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车市或许危中有机

如题所述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这句话在2020年再次得到体现。新年伊始,席卷全国的新冠病毒肺炎让人们在2003年非典之后,又一次感受着恐慌。

数日前,身在重庆的小编乐观地以为,远在千里之外的武汉疫情不会影响到歌舞升平的春节假期。但随着疫情蔓延,转眼间重庆也成了疫情重灾区。

对于汽车从业人士,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给人很多新思考。除了加强自身防护保持身体健康外,还让小编让担心的还有:今年的车市影响有多大?会不会因为行业遭遇打击而影响很多人正常房贷、车贷的正常还款?

产业链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毫无疑问,新冠病毒肺炎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是全方面的,而汽车供应链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据了解,由于肺炎疫情蔓延、开工延迟,国内很多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断货风险,并引发了全球多个汽车公司展开对中国零部件供应能力的重新评估。

据悉,目前多家跨国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都安排撤离外籍在华员工,并延迟或取消员工前往中国的出差计划。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部分汽车企业正制定暂时停产、寻找替代供应商等决策,以应对中国疫情对供应链带来的影响。

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先不说对车市销售影响如何,首先在产量供应上就是一个问题。事实上,即使正常情况下,每年也会出现因汽车备件生产紧张,造成一些整车厂的不得不调整产量。而此次疫情重灾区的湖北、浙江、广东、重庆等地,也正好是中国汽车产业制造及供应链的重要基地,停产减产的影响显而易见,只是这种局面会持续到多久?

参照2003年非典疫情,随着气温升高夏天来临,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的先例,此次波及全国省市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或在5月以后逐渐得到缓解。届时,回归正常生产的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将会加足卖力,为下半年车市的反弹做好充分准备。

2020车市或墙内开花墙外香

疫情的出现让私家车的重要性得以呈现,无论在避免交叉传染,还是在限制公交、公路、铁路等交通出行后,私家车所拥有安全、及时、快捷、方便的特点在危急时刻得到进一步验证。经过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国人对汽车消费也将有了更全面认识,持续加持国内车市销量升级。

事实上,经历2003年非典疫情后的人都知道,当年汽车行业是非典中涨幅最大行业。其中原因除了私家车价格日趋亲民外,还有就有私家车可以减少与他人接触,减少被感染风险,让那些劫后逢生原来没有购车计划的消费者,开始提前购车"防非典"。

因此,2020年车市或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悲观,该买车的人还是要买车的。上半年因为疫情影响无法实现购车计划的人,也会在疫情缓解后的下半年实现购车目标,车市反弹将会在下半年得到集中体现。这样拉通全年月份的销量数据,与去年产销数据相比并不见得有多难堪。

此外,小编还注意到,日前吉利公布了一个决定:先期投入3.7亿元人民币,启动具备病毒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的研发工作。

据悉,吉利这款安全汽车有别于专业的医用防护用车,是主要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消费级产品。不仅包含吉利汽车产品已具备的隔绝外部空气中有害物质、快速高效净化车内空气等功能,还将重点突破车内病毒防范功能和技术,有效抑制并降低病毒对人体的侵害。

非典之后,随着十余年私家车市场的发展,国内汽车产销量不断开创新高。2019年国内市场产销双降后,中国汽车产业也面临转型升级。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除了让强化私家车重要性之外,对于5G时代智能无人驾驶汽车以及健康汽车的发展,也提供了一个契机。

可以预测一下:随着科技在汽车上的应用,未来的健康汽车能够检测到空气中人体上的病毒。而当疫情发生时,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还将在防疫抗疫情中发挥着重要的出行作用,这些无疑加速智慧城市以及智能汽车产业快速的推进。

2020年车市风雨之后见彩虹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今年车市的影响是必然的,但并没有到无计可施的局面。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付炳峰所言,"疫情对车市一季度影响较大,但要坚定对中国汽车产业长期发展的信心"。

事实上,尽管目前七成的车企都延迟了开工,但广大车企厂商并没有坐以待毙。除了厂家车企实施网上办公外,进行新车网上发布外,一些汽车经销商根据实际情况也都推出了在线服务,开启了VR看车以及24小时服务热线。

此外,国家及各地政府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也十分关注疫情下的经济走向。北京、重庆、浙江、上海、福建等省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减轻企业负担。比如重庆日前出台二十条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涵盖资金支持、减税降费、优化服务等多个方面。有力的政策支持,助力中小企业平稳过渡难关。在战疫情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到从业人员的家庭收入。

历来在困难与灾害面前,中国人从来没有被吓倒过。面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相信不久之后,在取得抗击疫情全面胜利的同时,中国汽车产业也会重新焕发活力,再次迎来一个全面而蓬勃的增长阶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