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有了抑郁情绪时(比如发脾气、甩脸子),你是怎么做的?

如题所述

看到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感觉有很多话想说。

我儿子现在已经上高二了。虽然他现在时不时的仍会因为学习压力大,产生畏难情绪和坏情绪,有时候也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但是相比初中出现的不愿学习,成天玩手机的儿子相比,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原来因为学习没有目标,导致没有动力,导致孩子每次考试基本都是全班垫底。

我着急,焦虑,忍不住要对孩子大呼小叫,责怪孩子不努力,玩心大,想一下子彻底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是不管我怎样使劲,孩子的状况却越来越糟糕,最后孩子基本上拒绝沟通,我行我素,直到导致中考成绩差,没考上公办普通高中。

为了让孩子有书读,我们想办法给孩子报了私立高中,单方面的认为孩子上高中了会知道努力学习,没想到孩子最终因基础太差跟不上班级进度,最终发生了我们最不愿看到的厌学现象。孩子直接提出不上高中了,跟我们发脾气,对老师的要求置之不理,上课睡觉,不做作业,不好好考试等等问题都发生了,没办法,我们让孩子退学到中职学校就读。

没想到到了中职学校,情况更糟糕,里面基本都是不学习的孩子,不仅学不到什么东西,反而学到抽烟喝酒,夜不归宿,我们这一步我认为是走错了。孩子呢,当然是喜欢这样的环境,多轻松啊,什么都不用学,老师也不管。但是,我们家长知道再让孩子呆在中职,孩子就完全废了。

必须想办法把孩子引导重回学习的轨道,为了孩子将来,再难也不能放弃孩子。孩子不愿意,发脾气,跟我们吼,但我们决心已下。我是这样一步步做的:

首先是挖掘孩子特长爱好。孩子喜欢 体育 ,我们鼓励孩子利用空余时间重新开始训练短跑,并给孩子找了一个 体育 老师,让孩子通过 体育 训练找到训练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孩子自然而然知道 体育 再好,文化成绩不好,你也考不进好的 体育 大学。果然,孩子提出要重回高中读书。我那个欣慰哦,终于我们的努力有了初步的成效。

接下来,我们从引导孩子树立目标,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的补习基础知识,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多陪伴孩子,少批评孩子,尊重孩子等等手段,逐步让孩子找回了自信,并鼓励孩子重新确定考公安院校的目标。从此,孩子变了,变得喜欢与我们沟通交流了,喜欢把他对学习的感悟告诉我们。成绩也在孩子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中一点点的进步。

我认为,孩子有情绪不怕,怕的是孩子没目标,没方向,没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所以,家长要和孩子好好沟通交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才是王道。

这个时候,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其实反映的是家长的问题,是我们从小对孩子要求不到位,没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孩子正确的目标意思,使孩子处于散养状态。等孩子成绩出现问题再来纠正难度就已经非常大了。但是,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痛下决心,再难我们也要陪着孩子,鼓励孩子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帮助和引导孩子重新回到学习轨道上来。所以,我庆幸我坚持了下来,让孩子重新找回了自信,从而爱上学习,回归正常学习轨道。现在,孩子学习非常努力,虽然成绩还不是太好,也就400分左右,但相比原来那个厌学的孩子,他说的转变是让我欣慰的。

所以说,孩子发脾气,甩脸子其实是一直情绪的宣泄,不应该是抑郁情绪,作为父母要区分开来,再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正面引导和帮助孩子,让孩子释放压力,正确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当孩子情绪抑郁时,常缺乏信心,不论对学习还是对生活都兴趣索然,不愿与人交流;谈及前途时心情暗淡,甚至公开流泪;上课时思维抑制,反应迟缓,精力不集中,常常走神;平时活动中行为被动,自我封闭,缺乏主动性,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个人卫生懒于料理,有沉默和独处倾向,不合群。

针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辅导:

1. 宣泄释放

作为家长应放下身段,平等地找孩子谈话,耐心听取孩子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引导孩子宣泄积存在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相信随着负面情绪的释放,孩子会鼓起重新出发的信心和勇气的。

2.转移注意

当孩子情绪抑郁时,可以安排活动转移其注意力。例如,可以写封信,打个电话,逛逛商店,外出 旅游 ,等等;或者要求孩子把日常活动记下来,了解每天的时间是怎样消磨的。这样做,有利于孩子克服由于抑郁情绪而带来的懒散和精力消耗。

3. 调整思维

抑郁会影响回忆,从而使抑郁心情延续下去。人们心情沮丧时,总爱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些坏的事情,而这种回忆又会加重抑郁心情。因此,有必要根据艾利斯的ABC理论,指导孩子认识消极的思维模式,改变消极的思维方法,努力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抑郁倾向。

4.寻求支持

有一个可以完全依赖的亲人、朋友或老师,是防止抑郁心情的最有效的方法。家长要教育孩子,当心中情绪低落时,就不要犹豫,及时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倾诉心中的想法。

5.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对有抑郁倾向的孩子有特殊的疗效,多听一些激扬高亢的音乐,比如《真心英雄》《感恩的心》《高山流水》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可以通过潜意识的通道,唤醒孩子那些被压抑或遗忘的经验,进行合理的释放,等等。

现代 社会 发展出现了两种趋势:高速发展的经济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的人文关怀。在这两种趋势下,孩子极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尊重每个孩子,与他们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时刻关心他们的心理成长。我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随着你们的努力,孩子一定会早日从抑郁情绪中解脱出来的。

当孩子有了抑郁情绪时(比如发脾气、甩脸子),你是怎么做的?



发脾气、甩脸子一般都是焦虑的表现,是孩子遇到了阻碍和不满所导致的。家长应该了解一下阻碍是什么,不满又是什么。如果孩子的需求是正当合理的,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是不正当不合理的,就不能满足。不能满足时,要充分说明理由。


另外在执行某一行动指令时,要前后一致,不能前面说不行,后面又可以了,这样让孩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还要注意父母之间的意见要一致,不能这边刚禁止,那边就解禁了,令出不一,让孩子无所适从,更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钻了空子。


父母要学会和孩子的交流,在交流中解释问题、沟通思想、产生共鸣,一家人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获得孩子的充分理解和认同。这样整体式教育孩子会效果更好。


如果孩子真的抑郁了,是不会跟你发脾气、甩脸子的。



当孩子还能朝你发脾气、甩脸子,某种意义上来说,ta是把你当成了安全基地,是可以宣泄的地方。


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绪。孩子是因为什么发脾气呢?


不管何种原因, 我们面对一个有情绪的孩子,一定是先“通情”,后“达理”。


首先,接纳孩子是一个会有情绪的人,接纳才不会产生对抗;


其次,描述你的感受并跟孩子核对,例如:我感受到你现在有点愤怒,是这样吗?可以跟我说说你为什么愤怒吗?


第三,当孩子情绪平息之后,再找机会跟孩子沟通,表达你的观点和感受,协商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有没有比发脾气更好的解决办法。


总之,当一件事情发生时,一定是 先处理情绪,后解决问题。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孩子不高兴,发脾气也有很多种原因。

1、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家长只能多沟通,多忍耐,如果对孩子太严厉恐怕会适得其反。

2、学龄前孩子,心智还不成熟,无理取闹也很正常。家长多点耐心哄哄就好。

3、小学阶段,心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无理取闹,该收拾就收拾,一个让孩子明白底线是啥,一个让他有所畏惧的人。如果放任不管,将来可能就难管了。

发脾气、甩脸子这个应该不算抑郁情绪。

当孩子有了情绪,如发脾气、甩脸子,虽然这不是抑郁情绪,做家长的要怎么做呢?我想,家长首先要做一个自我觉察,看看是否是自己的问题;然后学习如何接纳孩子的情绪;多和孩子互动,做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 孩子发脾气、甩脸子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

显然,孩子发脾气、甩脸子让你生气了,或者让你不可思议,感到难过。那么,这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进行一下自我的觉察,看看问题是否与我们有关?是否你脑子里有很多固守的观念:孩子就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真的是这样的吗?是你的应该,还是孩子的应该?你是否在以爱的名义控制着孩子?其实,孩子发脾气、甩脸子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不全是坏事情,说明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孩子想活出自己的样子。你想让你的孩子永远活在你的支配里,或别人的支配里吗?你想让你的孩子永远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或也学会让别人活在他(她)的期待里吗?

二、 作为家长,你是否需要改变?

觉察了自己的问题,就要坚定地改变。首先,要学会爱自己,解放自己,允许自己犯错误,多看自己的闪光点。可以每天早晨起来照着镜子喊自己的名字说“我爱你”,让自己先幸福起来。你自带光芒,孩子就会被照亮!

三、 家长如何管理孩子的发脾气、甩脸子呢?

第一步:平静地接纳孩子的发脾气、甩脸子。

孩子发脾气、甩脸子,或许是孩子也有不高兴的事了。家长首先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试着去理解孩子不好的心情。可以对孩子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告诉他,知道你伤心难过了,这件事放在谁身上或许也会这样不高兴,那么,你能和我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这件事的吗?这样家长才会走进会做到心里,走进孩子的心里,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是什么让你这样的?我知道,我有问题,我向你道歉,那么,想一想,你是否也有什么做错的地方啊?孩子会找到自己的问题,真诚地向家长道歉的。家长也需要有所改变,不要只关注孩子的问题,还要关心孩子的成长,走进孩子的内心,理解孩子的需要,做好父亲或母亲的角色,不要越界,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第三步:学会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1.夫妻关系的不融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要改善家长的夫妻关系。

2.调整错误的教养方式。要学习正确的教养方式,学会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孩子,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被重视,被认可。

3.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经历里,过多存在负性的事件,要帮助孩子摆脱潜意识负性情绪的干扰。

第四步:和孩子一起勾画未来

先和孩子搞好关系后,再和孩子一起研究未来的设想,对未来有所规划。当然,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和孩子制定“一小步”计划,一点一点做起来,慢慢地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静待花开,是花都有她绽放的时令,不要因为急躁拔苗助长,损害了孩子的 健康 成长。

很高兴收到官方的问题。首先我要说的是发脾气甩脸子,那不叫抑郁情绪。

下来我就谈一下,当孩子发脾气、甩脸子时该怎么做?

当孩子某人或者某事发脾气、甩脸子的时候,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孩子敢于把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发脾气,甩脸子表达出来。如果长期以来,孩子内心有不满,连在家长面前发脾气、甩脸子的表现就没有,那么这个孩子是非常可怕的,久而久之孩子肯定会有抑郁情绪,甚至抑郁症。

我说孩子发脾气、甩脸子是一个好的现象,是因为当孩子甩脸子、发脾气的时候,其实是在向家长表达。我哪方面或者我内心是不舒服的,我哪方面是需要得到家长接纳、理解和关注的。以前当孩子发脾气,甩脸子的时候,正式建立亲子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所以,家长应该在这个时候以人为本,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孩子的需求,内心的真实感受。先关注孩子本人,然后再关注他的事情。关键是家长怎样说孩子才能认真用心去听?这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艺术活。需要家长去自我觉察。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家长往往把教育孩子当成是一种技术,以为是自己没有掌握某种方法而到处学习和请教,其实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许多家长把家教当成了跟学校老师教育学生一样,把讲道理作为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当这种教育不见效的时候,家长往往以自己学识不够、孩子叛逆或者自己不够严厉为原因,通过加强力度试图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但往往也是白费力气。原因就在于家长自己摆错了位置,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根植于亲情之上的一种 情感 关系,而不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那种以教育为目的理性关系。至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只能建立在这种亲情关系之上,是这种亲情关系的自然延伸。如果不是孩子的父母,即使你学富五车,能力超群,恐怕你也代替不了孩子的父母,对其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所以,家教要把亲情放在第一位,教育是附属在亲情之下的,是亲情的自然延伸。那些亲子关系存在障碍的父母,其家庭教育必然也是失败的。

家长另一个错误在于,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具体的问题,而是从成年人的观念出发,对孩子的言行简单粗暴的作出是非性评价,无视孩子自己的感受。鲁迅在一次请客的时候,夹了一块肉喂给其时年幼的儿子吃,但儿子当众将肉吐出,并用手扔到了地上,许广平见状大声训斥孩子,鲁迅及时制止了她,并用筷子将地上肉夹起来放嘴里吃了一小口,发现这肉原来已经发馊变质了。孩子发脾气、甩脸子往往不是无理取闹,而是遇到了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困境,家长这个时候切忌不加思索,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孩子,采取强制性打骂手段对待本以受挫的孩子,那孩子无异于是雪上加霜。一个幼儿他眼里的玩具车,就相当于成年人的法拉利,把家长的法拉利砸坏,请问家长自己是什么感受呢?

家教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感情上给予孩子充分接纳、包容、肯定的基础之上才会有效果。人天生就是智慧动物,而不是传统观念所讲的随便画画的一张白纸,孩子天生就是有特质,有性格,有智慧的,从生下来那刻起,就不再是父母的一部分,而是另一个智慧生命,他只不过是借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在生命的角度上他是完全独立于父母意志的,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意愿,完成父母的使命才来到这个世界上。教育和扶养孩子成长是父母的义务,而不是给孩子的恩赐,不是孩子自己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父母带来了孩子就得对孩子负责,这不能说成是父母有什么功劳。尊重和爱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家长自己的品质和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胜过一万个哲学家的鸿篇巨著,假如亲子关系品质良好,那家庭教育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家长自己以老子自居,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孩子,把父母高高在上的地位误以为是对孩子的爱,不平等对待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的做法是静观其变

孩子应该有发脾气的权利

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每天跟孩子唠叨,“不行”“不可以”“不对”“不好”。而当家长遇到一个爱发脾气的孩子后,更是如临大敌,哎呀,这孩子太难带了,脾气怎么那么坏,像谁呀……

其实,孩子就是独立的个体,他应该拥有与成人同样的权利:挑食、爱看电视、心情不好发脾气……

所以,对待孩子发脾气这件事,首先家长要认可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孩子发脾气时要因势利导

那么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该怎么办呢?我是这样做的。

1.无理取闹发脾气

采用冷处理的方法,因为不能做的事情而非要做发脾气,我不会重复讲道理,对着他的眼睛 讲清楚理由后,就任由他自己消化,发脾气也好,哭闹也好,说了不能做的事情,你什么招都行不通。

2.身心受伤发脾气

孩子有时会好面子,在很多人面前如果摔跤了,讲错话了,觉得丢面子了,他也会发脾气。这种情况我只会紧紧抱着他,任由他在我怀里哭闹、拍打。等那股劲儿过去了,再跟他讲道理。

归结一下,孩子发脾气基本上也就是以上两个原因,如有没想到的,欢迎关注 “ 懒妈育二宝”, 你也可以在下方留言,继续分享各种智斗虎娃发脾气的妙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