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经济学排名

如题所述

院校专业:

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城大(CityU),在香港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资助的八所高等教育院校之一,获教育部列入国家重点高校名单,是京港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的成员之一,并获AACSB和EQUIS双重认证。该大学的所有课程都采用英语来进行教育。 香港城市大学

详情

历史小知识 在1984年在九龙旺角建立了香港城市理工学院。在1995年该院校获政府授予自我评审资格,并更名为香港城市大学。1997年该大学在原威灵顿中学旧址设立九龙湾分校,专门为自资副学士、展翅计划及毅进计划的学生提供上课地点。2014年11月1日,举办庆祝建校30周年活动并成立“香港城市大学基金”。 如今该大学致力从事专业教育及研究,培育具备应对日新月异的全球化社会能力的毕业生。 建校多年来,该大学近年来在大学排名榜上表现卓越,现位列亚洲十大,并位列全球前100名。该大学发展迅速,在校生约有20000多名,其中6500名是研究生,教师约有1000多名,学术范畴涵盖科学及工程、商业管理、创意媒体、法律、人文社会科学、能源及环境、动物医学。 该大学开创的“重探索求创新”课程以探索与创新为目标,提供专业教育并从事问题导向式研究。受益于校园内学习空间的扩大和教研设施的更新,这课程将致力实现城大的策略发展计划,引领该大学迈进新纪元。 该大学成功树立创新风气,多个不同领域的领先研究紧扣现今社会上的迫切问题,在亚洲区内傲视同侪。该大学所获资助的金额之大,受资助的项目之多,研究成果的品质之佳,充份体现了该大学的杰出研究成就。 该大学毗邻祖国,发挥与祖国紧密联系的优势,并把握与国际伙伴合作的机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提供互动学习和研究的理想环境。该大学与海外学府建立的合作关系质量俱增,从与之签订学习合作协议的学府质素可见一斑。 该大学为学生们提供了多种不同系列讲座,比如说有:总统的讲座、城大杰出讲座、法国—香港杰出讲座、香港高级研究讲座等。让他们可以联系到城大社区的学生和教师,该大学将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学家、律师、社会学家和创意媒体代表聚集在一起和该大学的学生和教师们,仅举几例进行广泛讨论学习调查。 该大学全方位拓展对外交流及合作,迄今已与43个国家和地区约370多所高校建立了约500项学生交换计划协议,为本科生提供了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以学生交换计划为例,城大与海外或内地着名大学签定合作协议,每年互派约1200名学生到对方大学学习一学期或一学年,所完成的学分相互承认。学生于交换期间仍是本校的注册学生,须缴付本校学费,旅费及交换期间的生活费等。非本地同学 (包括内地同学) 可获最多港币一万元的资助于外地完成一学期的交流活动。 知名校友 马震宁:香港青年领袖、国家官方媒体中国日报教育版专栏作者、通识科教师及通识科畅销参考书作者 袁国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司长 余远骋: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气候项目主管,城大国际商业学士学位及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毕业 张华峰:全国政协委员,恒丰证券集团创办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 谭国荣:长春市政协委员兼港澳委员会副主任,香港其士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总经理 陆恭蕙:前香港立法局议员、思汇政策研究所行政总监、香港交易所独立非执行董事 刘江华: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新界东)、民建联副主席 张国钧:香港政治家,民建联副主席 陈振东:渝振控股集团主席 陈家驹:新昌营造的前非执董 魏华星:《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创办人及行政总裁,十大杰出青年 周雪凤: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现任教统会委员,曾任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香港分会)主席 许业荣:华懋集团董事兼集团总经理 梁少康:TDK(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叶少康:北京2008年残奥会马术比赛香港代表 包晓辉: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统计学博士,现任英国剑桥大学讲师 梁美仪:2010年十大杰出青年,现任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副教授 许庆得:亿世集团行政总裁 范家辉:美国如新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陈勇:资深注册社工,现任北区区议员、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 曾翠珊: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奖 麦曦茵:电影导演、编剧 约翰·纳什:数学家、著名博弈论“纳什均衡”的提出者、经典电影《美丽心灵》主角的原型 薛凯琪:歌手,演员 李明:中国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 学校设施 教学楼 9个学院 40个探究中心 邵逸夫图书馆 出版社 体育馆 学生会俱乐部 宿舍楼 食堂 内地附属研究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 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 院系介绍 商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院 科学及工程学院 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 创意媒体学院 数据科学学院 能源及环境学院 法律学院 周亦卿研究生院 城市简介 香港(简称港,雅称香江;英语:Hong Kong,缩写作HK、HKG、HKSAR)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 地理位置 位于南海北岸、珠江口东侧,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面与邻近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相距63 公里,其余两面与南海邻接。 城市气候 香港位处北半球亚热带、北回归线的南部,背靠欧亚大陆及面向太平洋,形成海洋性副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偏温暖。每年年底,西伯利亚聚积的高气压将干燥而寒冷的空气吹向低气压的太平洋,成了香港冬季的季候风,使得纬度低的香港也感受得到低温。年中时间,太平洋形成高气压,这股夏季季候风则会吹向欧亚大陆,夏季多雨潮湿。每年约3月至5月为春季,气候温和潮湿,多云有雾,能见度低。6月至8月为夏季,气温炎热,潮湿,常有暴雨,降雨量高。9月至11月为秋季,大致温暖凉爽,阳光充沛。夏秋两季亦是台风季节,有时会引发水浸及山泥倾泻;经常受到热带气旋吹袭。12月至翌年2月则是冬季,清凉干燥,高地偶有霜降,降雪机会极微。 香港市区高楼集中而且密布,香港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气候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和郊区有明显的气温差别,新界一些地区例如打鼓岭、石岗及北潭涌等地比较接近内陆,早晚温差亦普遍地比较市区大,一般平均日温差约8度。 申请方法 该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按照内地重点高校招生的程序和办法透过提前批次录取内地优秀高考生,不影响考生报考内地重点大学。考生需直接向有关省/市/区级高校招生办公室 (以下简称“高招办”)或考试院查询具体的招生程序、填报志愿时间和办法。无须另行填写城大入学申请表。 鉴于城大已加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统招)在全国31个省市招收内地高考生,凡参加应届内地高考的学生应循统招途径报读城大本科课程(专业)。 入学要求 参加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且实际高考成绩(原始分,既不含任何加分)达到本科第一批重点录取线;英语成绩以150分满分计算必须达到 120分或以上,唯报读人文社会科学院的考生的英语成绩必须达到125分或以上,而报读法律学院或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之兽医学学士课程的考生的英语成绩更须达到135分以上。海南省英语对应分将以海南省考试局公布所对应的标准分数为准。以120分为标准英语满分计算的江苏省考生必须达到96分或以上,报读人文社会科学院的考生的英语成绩必须达到100分或以上。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要随时关注学校官网信息。

其他信息:

2017QS世界大学排名, 香港大学 排名世界第27位,大中华区第2位(次于清华大学);

2017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香港大学排名世界第43位,大中华区第3位(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见下:

1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美国

2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美国

3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美国

4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国

5 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美国

6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国

7 伦敦大学 学院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英国

8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士

9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英国

10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国

11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美国

12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新加坡

13 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NTU) 新加坡

14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瑞士

15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美国

16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美国

17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美国

18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国

19 爱丁堡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英国

20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美国

21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英国

22 澳洲国立大学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23 密歇根大学 安娜堡分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美国

24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

24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美国

26 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美国

27 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28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UCB) 美国

29 曼彻斯特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英国

30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加拿大

参考资料:

排名 学校名称 学校英文名 国家/地区

1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国

2 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国

3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美国

4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国

5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国

6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美国

7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美国

8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英国

9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瑞士

10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美国

10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国

12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美国

13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国

14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美国

15 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英国

16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美国

17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美国

18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美国

19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美国

20 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美国

21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美国

22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加拿大

23 卡耐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美国

24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

25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英国

25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美国

27 爱丁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英国

28 卡罗琳学院 Karolinska Institute 瑞典

29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中国

30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瑞士

30 慕尼黑大学 LMU Munich 德国

32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美国

33 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国

33 墨尔本大学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澳大利亚

35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

36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加拿大

36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美国

36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英国

39 东京大学 University of Tokyo 日本

40 鲁汶大学 (荷语) KU Leuven 比利时

41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美国

42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加拿大

43 海德堡大学 Heidelberg University 德国

43 香港大学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45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美国

46 慕尼黑工业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德国

47 澳洲国立大学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48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美国

49 香港科技大学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

50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美国

参考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