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将迎来9大变化!

如题所述

第一、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大家都知道18亿亩耕地是红线,更是底线。在2023年以后对耕地的保护将实行责任制,终身追责。另一方面对农村农民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等违法行为,将会更加严格,决不允许将耕地建设房屋等非农业用途。

第二、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这些年随之城市化的进程的持续加快,大量的农民落户城镇。导致农村耕地撂荒现象严重,这次在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大农村耕地撂荒的利用力度,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体措施有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土地以及流转或承包出去等等。

第三、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目前我国耕地为19.18亿亩左右,而其中有10亿亩是高标准农田。根据计划在2023年里,国家将再新建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到年底达到11亿亩左右的目标。

第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赋权、活权工作,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这里确权指的是确定农村产权的权属和边界,赋权是指赋有产权人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完整权能,活权是指推动产权有序流转,真正让农村土地“活”起来。这里的土地指的就是农村的建设用地以及农业用地。

第五、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这一条相信经常看新闻的农民朋友已经知道了。是的,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到2027年到致之后,将再延长30年,保持农村土地稳定不变。

第六、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简单的来说就是以后宅基地以及宅基地以上的房屋不再分开颁证,而是直接房地一体确权,统一颁发不动产权证书。

第七、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简单的来说就为了盘活农村闲置的宅基地以及宅基地上面的房屋亦或者是村集体其他经营性用途的集体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出让、出租、入股等有偿方式进入土地市场交易的行为。

第八、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怎么理解呢?大概的意思就是对已经落户城镇的原籍村民,一方面要保障他们留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包括耕地、宅基地、房屋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九、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三权是指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而实行“三权分置”有利于放活经营权。“三权分置”已经多次在中央一号文在中提出,既要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又要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权,还要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