏差行为是一种过度的自我保护,感觉自己不被爱是最伤人的,爱人之间采取了对立的立场,其实双方都是痛苦之下隐藏着爱。

    我们本来应该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伤痛,却往往怪罪伴侣伤害我们。幻灭是灵魂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们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带着爱意有效的沟通会让我们走出情感幻灭的魔障。沟通中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诚心道歉。如果伴侣所表达的痛苦感觉是我们不能马上体会的,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曾经有过一样的感觉?直到我们两人发现彼此其实同病相怜,背负着同样的痛苦为止。然后我们就可以选择从痛苦中逃脱,这是灵魂关系中两人心灵合一的开始。从这一刻开始,用爱与尊重来互相扶持就变得非常容易,两人之间的鸿沟也就是所有冲突的根源。就可以慢慢缩小了。

    亲密关系之旅来到第三阶段内省。内省的过程将会非常剧烈,因为虽然这是亲密关系中最难应付的一个阶段,他却能带给你无价的礼物那就是觉知灵魂。

      内省是检视自己内在所有想法和感觉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是让你能和自己内在的事物和平相处,并且用爱来面对它们。

      作者提供的一些内省的原则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2.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

  5. 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内心曾被看做亲密关系中最丑陋的阶段。因为你觉得伴侣不再像从前那么迷人了,你已经习惯了用一套固定的方法来对待彼此及处理不断浮现的老问题,在这个阶段,亲密关系中的所有事都不能让你满足。所以在你责怪伴侣或挑剔亲密关系之前,有必要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内心。

    内省阶段遇到的问题,不要尝试去解决它,逃避它或压抑它。而是应该问自己下列问题:这个时候爱会怎么做?如果我能百分之百对自己负责。我会怎么选择?我能采取什么有创意的步骤吗?这个问题是不是唤醒了一些熟悉的感觉?我愿不愿意100%的接受这些感觉?如果我爱自己的话,现在该做些什么?我是不是该放弃些什?我是不是该原谅某个人?是不是有人比我更痛苦?我应该用爱来支持他(她)?

      向你的灵魂,你的目标以及更美好的亲密关系迈出一大步。把你的全部精神都灌注在寻求真理上,就得到了爱的启示。

      作者发现在亲密关系中启示有三种呈现的方式:第一种方式,启示推动着你的力量,让你从一个阶段迈向下一个阶段,并在痛苦和问题之中成长。第二种方式,就是神迹显现。穿越“量子隧道”立刻体验到灵魂的关系接受臣服。第三种方式,则让你有自己选择的力量。

      特别喜欢作者本书结尾的一句话: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

      亲密关系的建立当然不是这样一条线性坦途,超脱情绪、倦怠、迷思,成为心智成熟,明辨是非的个体,是一场终身的修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