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存在最大问题是什么

数学课存在最大问题是什么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的很认真,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存在着教学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有效课堂.对如何在初中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本人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讨.    一、教学生学会听课  上课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数学的基本形式,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规定一个学生在中学上数学课的总数大约有五千多节.把每节课四十五分钟积累起来,这将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学习成绩的优劣,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如何对待每一堂课则是关键.要取得较好的成绩,首先必须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提高听课效率.处理好听讲与做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思考及回答问题,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学生必须上好课、听好课,首先作好课前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其次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始终集中注意力;第三要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注重理解,不要只背结论,要及时弄清教材思路和教师讲解的条理性,要大胆设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答案;第四,学生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第五,数学课堂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练习本要随时准备,并要保存完好,以便复习使用.每节课都要针对所学内容,认真练习,并巩固所学知识.     二、加强“学案”的使用  “学案”指初中数学教师在充分调查了解学情、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整理.“学案”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案”可以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必需的实物、教具和图片,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提供策略方法,适时地进行培养,从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辅助学生根据“学案”和教材进行自主创新学习.在教学中使用“学案”,可以将学生头脑中存储的陈述性知识有效转变为程序性知识,发挥教材习题的最大功效,将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解放下来,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但是,我们应明白,编写有效的数学“学案”,需要教师精心准备,需要教师高屋建瓴地把握整堂课的系统知识,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及时有效地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课堂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改变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使学生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数学知识结构的现状. 比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一节中,利用对角线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规律表达出来,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认知结构的构建和重组.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知识的检测与反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单元检测等,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情况,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的有效途径.此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课堂资源,扩大师生的信息量,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是教学改革的手段和方法.还有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海量素材,比如数学家的故事、丰富的图形、数学与艺术的结合等等,都可以利用计算机加强学习效果. 四、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其形成的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是合作性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而合作学习促使探究结果的提升,它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 .但学生又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往往就是很好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的组建,一般需要教师的参与.如粜让学生自由组合,往往会形成同质分组,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一组,成绩差、能力弱的学生在一组.教师参与质分组时要均衡学生的成就、能力、性别和家庭背景,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有学习.整理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有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有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有思维比较深刻的学生等;同一小组内有男有女,有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成员,可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共同努力,积极的相互依靠,促进性的相互作用,承担个人责任和学会社交技能和评价反思.同时,保持小组的小规模.小组的规模越小,个人责任就越大,一般以3-6人为一组合适.问题的难易分为a、b、c三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层次低的同学通过合作交流得到成功.开展知识教学分层次递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教学策略,把握教学 规律 ,创造新形式、新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4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教师教的方式表现出的问题:
⑴采用师讲生听,师问生答,乒乓球式的教学。
⑵教师随意性语言过多,一堂课好像总在讲话,过于忙碌。
⑶提出的问题琐碎,无思考价值。
⑷活动要求不明确
学生学的方式表现出的问题:
⑴小组活动流于形式。不知要求,无合作意识,更无合作内需。
⑵学生的语言表达半句话或不完整。
⑶有人听课不善于表达。
2、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明显不足
⑴教师一甩出问题,马上要求学生回答。
⑵学生探索过程还没有完成,教师命令汇报。
⑶探索的结果不是学生总结出来的,而是教师总结出来。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问题。
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最好的途径,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过于倚重于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偏重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课堂中学生自主思考机会少,机械练习、重复练习、低效甚至无效练习多,而有变化的、有层次、有思维含量的综合性练习少等现象仍普遍存在。
4、课堂教学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支撑
我们的课就内容教学,教师很少考虑数学思想方法,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支撑,如果确实熟悉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教师设计教学很有帮助。一位名人曾说过:“数学思想方法大众化,并使其在数学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将是设计21世纪数学课程的突破口”。 可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创造能力的源泉;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使学生终生受益。难怪说,数学教学其实就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二、教育价值观偏离
若干年来,我们的教师有这样一种价值观,那就是我的班级,我的学生只要考试分数上去了,我的学生就是人才,我就是佼佼者。由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导致教学中有的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固然,靠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很有可能提高分数,但扪心自问,这就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吗?这一点需要我们及管理者深思。
三、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
如:语文教学,只注重学生学生字、生词、解词、分段落、中心大意,把一课搞得支离破碎,严重淡化甚至不顾及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传统教育、情感熏陶、审美鉴赏等作用。数学教学就更为严重,用大量的时间讲列题,帮习题,就题讲题,总认为只要学生会解题了,学生就学会了,学好了。有的应用题学生即是做了几十道也仅仅是仿照例题的模式机械的模仿,比着葫芦画葫芦,不知其所以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