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心理惊悚电影《黑天鹅》,到底想表达什么?

如题所述

这部电影里的执导天鹅湖的总监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论是白天鹅还是黑天鹅,他们都是同一个人。”这就是贯穿了整部影片的一个主题。

白天鹅代表的是纯洁、美丽、善良,集合了世界上一切美好的词汇,也得到了王子的爱,但是很可惜,白天鹅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软弱。黑天鹅是魅惑、嫉妒、邪恶的代表,骗走了王子,导致白天鹅自尽。这看似两个极度对立的性格,竟然是来自于同一个人,比如,影片中的女主角尼娜。她外表美丽,心地善良,人畜无害,但依然可以嫉妒到发疯,嫉妒到可以毫不犹豫杀死对方,黑白两个天鹅在她的身上轮番交换,最终导致她走向死亡,却也是一种解脱。

很多人都是这样披着白天鹅外衣的黑天鹅,这就有点像荀子所提倡的“人之初,性本恶”了。人本是邪恶的,只是在漫长的生活中逐渐披上了善良的外罩,可外界压力达到一定承受范围时,内心的邪恶就会再次被激发出来,所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大学宿舍研究生下毒。人都是矛盾的集合体,我们能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体内的“恶”,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4

《黑天鹅》想表达的其实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性欲和本能
对于读过安徒生童话的人来说,白天鹅纯洁高贵的形象一直都深入人心。但是与之相对的“黑天鹅”也代表了诱惑和黑暗。而电影《黑天鹅》就是阐述了一个芭蕾舞女,为了舞台,为了挚爱的舞蹈葬送了年轻的生命。

电影一开始就在重新拍摄《天鹅湖》,因为前领舞的离去,总监打算重新挑选一位领舞,但是领舞必须能够同时跳好黑天鹅和白天鹅的部分。而女主角Nina,和另一位对手Lily在竞争的过程中,Nina发现白天鹅的部分她能跳得很好,可是黑天鹅的部分她却输给了Lily,自此影片拉开了帷幕,选拔过程中她受了伤。回家后的Nina躺在她黑白相间的枕头上……

“你喜欢做爱吗?”
“啊?”
“就是性,你喜欢吗?”
“……”
“我们必须敞开谈谈”
“……”
“给你留个小作业,回家,触摸自己”

这段艺术总监Thomas这个唯一的男主角和Nina宣布主角的庆功宴后的对话,将全剧推向高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剧主要表达的就是对于性的态度,男主角的问题是为了将饰演白天鹅时冷淡死板的角色放下,变成忠于自己欲望,无所束缚的黑天鹅,而我们的女主角从小就是一位优秀的白天鹅。

如何饰演成一位优秀的黑天鹅,首先就是要忠于自己的欲望,这时我们可以从Nina抚摸自己时指尖的鲜血更是惊醒Nina。直到让身体里另一个人格开始出现,一个身体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格,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性的态度,有非常保守的,也有非常开放的。但是忠于自己的欲望并不是可耻的事情,只是忠于身体的本能。

二:对艺术的痴狂
我们从电影中看到的最美的片段,就是Nina最后的舞蹈,在跳舞的时候她的手臂变成翅膀,在一圈又一圈的旋转中她长出了翅膀,一圈又圆直到最后,在镁光灯的照射下,她的翅膀变回了双臂,却也发现了她受的伤。

最后在舞台上飞跃旋转,我相信她在那一刻是满足的,因为对舞蹈的热爱,而疯魔。真正的在艺术上做到了不疯魔不成活,而且衣服颜色的变化前期是粉红色到灰色再到有强大张力的黑色逐渐的走到最后。还有Nina一次次被自己抓破的背脊,以及幻想里面黑色的毛囊和羽毛,镜子里面黑色的翅膀。

都显现出Nina为了艺术而激发出的另一个自我。被母亲从小当做小公主一样教养,成为了美丽的白天鹅,但是却为了艺术不得不成为妖艳美丽魅惑的黑天鹅,她一次一次撕下自己的皮肤扣下自己的指甲,都象征着她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这部影片,从一开始明丽的基调到后期黑暗格调,展示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这不仅是对艺术的献身,其实也是对欲望和性的执着。

第2个回答  2019-10-14

《黑天鹅》这部电影的主题可以用《霸王别姬》中的一句台词来形容:不疯魔不成活。

娜塔莉波特曼在电影中饰演一名芭蕾舞舞蹈演员,因前领舞离去,舞团的总监决定另选一名领舞。对这名领舞的要求是,既能跳无辜优雅的白天鹅,也能跳淫荡诡诈的黑天鹅。

突出出现的莉莉让女主角看到了威胁,她擅长跳白天鹅,而莉莉擅长跳黑天鹅。这次选人的标准是,白天鹅和黑天鹅要由同一个人来演,自然,竞争开始了。

总监对女主的评价是:美丽,有点害怕,有点脆弱。想要跳好黑天鹅,需要放开,引诱。

要想跳好黑天鹅,就要让心中的邪恶占有自己。

不断的心理暗示,不断的突破自己,妮娜臆想出的竞争者让自己加速堕入黑暗,最终黑天鹅完全占领了妮娜的身体和意志。

影片最后,妮娜完成了完美的演出,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电影史上有一部类似的影片《红菱艳》,《红菱艳》讲的是一双具有魔力的舞鞋,穿上这双舞鞋后会一刻不停的跳舞,直至死去。与《红菱艳》相比,《黑天鹅》更加黑暗,更加凌厉。

娜塔莉波特曼在电影中演技炸裂,虽然不是一人分饰两角,但比一人分饰两角难度更大。

纯洁美丽的白天鹅与淫荡诡诈的黑天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想同时表现出这两者,需要很强大的舞蹈功底和心理。显然,妮娜在诱惑面前失去了自我,变得妥协。

全片几乎都是内景,练功房和家两点一线。家长制的母亲是妮娜加速蜕变的催化剂,心底深处对于反叛的渴望让妮娜越来越像黑天鹅靠近。

第3个回答  2019-10-14

这部电影 充斥的 恐怖,幻想等等。在影片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娜塔丽对女主角人物性格的刻画。从纯洁善良努力奋斗的白天鹅到一步步被叛逆嫉妒给腐蚀成黑天鹅。

《黑天鹅》  对于人的心理状态的解剖,是恰到好处,《黑天鹅》中充斥了恐怖、幻觉等超自然现象,很多人把它定义为一部惊悚片,然后从心理学角度解读之后,我们发现:这是一部很典型的心理学电影,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女主人公的“压抑”。女主 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女主角凭其精准的表演反映了人物身上的矛盾。白天鹅纯洁脆弱,黑天鹅则象征人性中的欲望。在整部影片中,黑白的博弈也是女主内心两种人格的博弈。在两种人格分裂斗争的过程中,女主追求者两者平衡的“完美”,最后一舞,很完美,白天鹅与黑天鹅都演绎出各自的味道,但整个过程中女主的不断分裂让人深思。所谓完美,不是可以同时发挥出两种极端,而是要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剧中还有一段话说:“你小的时候还不愿意去学芭蕾,是我一直陪着你坚持到现在!”这之前Nina梦到自己是“天鹅皇后”,母亲的心理立刻反应:那是因为我,是我逼着你学,你才坚持到现在,才能成为“皇后”。这段话是不是很熟悉,你的母亲,或者你已经是一位母亲了,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呢?影片中有一处母女之间的对话很耐人寻味:母亲一直关心女儿是否在外边被“花名在外”男人“占了便宜”,母亲说:“我不希望你像我一样,为了生下你,我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女儿很无奈地回了一句:“你那个时候已经28岁了,你只是已经……”“已经什么?”“没什么。”……   母亲 女孩的对话  很费解。

它想表达 人性的善 恶 美丑  ,深刻的解剖。

第4个回答  2019-10-14

有时追求极致主义的结局却是凄美的,影片的结尾“黑天鹅之死”给人无限回味。影片中原本默默无闻、胆小善良的Nina因为内心有着当主角的执着和火热,为了诠释好黑天鹅这个角色,在教练、Lily的引导下,她开始逐渐探索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最终的结果却是因为过大的压力造成自己精神分裂,时常看到丑恶的自己,最终把自己杀死,令人唏嘘。

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精湛,这个角色完全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那样的黑天鹅,我们也会在不能自控时将它放出来,电影里以献身为代价的追求极致我能理解,但不能苟同,做任何事或者是实现你的人生理想都应该有个度,平和的心态和中庸的价值观是我比较推崇的。

剧情有点小惊悚,而且感觉很压抑,看完不太舒服。真正舞者总是追求完美的,但艺术的完美有时又是那么地残忍,决绝到一个人可以为了它彻底扼杀掉自己的本性,把自己逼疯,然后从纯洁白天鹅蜕变成魅惑的黑天鹅。


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真是爆炸了,最后一长段剧情,妮娜的崩溃让娜塔莉·波特曼的演绎展现了反转的大变化。惊悚的黑天鹅妆容让她的黑暗脱颖而出,恐怖,激烈的情绪一发不可收拾,种种超出常人想象的行为,不管是现实还是幻想中,都让我体会到了地狱般的紧迫感。这种勇敢的为艺术献身的行为,都让我深深地喜爱,并且佩服这个可爱的女孩。

最后三十分钟全程高能,让观众时刻揪心关注着角色的命运,而这一切,又都与演员们的表演时刻互相牵扯着。也许好好享受这部电影带来给你的观影体验,无论是惊悚或者压抑,才是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