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茗岭瓷土矿()

如题所述

茗岭瓷土矿位于宜兴市张渚镇南10公里,丁山镇西20公里,矿区有公路通张渚、丁蜀镇,交通较为方便。

矿区位于高山—白砚背斜南东翼,燕山期花岗斑岩呈岩株状侵入于茅山组石英砂岩中,岩体在平面上呈环形,中间为围岩的残留顶盖,下部为隐伏岩体,出露面积1平方公里,分布于省庄的板门岕、岭崖及苏浙边界处。矿区茅山组由紫色、浅黄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其产状为:走向北西8°,倾向南西,倾角25°。瓷土矿即位于燕山期花岗斑岩和茅山组接触带中,由花岗斑岩体通过热液蚀变及风化成矿,成因属蚀变-风化矿床。矿体呈宽脉状,走向北西30°,倾向北东,倾角14°—22°,长470米,宽120米,厚0—13米。瓷土矿体与岩体一致,厚数十米至上百米,未见底。矿石自然类型为软质疏松块状及半软质致密块状。矿物成分主要为多水高岭石、石英,次为长石、水云母、蒙脱石、高岭石及云母碎屑。矿石化学成分:SiO2 63.58%—76.72%,Fe2O3 0.31%—1.50%,Al2O3 14.21%—26.63%。瓷石类型为硬质致密块状,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有少量白云母、黄铁矿等。

茗岭瓷土矿是70年代发现的矿产。

1970—1972年,江苏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在该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提交了《社渚、张渚、丁蜀幅1∶5万区域地质测量中间报告》及相应的1∶5万地质图,准确地圈出了该地的燕山晚期花岗斑岩体,为以后寻找瓷土、瓷石矿提供了资料。

1976年,宜兴陶瓷公司陶瓷原料普查组林敖金、余春林、刘细龙发现了茗岭瓷土矿,扭转了瓷器精陶原料完全依赖外地供应的局面。同年,由茗岭乡岭峰村进行霹天开采,供应宜兴陶瓷公司使用。

根据宜兴陶瓷公司下达的工作任务,1979年5月,宜兴陶瓷公司地质队林敖金、谢华红等,以钻探为主,结合少量轻型山地工程,对宜兴茗岭瓷土矿进行了详细普查工作,1980年提交了《江苏省宜兴县茗岭瓷土矿详查地质报告》,查明可供利用的瓷土储量45万吨,可供利用的瓷石储量352万吨。

宜兴茗岭瓷土质地优良,白度尤好,现已广泛应用于日用陶瓷、电瓷及建筑卫生陶瓷。瓷石由于其白度好、钾钠含量高,现已广泛应用于墙地砖及白水泥生产。1978年成立宜兴市茗岭白泥矿进行正规开采,1993年产瓷土、瓷石2万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