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家庭的情感需求状况,你怎么看?

如题所述

( 一) 农村留守家庭成员缺乏安全感

总体上,农村留守家庭缺乏安全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流动,农村只剩下老人、孩子和妇女,农村地区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根据马斯洛的情感需求理论,安全感的获得是人最基本的需求。留守妇女缺乏安全感,对于农村留守妇女而言,她们渴望稳定的家庭和婚姻。丈夫外出务工后,留守妇女的不安全感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留守妇女担心父子之间长时间的分离影响夫妻感情,甚至可能使夫妻之间面临婚变的风险,从而影响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 担心家里的财产被盗、人身安全遭到威胁; 在农业生产中,什么事都得自己做主,生活负担较重,丈夫在家时可以分担自己的压力。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对培育儿童良好的情感尤为重要。父母外出后,父母爱的缺失,留守儿童对自身的人身安全、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缺乏安全感,同时担心父母的安全。留守老人的孤独感也是很强烈的,总之,农村留守家庭成员普遍缺乏安全感。

( 二) 农村留守家庭缺少亲情的陪伴,导致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代际之间冲突时有发生

夫妻长期分居对夫妻情感需求满足的影响较大,并且导致夫妻冲突, 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数妇女有较大的生活压力感; 两地分居的婚姻生活也导致她们具有强烈的孤独感;烦躁、压抑等负面情绪在丈夫外出务工后明显加剧。对留守儿童而言,父母的长期缺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子沟通不足,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情感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影响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埋怨父母不能在身边陪伴自己。对留守老人而言,他们年老了,需要子女在身边照顾自己,享受天伦之乐。然而,留守老人不但得不到子女们的照料,而且还要承担照顾孙辈的重任,留守老人对子女常年外出产生抱怨,有时在电话中给子女发牢骚。正如所描述的: 农村留守家庭中,家庭核心成员的长期缺位,导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发生了障碍,甚至导致剧烈的情感冲突,其实质是家庭成员间情感需求和情感供给之间的不协调。

( 三) 邻居在农村留守家庭中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

农村留守家庭缺少亲情的陪伴,农村留守家庭的情感需求还体现在与邻居的交往上,留守的家庭成员与邻居的交往较多,老人在孤独的时候,邻居们的陪伴尤为重要。老人的活动圈子大多在村庄里边,留守老人经常和亲戚、邻居交往,留守妇女与邻居的交往是经常性的,农业生产中的互帮互助、与邻居聊天、生活上的情感倾诉。留守儿童与同辈群体之间的嬉戏、互动,是留守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邻居在农村留守家庭中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

( 四) 农村留守家庭渴望得到家人的理解

农村留守家庭的情感满足功能弱化了,留守家庭成员扮演了较多的角色,这些角色之间需要较多的理解、沟通。留守妇女扮演了较多的角色,需要协调各种家庭关系,处理好与公婆的关系。丈夫在婆媳关系的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丈夫的外出,留守妇女自己处理与公婆的关系; 教育孩子的重担就落在留守妇女身上,留守妇女的劳动负担重、生活压力大,她们渴望和睦的家庭关系,能得到公婆和孩子的理解。有的留守老人扮演监护人的角色,承担教育孙子的责任,渴望得到孙子的理解和尊重。留守儿童承担部分家务,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要照顾爷爷奶奶的生活,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鼓励。

总之,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家庭核心角色的长期缺失,农村留守家庭的情感需求是缺失的。他们整体上都缺乏安全感,缺少亲情的呵护,缺少家人的陪伴,代际之间的情感冲突时有发生,农村留守家庭的情感满足功能减弱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4
我觉得这种状况还是比较正常,留守家庭现在越来越多,所以这些政府可以在当地建一些工业单位。
第2个回答  2021-03-04
我感觉留守家庭确实需要更多的感情关怀,长时间缺失亲情会让一个人产生自卑抑郁感。所以对农村留守人士更多的社会关怀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家人也应该常回家看看。
第3个回答  2021-03-04
留守家庭的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因为有些家里边老人和孩子都需要家人的陪伴,他们离不开家人。
第4个回答  2021-03-04
我觉得农村留守家庭他们也有感情需要,但是没有办法,现实生活不允许,只能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出去打工,他们也想幸福,但是经济不允许。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