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援阿的日子

如题所述

张照志

蓦然回首,援疆岁月半载已逝,处于新疆阿勒泰的冰天雪地中,心中却燃烧着一团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可谓冰火两重天,但援阿已有了不了的情结。

去年9月,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第六批赴阿勒泰地区的援疆干部的一员,肩负使命,带着亲人们的嘱托和牵挂,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从此,在我的生命中多了一个让心灵停泊的港湾,让记忆温暖的地方,让思念驻足的角落,让灵魂憩息的摇篮。

经历了鲜花、掌声、美酒佳肴、优美的哈萨克舞蹈……这些在我一生中都是难以遇到的。当援疆工作生活等一切归于沉寂、步入淡薄,夜晚独自沉思时,有一种不能承受之重的感觉,使命在身,重任在肩,自然须奋然前行。

阿勒泰是一片热土,物华天宝,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尤其丰富,且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哈萨克族自然纯朴的民风民俗,浓郁的西域风光,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天地铺雪毯,心中燃团火。援阿的岁月啊,是怎样的一种经历和体验。思念家人,想念亲人,回忆往事,但最主要的还是责任和使命。在这样一个人口稀少,地域面积不大的阿勒泰市里,即使出现一个生人当地人都知道的地方。在这样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年代,注意工作生活学习中点点滴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事事注意,时时小心,但有时真的感觉如履薄冰,唯恐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影响援疆干部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范。

援疆工作是神圣的,援疆干部是无私的。阿勒泰地区作为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人才相对缺乏。半年来的援疆工作,当援阿逐渐从一种责任变成了一种情结,第二故乡情结如天山的雪莲花绽开的时候,责任也就变成了无私的奉献,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无时不在的牵挂。春节前后在京休假的日子里,也一刻不停地在忙,忙汇报、忙请示,努力争取派出单位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和智力等方方方面面的扶持,不时地与有关单位沟通、交流,从中捕捉有用的信息。

月余的假期,就这样在匆匆中一晃而过。在跑东走西期间,家人用近乎戏谑的口气教训我:“仅仅4个月的时间你还真把自己当成阿勒泰人了!”。是啊,人生天地间,孰能无情,是什么地方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她的一种深深的眷恋,一种无私的牵挂,这是一种什么样感情啊!一片热土、一方人情、一世的牵挂……,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渗透在我的血液里,沉浸于我的灵魂中。休假期间获悉阿勒泰地区突降暴风雪的消息,不假思索地打电话问问是否造成自然灾害,同事们、朋友们还好吗!……

援疆干部家属默默无闻的支持,是对援疆工作的莫大贡献。她们平凡而又伟大,在充满艰辛的援疆工作背后,她们承载着更大压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用他(她)们宽阔的胸怀,美丽的心灵,无私的奉献,克服各种困难,勇敢地肩负起教育子女、赡养父母的重担。再苦、再难、再累也忍着、撑着,也不给组织提要求,添麻烦,这一切都为了援疆干部安心边疆工作啊!在“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是自己”的家庭格局中,爱妻顽疾缠身,儿子正处于青春期,正是需要父亲的特殊阶段,也处于人格和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不管用何种方式给他们以加倍的补偿,也不能弥补这种缺失亲情的现实需求啊!

去年的深秋,美丽的克兰河如一个西部清纯的少女,西域的黄包裹着她那修长的身材。猛回头,她已经披上了一条雪白的披巾,弯弯曲曲,迎风摇曳,而在她的体内却蕴藏着火一般的热情和激情,滋润、养育着这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而我已深深地融入了第二故乡阿勒泰,与她同呼吸、共命运了。

援阿的日子半年已逝!

援阿的生活刚刚开始!

阿勒泰的明天更加美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