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桥-凤凰山铜矿田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如题所述

本矿田由新桥铜矿和凤凰山铜钴银金矿二个次级矿田组成,是我国著名的夕卡岩型铜矿区。剥蚀程度中等。此外,在外围有许多铅锌和铁矿点。

3.2.4.1 矿田区域地质环境

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的中部,长江中下游铁铜硫多金属成矿带铜陵—戴家汇东西向基底断裂西端。岩浆岩有燕山期花岗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

)、石英闪长玢岩(

)。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四组:NE、EW、NW和近SN向断裂。NW向与NE向断裂交叉部位控岩控矿。

出露地层有志留系(S)、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系(J)、白垩系(K)。志留系为砂岩、细砂岩、粉砂岩、页岩;泥盆系为石英砂岩夹粉砂质页岩;石炭系为灰岩、泥质粉砂岩、页岩;二叠系为硅质页岩、炭质页岩、灰岩;三叠系为钙质页岩、灰岩、白云岩;侏罗系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白垩系为砂岩、砾岩、砂砾岩(图3-2-10)。含矿地层以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的灰岩、砂岩、页岩为主。

3.2.4.2 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征

本矿田与成矿作用有关之多元素异常组合划分如下:

(1)成矿元素异常:Cu。

(2)指示元素异常组合:①直接指示元素异常组合:Cu-Au-Ag;②间接指示元素异常组合:Pb-Zn-Cd、As-Sb-Hg、W-Bi-Mo-Sn。

(3)成矿环境元素异常组合:Fe-Mg-V-Co-Ni-Mn、Be-Li-K-La-Y。

1)成矿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铜是该矿田的主要成矿元素。异常大面积出现在已知矿田上,包围已知矿和成矿岩体,分布在赋矿地层中。异常受多组构造影响,但长轴呈NNE走向(图3-2-11),反映成矿事实。

2)指示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1)直接指示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Au、Ag是伴生元素,且与Cu异常在矿田上分布趋势相近。Cu-Au-Ag多元素正异常包围已知矿和成矿岩体分布在赋矿地层上。面积较大,约140km2,有明显浓集中心。异常走向NE,与矿田上岩浆岩展布方向及本区主体构造方向一致,说明它们受NE向构造、岩浆活动的控制,可作为矿田异常,直接指示成矿作用(图3-2-11)。正异常外围有负异常出现,反映可能有热液的“带出”、“带入”活动发生。

(2)间接指示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① Pb-Zn-Cd

本区内Pb-Zn-Cd正异常呈二个独立的异常出现在矿田异常内的东西两端,有显著浓集中心。与矿田异常重叠,且叠合度均较高。空间上与成矿岩体不重合,而是分布在其两侧,这与本区很多的PbZn、CuPbZn矿点有关。但是,在矿田范围内Pb-Zn-Cd正异常的总体分布趋势与Cu-Au-Ag一致(图3-2-11)。

图3-2-10 安徽新桥-凤凰山矿田区域地质简图(据安徽省1∶20万铜陵幅、宣城幅矿产图简化)

1—第四系;2—砂岩、砾岩、砂砾岩;3—火山岩、火山碎屑岩;4—灰岩、白云岩;5—砂岩、页岩、灰岩等;6—硅质、炭质页岩、灰岩;7—灰岩、泥质粉砂岩、页岩;8—石英砂岩夹粉砂质页岩;9—砂岩、细砂岩、粉砂岩、页岩;10—志留系—三叠系未分;11—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等未分;12—花岗闪长岩;13—石英闪长岩;14—石英闪长玢岩;15—断层;16—地质界线;17—矿床

② As-Sb-Hg

大范围多元素正异常出现在矿田内,走向NE。与矿田上Pb-Zn-Cd正异常的分布趋势和特征一致,但异常面积略大,整个异常呈“S”形,异常主体(或浓集中心)空间位置离成矿岩体更远,更靠矿田异常边部(图3-2-11)。

③ W-Bi-Mo-Sn

正异常出现于矿田范围内,包围成矿岩体,分布在矿田异常的中央部位,与矿田异常套合。受NW向构造控制明显,而呈NW走向。浓集中心不在已知矿上方。SW侧有负异常出现(图3-2-11)。

综上所述,若以成矿岩体为中心,以上四组指示元素异常围绕成矿岩体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近似水平分带,从中心(成矿岩体)向外为W-Bi-Mo-Sn→Cu-Au-Ag→Pb-Zn-Cd→As-Sb-Hg。

(3)成矿环境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图3-2-11 新桥-凤凰山矿田多元素异常图

Fe-Mg-V-Co-Ni-Mn的铁族元素正异常和Be-Li-K-La-Y的碱性元素正异常呈NE走向分布在矿田上,包围成矿岩体,且两者之间异常叠合度高。与矿田异常重合,显示受同一组构造控制。说明成矿过程是富铁富碱的(图3-2-11)。

3.2.4.3 矿田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综上所述,本矿田的异常结构模式总结如下:

(1)矿田地质特征结构模式

在以灰岩、砂岩、页岩为主的石炭系、泥盆系、二叠系地层中,有强烈的NE向构造岩浆活动,并发育NW向构造,燕山期花岗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

)侵位于构造复合部位(图3-2-12)。

(2)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在上述地质环境中,有大面积的Cu-Au-Ag正异常包围已知矿和成矿岩体,分布在赋矿地层上,在其中央部位出现W-Bi-Mo-Sn的多元素正异常包围成矿岩体,与矿田异常(Cu-Au-Ag)套合,在矿田异常的两端出现Pb-Zn-Cd多元素正异常,大面积As-Sb-Hg正异常覆盖矿田异常。总体上呈现出(由岩体向外)从高温元素到低温元素异常的近似水平分带。铁族元素(Fe-Mg-V-Co-Ni-Mn)和碱性元素(Be-Li-K-La-Y)的多元素正异常包围成矿岩体,与矿田异常重叠。总体上表现为以直接指示元素正异常为中心,多组元素异常与之叠合或套合的有序的异常空间分布结构,表现出受同一成矿作用控制的特征(图3-2-1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