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地质体岩矿组合及相应光谱特性分析

如题所述

通过研究分析主要岩浆矿床、热液矿床与相应围岩蚀变、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和变质矿床的主要矿床类型及其相应的特征性岩石、矿物的组合,选择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组合类型进行光谱测试和光谱分析(G.R.Hunt,J.W.Salisbury and C.J.Lenhoff,1970~1977;Clark R.N.,1999;Clark,N.K.,G.A.Swayze,K.E.Livo et al.,2003;遥感专辑,1980;甘甫平,王润生等,2000,2002;童庆禧等,1994)、确定传感器最佳波段和光谱分辨率,提供研究依据。归纳总结如下:

(1)岩浆矿床形成岩浆矿床的种类多,但主要为基性、超基性岩浆。主要矿床有铬铁矿,铜、镍硫化物矿,钛磁铁矿矿床、铂族、金刚石矿床;主要岩石类型有纯橄榄岩、辉长岩,苏长岩、纯橄榄岩,辉长岩、橄榄岩辉长岩,金伯利岩;特征矿物组合为铬尖晶石、橄榄石,紫苏辉石、橄榄石,橄榄石、赤铁矿、磁铁矿,橄榄石,金云母。该岩矿组合的光谱特性行为主要表现为: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上(0.40~1.00μm),深色岩石、矿物中含有 Fe2+、Cu2+和Cr3+离子具有0.40、0.50、0.55、0.70(置换Al3+)、0.80和1.00μm附近的吸收特征谱带,这些吸收峰浅而宽;在短波红外上(1.00~2.50μm),深色岩石、矿物含有Fe-OH、Mg-OH(三八面体-OH绕镁配位)基团,在2.30、2.35和2.40μm附近显示出清晰吸收特征谱带,而在1.40、1.90和2.20μm附近的吸收峰相对较弱。

(2)热液矿床通过含矿流体作用而生成的后生矿床,其特点是与热液有关,成矿通过充填或交代作用,伴有围岩蚀变。矿床主要类型为伟晶岩型,矽卡岩型(钨、铅等),斑岩型(铜、铅等),碳酸盐型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热泉型金银矿、卡琳型金矿等);特征矿物组合为锂辉石、锂云母、绿柱石、铯榴石,钙铁榴石、阳起石、方柱石,钙铁榴石、绿帘石、绿泥石,金+黄铁矿+雄黄+雌黄+辰砂+萤石等;蚀变类型为矽卡岩化,钙质蚀变带、钾质蚀变带,石英、绢云母带、泥质带、青盘岩带、黄铁矿化带等。这些岩矿组合的光谱特性行为主要表现为: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上(0.40~1.00μm),岩石、矿物中含有Fe2+、Fe3+、Cu2+(立方八次配位Cu2+)离子具有0.40、0.45、0.50、0.55、0.80、0.87和1.00μm附近的吸收特征谱带,这些吸收峰浅而宽,在0.87μm处的Fe3+离子的特征吸收深而且较宽,在1.00μm处的Fe2+离子特征吸收较浅,但是却很宽;在短波红外上(1.00~2.50μm),岩石、矿物中含有分子水(结晶的、包裹的、吸附的H2O)、OH-、Al-OH(二八面体 OH 绕铝配位)、Fe-OH、Mg-OH 基团等,在1.40、1.90、2.16、2.20、2.25、2.30、2.35和2.40μm附近都能显示出清晰的、尖锐的吸收特征谱带,这些吸收峰的强弱与岩矿中各种分子、基团的相对含量,或者其所处结构位置有关。

(3)风化矿床主要有铁、锰、铀、稀土和高岭石等矿床,主要岩石类型有铝硅酸岩石,铝硅酸岩石、石灰岩,铁质赭土、绿高岭土、蛇纹岩,红土化土壤,酸性火成岩等;特征矿物组合为高岭石、蒙脱石,Al2O3·H2O、针铁矿、褐铁矿,赤铁矿、针铁矿、菱铁矿、菱锰矿,蛇纹石、硅镁镍质绿泥石、高岭石、碳酸盐矿物,铁帽等粘土矿物。该岩矿组合的光谱特性行为主要表现为: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上(0.40~1.00μm),浅色、褐色的岩石、矿物含有Fe2+、Fe3+和Mn2+离子,在0.40、0.43、0.45、0.87和1.00μm附近有吸收特征谱带,在0.87μm处的Fe3+离子的特征吸收深而且较宽;在短波红外上(1.00~2.50μm),浅色、褐色的岩石、矿物含有分子水(结晶的、吸附的H2O)、OH-、Fe CO3、Al-OH和Mg-OH基团,在1.40、1.90、2.00、2.16、2.20、2.25、2.30、2.35和2.40μm附近显示出清晰吸收特征谱带,而在2.40μm附近的吸收峰相对很弱。

(4)沉积矿床主要有铝土、铁和锰矿床;岩性主要有碳酸盐岩、富铝火成岩,陆地风化壳,氧化锰矿石;特征矿物为三水铝石、一水铝石,针铁矿、铁帽、赤铁矿,软锰矿、水锰矿、菱锰矿。该岩矿组合的光谱特性行为主要表现为: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上(0.40~1.00μm),浅色、褐色的岩石、矿物含有Fe2+、Fe3+和Mn2+离子,在0.41、0.43、0.45、0.55、0.80和1.00μm附近有吸收特征谱带,在1.00μm处的Fe2+离子的特征吸收最宽;在短波红外上(1.00~2.50μm),浅色、褐色的岩石、矿物含有分子水(结晶的H2O)、

、Al-OH和Mg-OH基团,在1.40、1.90、2.00、2.16、2.20、2.25、2.30、2.35和2.40μm附近显示出清晰吸收特征谱带,2.20μm附近的Al-OH基团和2.35μm附近的

基团吸收峰相对最强。

(5)变质矿床主要有变质铁矿、变质硫化物矿床和变质硅铁建造金矿床;岩性有BIF 绿片岩,片状、片麻岩,大理岩,黑色片岩,太古宙变质火山岩等;特征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方铅矿、毒砂、辉锑矿,自然金+黄铁矿+磁黄铁矿。该岩矿组合的光谱特性行为主要表现为: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上(0.40~1.00μm),深色岩石、矿物中含有Fe3+、Fe2+和Mn2+离子,在0.40、0.41、0.43、0.45、0.50、0.55、0.70、0.87和1.00μm附近有吸收特征谱带;在短波红外上(1.00~2.50μm),深色岩石、矿物含有

、Fe-OH、Mg-OH基团,在2.00、2.30、2.35和2.40μm附近显示出清晰吸收特征谱带,而1.40、1.90和2.20μm附近的吸收峰相对较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