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国家抢要的天才,五个院士头衔,为我国培养20多个人才,他是谁呢?

如题所述

现实生活中,有人抱怨生活,一辈子碌碌无为;有人自以为有些天分,不好好利用,在现实的浮华中逐渐堕落;可更有一些人,他们从小被叫做天才,一步步走过,从未松懈,从"别人家的孩子最终成为触不可及的人物。

高行健出生于成都的一户普通人家,少年时代他便被人们视作天才,从小到大,一直是长辈口中完美的"别人家的小孩"。而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在他的人生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没有去走那条天才陨落之路,最终成为了一位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瞩目的伟大的科学家。

我们常常感叹说为什么成功的不是自己,其实这其中除了智力、天分的因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是否有敏锐的观察力、坚毅的决心。而对于高华健而言,他准确地抓住了1977年的机会。当年,因为外界因素中断了十年的高考恢复正常,年仅15岁的他果断地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年纪虽小,可高华健的智力与天分却远超同龄人,高考成绩出来后,他高兴地发现自己已经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

很多天才的故事都与高华健类似,只是故事讲到这里天才往往开始堕落,在大学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没有父母的管束、外面的世界触手可及,可是高华健在这里却无心放任自己,在学术氛围良好的西安交通大学,他更加发奋图强,有人觉得研习科学枯燥无比,甚至是噩梦,可对于高华健来说徜徉在科学之海无比的快乐,更加令人惊叹的是,高华健和我们印象里的天才们一点儿也不一样,他不仅懂得怎么学习,怎么做研究,他还十分懂得与人的相处之道,在求学的同时,他亦交上了许多知心好友。

四年后,高华健顺利地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他直到此时的所学、所知并不充足,对于知识,高华健有着强烈的渴望。当时国家还不像现在这般综合国力强大,学术氛围也远不及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求知,高华健前往美国的哈佛大学攻读工程科学的学位,在美国学习期间,高华健孜孜不倦,最终他取得了哈佛大学博士生的身份。

在这个时代,人才总不乏伯乐赏识。高华健在研究方面取得了越来越瞩目的成绩,正在此时,美国、德国也开始注意到了高华健这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乎,几个国家纷纷抛出橄榄枝:美国用绿卡来诱惑他,德国则用自己科研的优良环境吸引他,而反观此时的中国呢,并没有打出所谓的"亲情牌"以此来道德绑架,只是向高华健表示,希望在外的游子可以归国回家。

最终,令国内外震惊的是,高华健并没有选择回到祖国,而是选择了美国,加入了他在美国的母校斯坦福大学,成为了一名助理教授。一时间,指向高华健的谩骂铺天盖地般席卷而来,大家都觉得,祖国辛辛苦苦培养你,你学成后却不回报祖国,还跑去别的国家,真是没良心,可是,对于一位痴迷于科研的科学家来说,自己最向往的无非是能够有更好的科研空间的地方,况且,对于中国的科研现状,仅凭他自己现在凭着满腔热血回到祖国是无用的,大家都不知道的是,在高华健心里早就埋下了另一颗希望的种子,当世人还在因为高华健入美籍而"愤愤不平"、将他称作"卖国贼"时,高华健却在为祖国悄悄做着贡献。

虽然自己在美国发展,身在斯坦福任教,但他对中国来的留学生总是会格外的关照与支持,让他们有更多的能力报效祖国,这是他期待着的和最希望看到的。那些他自己曾经没有办法直接汇报给祖国的,他终于通过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慢慢回馈。截止到现在,高华健在这些年陆陆续续为中国培养了许多知识分子,这样的成绩最终让祖国感到欣慰,祖国人民也终于慢慢理解了他,并不是他不爱国,在另一个地方,他仍旧在为祖国默默发光。

结语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是否也常常感到疲惫?想要放弃呢?如果碰上这种时刻,不妨想想高华健院士吧,身为"天才",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天分浪费,孜孜不倦;虽然曾经遭受批判,却未曾放弃发出光芒,自强不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