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有哪些?

如题所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鲜明地指出:“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这“两个一心”说明了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对于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是何等的重要,同时也说明了群众工作改进应从何着手和始终关注什么。

第一,应从深怀爱民之心着手,始终关注群众最关心的事情

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视人民为父母,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变为自觉的实际行动,这是改进群众工作的前提。

有些各级公务员做群众工作停留在机关内部封闭式循环,嘴里不离群众,身子远离群众;表面尊重群众,心里藐视群众;层层皆说群众,就是不接触群众。这样,怎么可能和群众沟通,又怎么可能具有群众感情呢?深怀爱民之心更无从谈起。

可以说,不愿做群众工作的干部,是“政治营养不良”的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能让群众叫好的干部,是不合格的干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深怀爱民之心呢?这就需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

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活富裕、幸福和美满。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人民的利益,满足人民的愿望,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不断增强综合实力。

要通过制定富民政策,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使人民逐步富裕起来,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努力发展文化事业和社会事业,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创造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际关系和谐的环境,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样,我们制定的政策、采取的措施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拥护和赞成,人民群众才能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满意。

第二,应从悉听为民之言着手,始终关注群众最关注的问题

从群众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倾听群众呼声和建议,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正确对待群众提出的各种要求,并善于将群众意愿作为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最基本的依据。民言如万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想听就能听到。

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府。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就会有话要说,有怨要发,有苦要诉,有冤要申。

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公务员虚心听取民言,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办民所需,解民所忧。自觉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难题作为第一抓手,从人民群众最关注的事情抓起,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各级公务员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人民群众最反对的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两大主义的表现,一是虚,二是浮,三是粗,四是假。是妨害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患,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第三,应从多办利民之事着手,始终关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

坚持不懈地为人民办实事,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办好事,特别是注意从一些群众最想办、最难办、并且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为民造福,在办实事、办好事中加深与群众的感情,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要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把“蛋糕”做大,努力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走向富裕;改革完善分配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把“蛋糕”切好;注意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益;努力克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从廉政勤政上争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努力多办群众受益的事,坚持办好力所能及的事,切实办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下功夫安排好群众的就业、吃饭和穿衣问题。这就需要从人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抓起,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