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为什么要拆北京城墙?

如题所述


当初隋文帝觉得汉朝的那个长安又小又破,于是在东南方修了个新城,名为大兴。唐朝将大兴改名长安,随后长安成了华夏文明的核心,这是“建新城”成功的例子。
拿破仑三世曾经在十九世纪彻底把巴黎推倒重建,全城建筑物拆了60%,中世纪居民区基本上没留下,随后巴黎成了时尚浪漫的代名词,这是“推倒重建”成功的例子。
梁思成那个计划算是取两者之长,兴建新城又保留旧城,新城为行政首都经济中心,旧城为文化中心。虽然不切实际不合时宜,但计划本身基本没错,如果放到今天执行,必然流芳后世。
而知乎上那些凭吊古城墙的文青们呢,非得取两者之短。要我说他们还得感谢他们整天骂的共产党,就这智商,放到利比亚去早就被死无全尸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3

梁思成的方案很好,但是当时全国没有那个工业能力去给你修一座现代工业城市(还要满足首都职能),而且原来的北京城的城市规划一塌糊涂,你留在那里莫非是想看“棺材胡同”、“猪市口”、“驴市街”吗?明成祖修这座城市的时候更多地考虑了军事职能,然而生活职能差的不能再差,吃着苦水井,整个城市到了夏天都是味道,你留着它,也不能住人,彻底改建才是出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我们的史观还没脱离评书史观几年呢,就在这里说什么当时不该拆,那你要留一个巨大的活体博物馆在那里那是你的意思,你没住在那。那你要这么说非得留着,现在这个北京城也就四五百年吧,那原来的蓟城、右北平、范阳、析津府、金中都、元大都,明成祖不照样说拆就拆。很多东西你以为是文物的,当时的人眼里就是寻常之物。喜欢说什么这里面蕴含了文化,蕴含了传统,这种人基本上也就是个乡愿了,留一些代表性的东西就可以了,什么都留着,瓶瓶罐罐都打不破,还发展,不发展,你还是得过“不能生之,不能活之”的生活,文人的盛世永远跟老百姓无关。
日本的文物古迹,在二战被炸的差不多了,李梅可从来没考虑过什么梁思成不炸奈良、京都的建议,燃烧弹该扔还得扔。很多东西都是重建的,你看欧洲的古建筑很多也都是重建的,不止中国会仿古。有些事情就是这个样子,人啊不要总想什么长远的将来,人类社会这么复杂的系统(而且越来越复杂),能掌握眼前已属不易,还长远,你预测一个看看。对于当时来说,没把故宫拆了已经算尊重历史了,二战时盟军炸慕尼黑也没听说什么尊重历史,不要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其实吧,很多问题我们放到当时的环境来说,很多问题就不会那么不容易回答了。四九城在当时人的眼里,那就是封建王朝的象征,拆了他,表明自己的一个态度,要反封建。我们的国家在当时采取的是马克思主义叙事,一切事物都要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城墙拆除这一点其实,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没什么态度。我们的人民还在为小康而孜孜以求,对于文化啊,历史啊也没什么真的看法,多数都是给自己预设一个立场然后去找自己的同道,然后找一堆不知道哪里来的证据,证明自己是对的。
这件事情其实就是个立场问题,对于一个外人来说自然是觉得北京以前的东西是文物,然而对于当时的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怎么想的呢,想法不一啊。而且在当时来看,很多旧的东西留着就是没必要啊,你也说不出他有什么不对,越复杂的系统就越难预测,我们不应该总是以今度古想当然尔。现在我们觉得当时做错了的事情,那是因为我们的叙事变成了民族主义叙事,告诉你中华文化无比灿烂,有许多瑰宝,我们要珍惜。然而,其实这些东西在以前大多数也就是稀松平常的物事,留不留着它大多数人都不会关注。我们都只能做出自己最朴素的判断。这个问题,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新修的古城也可以满足大家对以前的凭吊,就跟你去欧洲看罗马一样,没几样东西是古罗马的了,大多数还是靠修复,重建。石头城已然作古,金陵白下已成往事,现在就只能重修,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要总想着兼顾什么什么,没办法的,后面你愿意补救那就补救吧。重新把乡愿变成乡贤,把失去了本身职能的废材当成文物,你们也真是好人民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