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是啥?

如题所述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后,会导致身体上出现相应的病症。其中肠道部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引发炎症疾病的产生。除此之外,肛门部位也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引发肛门出现瘙痒的病症。所以在平时,应当注重自身的清洁卫生和入口食物的清洁卫生,避免受到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出现此感染之后,需要积极地使用到抗感染类药物进行治疗,推荐使用抗生素。还需要对于使用过的贴身衣物,进行积极的清洗和暴晒,避免疾病的加重。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由于该病毒存在胃部,可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而感染。此病菌还可以口口途径传播,即通过夫妻以及家人之间,通过口腔唾液以及共用餐具传染。还可以通过胃口传播,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人在呕吐时,细菌随呕吐物排出体外,而感染给其他人,属于此病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若在医院进行检查时,病人的病菌残留在检查器材表面,从而导致后续检查人群发生感染现象。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人体胃内最常见的细菌。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国家,几乎90%%的人都感染过这种细菌。这种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

  由于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增加胃癌发生危险性,所以建议胃炎和胃溃疡的患者查幽门螺旋杆菌,如果有感染(结果阳性),就要正规治疗,并且要复查是否杀灭,甚至要经过几个疗程治疗。

  以下几类人如果发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必需要治疗:

  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早期胃癌术后,胃MALT淋巴瘤,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

  以下几类人建议要治疗:

  计划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或拜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胃癌家族史,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其他Hp相关胃病(淋巴细胞性胃炎、Menetrier病、胃增生息肉)。

  检查和治疗方案有多种,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消化专科治疗。

  Hp感染是一个公众健康问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0
幽门螺杆菌在我国是一种高发病是一种螺旋状细菌,寄居在人体胃窦上皮内粘液层中,和很多慢性胃病有很紧密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胃淋巴瘤,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进行治疗,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法有二联疗法,三联疗法,四联疗法,针对不同情况治疗方案有所不同,要注意进行分餐尽快进行标准治疗。幽门螺杆菌是寄居在胃粘膜上皮的微需氧菌,呈螺旋形或弧形,幽门螺杆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粪便传播,其主要传染源为幽门螺杆菌患者,幽门螺杆菌常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等胃肠道疾病有关,大多数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感染诱发相关疾病可能会出现胃部灼烧感,食欲下降,反酸嗳气等症状,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消化性溃疡或者胃癌,还可能导致胃穿孔胃出血,幽门梗阻,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蒜。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菌药物以及铋剂,可根除幽门螺杆菌,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改善疾病。
第2个回答  2022-03-20
常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感染后主要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疾病有密切的关系,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幽门螺杆菌可传染,一般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包括粪-口途径和口-口途径:
粪-口途径指感染者含菌的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了饮食,其他人吃下后感染;
口-口途径指感染者含菌的唾液污染了食物或餐具,其他人吃下后感染,还有一些家长亲吻婴儿或用嘴喂婴儿饭引起感染也属于口-口途径。
此外,还有一类特殊的途径,即医源性感染,主要是为感染者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后,未彻底灭菌,可导致为其他人检查时传染幽门螺杆菌。
第3个回答  2022-03-21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第4个回答  2022-03-20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消化系统的疾病当中存在的菌类。一般胃溃疡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含量特别高是一种对胃造成伤害的细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