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二胡常用调,哪个最低?

如题所述

调式可以说是乐曲的基本前提,用不同的方式演奏同一首曲子所表现出的感情完全不同。 更何况,很多曲目的声音的“限制”,决定了创作者是选择那个调还是中间调。 (二胡的方式根据各声音的唱名变化和手指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所谓定弦,是指将内弦的空弦音设为293Hz,将外弦的空弦音设为440Hz  ) ) )。

 d15、c26等)而且“正规”二胡曲谱左上会显示曲调,但演奏流行歌曲时,要根据这首歌简谱的最低音来决定内弦音。 例如,拿来唱歌的时候,先知道你最好能唱什么声音,最低能唱什么声音,然后有一次左右的时间,再判断这首歌是否在你控制的区域内。 

同样,二胡的“调谐”是让二胡能够完全演奏和更好地演奏这首曲子的准备工作,只有调谐决定了,才能弹。 二胡独奏曲是为二胡自身定制的歌曲,调谐已经固定。 平时生活中的很多流行歌,要想在二胡上表演,首先要调整到二胡能表现的区间。 其实,空弦的音高不会改变。 变的是那个名称。 

例如,c调的空弦音内弦名为Re,外弦名为LaG调的空弦音内弦名为So,外弦名为ReF调的空弦音内弦名为La,外弦名为Mi多缺乏乐理知识的胡友。 不要再想换不同风格的曲子来拉了,请调整弦。 固定弦没有变化。 调整标准音就可以了,空弦内弦最低音和简谱中最低音做比较,你指法最低音是5,简谱最低音是3,那很明显指法已经满足不了最低音3了,这时候要做的是通常换指法,换哪个,指法里面找有最低音3的,或者整体简谱提升八度,低音当中音,中音当高音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3

胡是中国古代民族弦乐器之一。二胡最早的记录是在宋代,它被称为胡琴或南湖。沈括的《孟茜笔谈》中说“马尾胡琴随汉车。”这是关于胡琴的最早书面记录。据史料记载,二胡的前身可能是“西秦”(季芹)。在唐朝的Xi北部,人们用两根弦之间摩擦竹片来发音。到了公元11世纪,宋代的乐论书《乐书》记载了关于琴的情况:琴本来是一种乐器,但形状像弦,而最喜欢的曲子,是用竹子做的,民间一直沿用至今。

《元史·礼乐》中关于胡琴的记载有这样一段话:“制如无思火,卷龙头颈,二弦弓,弓之弦马尾”。明代尤《唐林秋宴图》画的像极了现在的二胡,就是龙头卷颈,二弦扎马尾,有千斤之重。有了这个理念,二胡才能大显身手。既能发挥传统功能的作用,又能加入民族甚至西方大型乐队,展现她独特的魅力。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二胡协奏曲《二泉映月》,就是用二胡演奏的。常用的二胡曲调有七种,分别是:C、D、bE、F、G、A、bB。这七个音分别是:1 = c,1 = d,1 = be,1 = f,1 = g,1 = a,1 = bb。

从这组音的顺序可以看出,C在前,bB在后。那么单从这一组来看,C最低,bB最高。但是,如果塌到下一组就不一样了。在唐代,来自北方或西北的弹拨乐器被称为琴,然后在春秋时期,许多乐器被称为琴,但没有具体的名称。那为什么钢琴上要加“胡”字呢?相传黄河以南的民族称北方民族为胡人。这种弦乐器来自北方,被认为是由胡人制作的,所以它被称为胡琴,为什么它也被称为二胡?因为用两根弦演奏,所以也叫二胡。

目前二胡制作大多不用“缠龙头”,而是半月牙形。谐振盒具有各种形式,例如六边形和八边形。桶身披蟒皮,桶身配杆子。杆顶配有木钉,琴弦从杆上串到琴底。演奏时左手压弦,右手拉弓,使马尾辫和琴弦连在一起。有时为了表现地方特色,还会用到四度调音。从50年代开始,很多人对二胡进行了改进,比如把丝弦改成钢弦,用没有两千斤的机械转轴,把第二弦改成第三弦叫三胡(没有广泛使用)。四根弦用来呼叫胡俟。原“东北音乐学院”杨宇森教授改良的大哥大(解放弓),已在民族管弦乐队中采用。它在民间音乐合奏中用作低音乐器的伴奏。还有专门为“二泉”演奏制作的中音二胡(比二胡低五度),制作精良,深受二胡界人士喜爱。

第2个回答  2022-02-23
最低的是D调而且里面会出现一些内弦和中弦。所以声音就特别的低,而且听起来非常的低沉。
第3个回答  2022-02-23
d调是最低的,因为d调的这个声音比其他调是比较低的,听起来也比较舒缓。
第4个回答  2022-02-23
D调最低。会拉出一些深圳的感觉,而且听起来会感觉到特别的悲伤,并且鹰也会拉得特别的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