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为什么要挖诸葛亮的墓?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诸葛亮的墓在哪?刘伯温挖诸葛亮的墓的原因是什么?

民间曾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对此刘伯温心里是不服的,所以挖了诸葛亮的坟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9

说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信对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身为蜀国丞相勤勤恳恳,为了光复汉室,多次出师北伐,最后秋风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报国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无数人对其顶礼膜拜。




一部《三国演义》将诸葛亮传的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用兵如神,一直被人们成为智慧的化身。舆论的威力是可怕的,经过世代的口口相传,在人们的印象中,诸葛亮已经从最初的为国尽忠的,蜀国忠臣演变为算无失策的智慧化身。
对比一千年以后明朝开国第一谋士,刘博文表示不服,认为自己的能力远胜过于诸葛亮,并且为此写下了“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词句,意思为:你诸葛亮再厉害,也是三分天下的丞相,并没有完成同意中国的愿望。我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统一了四方,建立了明朝,我的能耐比你强。




嘴上过瘾还不够,为了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刘伯温派人去挖诸葛亮的墓,大概是基于自己对诸葛亮的嫉妒吧。
去之前刘伯温特意放出风声说:“孔明预前测后,未卜先知,吾与其相比定不在下,吾决计亲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与双膝跪地磕头一千,孔明若无所料,笑他矮吾三尺”。发表完狂狂言之后,刘伯温就开始去挖坟了。
到了诸葛亮墓地,还没开始,只见墓旁有一座碑,碑上写着五个大字:吾到无人到!刘伯温倒到后大笑说,诸葛招生的书法不错,五个大字,笔法苍劲有力,比兮之、真卿毫不逊色。可惜后面语言太逊色了,你说你到了,就没人能到这里。我刘伯温这不是来到这里了吗?与时代这种对诸葛亮的鄙视心里,刘伯温继续洋洋得意,走几步又看到一个石碑,被问也是五个字:只有伯温到。刘伯温一看,吓了一跳,满面羞愧,赶快恭敬行礼,双膝跪地,最强还说:“罪过罪过,学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毁碑碎碣罪过罪过,当该万死。”然后灰溜溜的打道回府。
不过实事求是,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刘伯温,都留下了令后世感觉神乎其神的著作,诸葛亮的《马前课》,刘伯温的《烧饼歌》都证明两个人确实拥有不俗的能力,至于谁更厉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这就是刘伯温为什么要去挖诸葛亮的墓了。

第2个回答  2019-07-29
刘伯温精三韬六略善于用兵协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对诸葛亮十分不服。听说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聪明过人,足智多谋。他认为诸葛亮没有这么大的学问。不如我刘伯温。有我刘伯温一统天下。由你诸葛亮也只是三分天下,如今我还要挖你诸葛亮的墓,完全说明我比你强上百倍。展示了刘伯温的傲气。挖坟之后。看到诸葛亮碑文写有伯温后。刘伯温态度大变,诸葛亮已算出后有刘伯温。诸葛亮才是高人。比我刘伯温高的太多了诸葛亮奇才。我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因为诸葛亮曾获封武乡侯而得名武侯墓。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司马懿在渭河两岸相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汉中的定军山下。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应天府称帝,自此大明王朝正式成立。朱元璋称帝的功绩宏伟,但一路辅佐他的刘伯温也是功不可没。渐渐地,民间开始有了“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传言,刘伯温对这句话十分的满意。因民间的另一个传闻却让刘伯温很不爽,民间传闻刘伯温为第二军师,诸葛亮乃天下第一军师,为此刘伯温心中颇为不快。心想:我刘某功勋卓著,创万世之伟业,你孔明何德何能,仅凭一个天下三分的蜀国,而且出师未捷身先死,就风头盖过我。刘伯温越想越气,越气越恨,于是令一干人等浩浩荡荡开赴诸葛亮的墓冢并开始掘墓。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在这纷纷扰扰的乱局中,诸葛亮慧眼识珠,认定刘备乃当世第一明主,所以在南阳草芦准备了著名的隆中对,为刘备准备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后来局势的发展,正如诸葛亮所料想的那样,刘备能在川中登基称帝,诸葛亮功不可沉。不仅如此,夷陵之乱后,蜀国国力一落千丈,如果不是诸葛亮力挽狂澜,结局将不堪设想,不仅如此,后诸葛亮经过三年的鞠躬尽萃的操劳下,蜀国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为完成刘备光复汉室的夙愿,七出祁山,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势时病逝,遗体就地安葬。诸葛亮的事迹留传了世世代代,当然刘伯温的功劳也不比诸葛亮差多少,朱元璋能从一个穷小子到翻身取得明朝江山,并一统天下,最后登基称帝,如果没有刘伯温在背后出谋划策,绝对没有如此的顺利,很可能早折戟沉沙于乱军之中了,所以刘伯温一直认为自己的智慧绝对在诸葛亮之上,当世人对诸葛亮盲目崇拜时,他当然心有不服。因为他可能佩服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代,嗯,军师,所以我觉得吧,诸葛亮这样子他的行为也是最主要的爱慕之情,而且我觉得诸葛亮也是放在手里管待他做很多很多事情,所以吧,我觉得吧,这样子的行为应该就是这样的佩服之情。
第3个回答  2019-07-29
民间常常流传着几句诗:1、刘伯温所写: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意思是我伯温要比你诸葛亮强百倍。你诸葛亮再强,不过是三分天下,而我刘伯温却能一统天下。因此要挖诸葛亮的坟,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1、刘伯温挖开诸葛亮的坟,然后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写的是:我能算后世出伯温,你能算后世出何人?此诗为诸葛亮所写。说明诸葛亮远远胜过刘伯温百倍。因为刘伯温确实算不到他死以后几百年会出个什么样的大人物。而诸葛亮却知道千年以后会出个叫刘伯温的聪明人。 三国时的诸葛亮,识天文悉地理,知阴晓晴,呼风唤雨;深韬略通历史,多谋善断,神机妙算。辅佐刘备打天下,运筹帷幄,百战百胜;治理天府蜀汉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才华盖世,有口皆碑,功勋卓著,垂范青册,时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济世奇才。历代百姓为之起敬,英雄豪杰为之折服。到了元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又出了一个智星能人。此人姓刘,名伯温,精三韬六略,善深谋远虑,会遣风调雨,能料事如神。协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杀鞑子,兴兵灭元夺金陵,成为明朝鼎鼎有名的开国功臣。时称刘伯温是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还阳转生。伯温自恃才高技绝,德高望重,常对诸葛亮说长道短,评头论足。言里话外明显流露出内心的不服。“孔明学问渊博,吾与其相比只差一厘;孔明德能非凡,吾与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与其柑比只少一丝;孔明预前测后,未卜先知,吾与其相比定不在下。文载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后谁个前来祭奠,何人前来刨墓,并记之于册,镌之于碑,去人隔朝跨代无不应验。吾决计亲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双膝跪地磕头一千,孔明若无所料,笑他矮吾三尺。”伯温目无先贤,出言不恭,左右听之惊骇,不敢多嘴。 一日,刘伯温带领数名随从,坐着八抬大轿亲往孔明墓地拜祭。穿过高大的牌楼.刚上花石台阶。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边有卧龙山人亲书“吾到无人到”五个篆体大字。伯温抱拳深施一礼,抬眼上下一扫,不禁哈哈大笑。“卧龙山人”好个书法,笔笔苍劲有力,字字雄浑气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逊色。就是预事有差,低吾脚下。不想堂堂蜀国丞相只有前眼没有后珠,妄图一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一千年的虚假歪名。伯温敢笑你矮吾三尺,终没料到你到吾也到吧!
第4个回答  2019-07-29
诸葛亮和刘伯温因为拥有超级智慧和无敌智谋,被称为最为闪耀的“双子星座”。诸葛亮熟识天文悉地理,知阴晓晴,呼风唤雨,神机妙算,他以一人之力,让主子刘备从一无所有到称霸蜀中,从而开创了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同时,他的一生还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忠贞也是令人赞叹。更让人称奇的是,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他却留下奇葩遗嘱,让四个壮汉抬棺一直往南走,绳断便下葬。而四个壮汉从五丈原开始,抬棺南走,走了一天一夜已累得精疲力尽,绳子毫无断裂的迹象,于是一合计,割断了绳子,将诸葛亮棺椁秘密埋葬了,然后回去复命。陈后主也不傻,他推断出新棺绳子怎么一天时间就会断呢,知道他们撒慌了,于是一怒之下就砍了他们的头颅,结果诸葛亮墓地也就无从而知了。总之,诸葛亮一生节俭,再加 “密葬”,其墓穴也因此成了一个谜团。
元末明初的刘伯温因为聪慧绝顶、料事如神,下山后帮助朱元璋覆灭元朝,平定天下,被誉为“明朝开国功臣”。 但就是这样一位功臣,后来因为有举世闻名的“烧饼歌”,算尽上下五千年而更增神秘色彩。同时,他也是凡人,他也有争强爱斗之心,他竟然在功成名就之时,想和诸葛亮一比高低。
史书记载,刘伯温突然心血来潮想去定军山祭拜诸葛亮,同时扬言道,如果诸葛亮没有准确预言了自己的到来,那么,诸葛亮就不如自己;如果诸葛亮说准了,他就跪地磕上千个响头。刘伯温自信这回他赢定了,因为诸葛亮肯定不会断到千年后他会去祭拜。然而,出乎刘伯温的是,当他千辛万苦找到诸葛亮的墓。刚上花石台阶。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边有卧龙亲书五个篆体大字:“吾到无人到”。刘伯温先是抱拳深施一礼,然后哈哈大笑:你矮吾三尺,终没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预言谬错,欺世骗人,当推倒砸碎,以免妖言惑众。刘伯温于是举起铁铲将碑击碎。 刘伯温继续向里面走,好不容易才找到诸葛亮坟墓,当扒开墓碑前的杂草之时,墓碑上苔痕里却露出这样5个大字来:只有伯温到。 刘伯温这一惊非同小可,他满面羞惭,赶紧赔罪: “学生不知天高地厚,辱没先师,罪过,罪过!”
磕首礼毕,刘伯温站起身子时忽然看见碑的下边刻还有一行小字:“伯温戴盔行礼,脱盔而起。”刘伯温慌忙卸下金盔,再三拜融才站起来,从此对诸葛亮佩服的五体投地,心服口服。
当然,以上只是民间传说,诸葛亮墓究竟在何方本来就是一个谜,而这个传奇故事更让诸葛亮和他的墓地增加了神秘色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