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底板渗漏点比较多,有什么办法处理

如题所述

常见开裂渗漏部位及原因分析
渗漏部位:后浇带、电梯井、集水坑等、大面积底板部位、吊模部位、底板与竖墙交接墙脚部位。 渗漏的主要原因就是柔性防水失去作用,地下室砼底板结构发生裂缝,导致渗漏。混凝土裂缝是主要因素,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外荷载引起的;二是结构次应力引起的(即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计算加设模型的差异引起的);三是变形应力引起的裂缝,这是由温度、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结构变形,当变形收到约束时便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产生裂缝。
1、底板后浇带 部位主要以点、面状湿渍渗漏居多,由于留置时间较长,施工垃圾、雨水、养护用水、水泥浆等落入其中,并沉积;在后浇带封闭施工时,因上部钢筋封闭作业空间狭窄,施工人员在后浇带内凿毛、清理非常困难,往往敷衍了事,处理不彻底,原有积水、冲刷用水等清除不干净,钢筋锈蚀严重,养护不重视,导致新旧混凝土浇筑界面形成缝隙。
2、坑、池、大面积底板部位:由于配筋量大,钢筋密集,混凝土浇筑量大、面广、时间长,施工安排不当的情况下,会出现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出现施工冷逢,人员疲乏、浇筑过快,会出现漏振,混凝土内出现孔洞气泡等,导致地下水沿着缝隙孔洞向上渗漏。混凝土内外温差也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水泥水化作用会产生较大的热量,由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散热条件不同,温度外低内高,形成了温度梯度,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引起开裂,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当大体积混凝土在强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混凝土逐渐降温,这个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其他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引起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也产生贯通整个截面的裂缝。混凝土保湿因素产生的裂缝: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
3、坑池侧壁吊模、底板和外墙交接的墙脚部位;通常情况下,坑池侧壁、底板和外墙交接300---500高墙脚浇筑混凝土时,需等到底板砼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为防止混凝土振捣时混凝土从墙体吊模底下流出,所以振捣不能太强,有时仅仅用锤子轻轻敲几下,振捣不实导致坑池根部、墙脚出现孔洞和缝隙,渗漏就会发生。
4、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造成的渗漏:地下水在钢筋保护层较薄处进入钢筋周围,顺着钢筋(尤其是竖向支撑钢筋)向地下室内渗漏。
5、柔性防水质量差或被撕裂。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后不能通过蓄水或雨淋来检测质量的好坏,只能通过观察来确定,因此存渗漏的可能性;柔性防水通常采用自粘或热熔等方式粘贴,底板与卷材之间,卷材与垫层间的粘接越好,两者间的约束力就越大,当混凝土变形时卷材就很容易被撕裂,造成渗漏。有的工程甚至取消了柔性防水。
6、提前停止降水引起混凝土开裂。由于底板和基础对地下水的约束和压力,地下水由潜水变成了承压水,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加和外围水量的不断补充,地下水对底板的浮托力逐渐明显,当地下水的浮力大于底板刚度的变形能力时,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7、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开裂。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浮土未清理干净、持力层被扰动而未得到处理等情况时,随着上部荷载逐渐加大,地基受压变形,底板和防水层剪拉开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