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被凌迟的时候,他为何能够忍住几千刀的肉刮?

如题所述

所谓“凌迟”,如《宋史•刑法志》言:“凌迟者先断其肢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它就是一种将犯人身体零刀碎割,使其极尽痛苦而死的残酷刑罚。彼时,凌迟主要应用于谋逆大罪,《大清律》载:“谋反大逆: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

据野史所载,凌迟的方法是:“凌迟者,其法乃寸而磔之,必至体无余脔,然后为之割其势,女则幽其闭,出其脏腑,以毕其命,支分节解,菹其骨而后已”,大意就是将犯人身上的肉一刀一刀慢慢的割下,直到将肉差不多割尽,才剖腹断首,使犯人毙命。由此,凌迟也叫脔割、寸磔等,人们常说的“千刀万剐”指的就是凌迟。

当然,凌迟,虽说是千刀万剐的刑罚,但却并非是一定就会剐千刀。实际上,在行刑的过程中,一般百刀犯人就会气绝而亡。比如明正德年间宦官刘瑾,正德皇帝本来是让他受刑三千三百五十七刀,但最终只剐了三百六十余刀,刘瑾就气绝而亡,之后就再未剐下去。

实际上,历代的凌迟,甚有剐千刀的,多就是百刀。

当然,因没有史料佐证,石达开是否被剐千刀,这尚不能确认。但是,从石达开行刑时,旁观者的述说来看,石达开被凌迟时,他却是很勇猛,是一句不坑,可谓是一位真正的勇士。

比如当时在场观刑的四川巡抚刘蓉,在看到石达开即将凌迟时一声不吭的英雄做法,是由衷感叹道:“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说他临刑时,是神色怡然,没有一句求饶的话。

再如另外一位目击者湖北布政使黄彭年在写给好友唐炯的书信中,就这样说道:“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说他行刑时是纳履从容,不卑不亢,没有丝毫的怯弱之心。

此外,清周询在《蜀海丛谈》一书中也曾记载:“(石达开)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

从以上这些亲临形场的官员或平民的诉说来看,石达开在凌迟时却是不卑不亢,一句不坑。毕竟,刘蓉、黄彭年皆是清朝的官员,且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都出过很大的力,所以他们没必要撒谎,去拔高石达开的地位。他们之所以会这么说,只能说石达开真的是一位勇士。

石达开,可以说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将之一,用兵如神,被誉为太平人杰。他19岁就成为太平天国首义六王之一,地位仅次于天王和东南西北王。21岁率军取得“水陆洲大捷”,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被清军称为“石敢当”。

22岁亲自指挥攻克清安徽临时省会庐州,逼得清名将江忠源自尽。23岁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致使湘军水师溃不成军,统帅曾国藩跳河自尽,若不是部下救得快,曾国藩恐怕早就一命呜呼。而后,挥师江西,四个月连下七府四十七县。

可以说,若不是天王洪秀全昏庸,致使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未尝不能一统天下。只是可惜,太平天国已经烂到根上,他根本就容不下石达开这位护国柱石,最终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也在不久走向了覆灭。

而后,出走的石达开,因决策上的失误,在大渡河被清军围困,而后石达开为了挽救自己麾下将士的性命,他自愿投降清军,希望用自己的性命来以全三军。最终,在同治二年(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被腐朽的清廷凌迟处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