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过后中国人品质出现了大滑坡?

如题所述

遍览明史,可见辉煌彰显。永乐朝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万国来朝”盛景(150多个国家来搞朝贡贸易),出现了“永乐大帝”这等超强皇帝,还有创造“仁宣之治”云云的好太子朱高炽,但实际上,这个时期的中国国际地位并不十分高。世界对中国的态度,是:只贸易不学习。除了朝鲜,没有一个国家对中国真心效仿,邻国日本对唐宋中国顶礼膜拜,日本男人以做大唐官为荣,日本女人以借种宋男子为炫耀资本,但是到了明代,除了经济,全然没有对中国人的艳羡和崇拜,在当代日本,你很容易能找到唐宋文化,但却很难找到明文化影响痕迹。

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朱元璋时期,华夏文明中有两个独特的“发明”,被发扬光大。但包括近邻日本在内的全世界是不学的,什么发明?那就是“阉割”与“缠足”。关于缠足起源中国哪朝,有言隋唐,有人北宋,说法不一。但兴旺时代,却举世公认为大明王朝。明朝之前,缠足只是一些贵族“圈子里游戏”,但到了明朝,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三寸金莲”顿成蔓延全国之风。朱元璋在位时、洪武十六年颁布的《衮冕制度》,“命妇复杂繁盛冠饰和缠足”,创造“小脚世界”。朱元璋创造“小脚世界”动机,现代一些史学家指出,是出于“束缚女性”的封建保守心态,意在培养汉族女性“宫女人格”。

我们知道,中国的宦官史源远流长。早在周朝,中国就有宦官了,但那时他们不叫太监。而且数量也比少。一般王朝宦官数量不足一万人,而明朝宦官鼎盛时期人数达十万之巨,民间由此不断掀起“自宫潮”。天启三年,也就是“九千岁太监”魏忠贤如日中天之时,明廷征募宦官缺额3000人,结果应征者多达2万人。据史书《山堂别集》记载:“南海户净身男九百七十余人复乞收入。”大明王朝的一个小村子,居然有一千童男自宫,请求进宫当太监,那么整个国家呢?

中国是什么时候与西方拉开距离?现在人们探讨华夏文明衰落,一般大多指向19世纪晚清时期。然而,如果你发现一个大厦将倾,那首先不是居住者的事,而是建筑者的事。

所以,要追溯中国与西方拉开差距,不能从晚清算起,而是要以明朝复国为端。可以说,朱元璋虽然灭了蒙元实现了华夏复国,但没有实现华夏文明的复兴。终明276年,华夏文明从政治到文化,不进反退。

明朝的封建君主制,休说比较“开明君主制”的汉唐,就是与“君主集权制”的两宋相比,都是一种倒退。其最大退步表现,是将皇权从形式到内容都推上了至高无上地位。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伊始,就铲除了相权,彻底废除丞相制,使君臣制衡的政治格局在形式上也不复存在,从而保证了皇帝的绝对一言堂。再加上八股取士,存天理灭人欲之理学统一大脑,还有小脚世界、太监盛世,如此一来,朱家的皇权确实更集中了,但整个中国却失去了活力。民风发生严重蜕变,古华夏的高贵精神血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遍压抑的国民性格。精神衰萎、性格压抑,长期沦为被侮辱损害对象的“第三纪华夏人",就是在华夏陆沉的蒙元时期拉开大幕、而在这个极度专制保守的大明时期定型的。

但是看看我们现在的中国,我感觉可以了,你们感觉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