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指导感情朗读

如题所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知朗读的重要性,它可以使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情,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已经成为广大老师的共识,而加强朗读指导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设计时也把朗读训练放在首位,而真正的课堂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一、 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把朗读作为一种乐趣的时候,那么这个学生已经把朗读内化为自己潜在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是其中的一条捷径。首先,教师的示范朗读,其实也是听读能力的一种训练形式。语文强调听的训练,正可谓一举两得。其次,教师的示范朗读,本身是一种朗读技巧的示范,当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后,又有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做铺垫,朗读的兴趣油然而生。再次,教师的示范朗读,给了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试想,当学生在你朗读完毕后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时,学生还会对课文无动于衷吗?此时,只要老师轻轻地加上一句:你们也想向老师一样,美美地读一读吗?学生朗读的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老师何愁学生不会朗读呢!
二、 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
过去老师对朗读的指导,往往局限于理性的感受,如:这句话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那句话应该读出伤心的语气等等。学生很难真实地感受到高兴语气怎样,伤心的语气怎样,因而也难以理解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文字的美。现代小学语文的试验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最适合学生朗读的方法,已初步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模式:那就是用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找到朗读的最佳感觉,体会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如:《轻一点,再轻一点》这一课,正是运用这一方法,把朗读指导到位的。诗歌中有这么一小结:“轻一点,再轻一点。上夜班的阿姨,在屋里正睡的甜。”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往往只注意了字音正确,声音响亮。这是一般朗读的要求。但是,对于这首诗歌的朗读,这样的要求是完全不够的。因而,当第一个学生大声朗读完了以后,轻轻地对他说:“如果这样读的话,那么上夜班的阿姨一定得给你吵醒了。你想想看,应该怎样朗读。”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读得太响了,应该读得轻一点。果然,第二遍朗读感觉好多了。然后,学生比赛朗读,挑战朗读,直到学生读美,读妙为止。通过老师这样恰如其分的、饱含鼓励性的评价性语言,一方面学生在老师饱含鼓励性的语言的激励下,求知的积极性很高,另一方面,老师的这些评价性语言,其实也即指出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前进的方向。这样的朗读指导,比起传统的“读出高兴的语气,读出伤心的语气”不知要形象几倍,要生动几倍。
三、在语境中训练学生朗读,寻找朗读的最佳切入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