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多病的与李莲花

如题所述

一叶孤舟付沧海……李莲花本该就此逝去,是方多病沿江沿海地找回来的。眼睛几乎失明了,右手残了,甚至不知是不是真的神志不清,记不清故人了(虽然其实藤萍后来在《莲花说》中暗示了他确实是装傻。);可他毕竟还是活着,不是李相夷,而是纯纯粹粹的李莲花。李相夷是生是死,四顾门上下在乎,佛彼白石在乎,乔婉娩在乎,笛飞声在乎,整个江湖都在乎;而李莲花是生是死,却只得方多病施文绝几人在乎。对于方多病而言,李相夷是个巅峰般的存在,出场必是光芒万丈,风华绝代的,而死莲花虽然有点小聪明,有时候意外的撞好运,但跟李相夷比起来依然还是个笑话。李相夷会穿带着补丁的灰衣打算下半辈子只用五十两银子过么?李相夷会唯唯诺诺胆小如鼠甚至在危险时扮个妓女装疯卖傻么?李相夷会内力极差武功平平么?所以即使身边出现婆娑步,少师剑;方多病也不曾往这方向想过。
李莲花也曾瞒了他六年,他本该发火,他本该和施文绝一样觉得“惊悚可怖”,然后火冒三丈,“呸”一声掉头而去。可方多病想的第一件事却是:李莲花要死了。第二件事却是自责:“老子和他认识这么多年,吃喝拉撒在一起的时候,还不是屁也不知道一个?”不管李莲花做过什么,方多病皆不曾真的怪过他。
在李莲花看来,方多病便是那个如他所愿一直把他看作李莲花的人,不是常人眼中无大作为的李楼主,不是人称活死人肉白骨的神医,不论他多么才智卓越或是武学渊博,甚至到了最后大家都说李莲花就是李相夷了,在方多病眼中,李莲花必定还是李莲花,那个让他搜遍东海累得像狗一样仍不肯放弃的,依旧不是那位四顾门门主李相夷,而是他的朋友李莲花。虽然方多病不够聪明,或者又如莲花所叹的:‘我认真说的时候你不信,我胡说八道时你到听得津津有味’。但他仍然最在乎他的那个人。只有他,到最后累得像条狗一样也不放弃,一直在寻找的是李莲花,而非李相夷。
佛彼白石因门主回归激动万分;肖紫衿因为李相夷回归满腹仇恨;笛飞声因为李相夷活着立下东海之约;甚至施文绝都因为李莲花是李相夷惊惧异常;唯有方多病,想的只是李莲花。
可以说,没有方多病的李莲花,在以为自己不久人世的那段等死的日子里,会是极其孤独的。方多病唠唠叨叨脾气暴躁,有时候还带点小自恋,可是不论多难对付的对手,不论多恐怖的地方,死莲花去得,他方大公子也要去得。方多病从来都是一副哪里热闹哪里凑的德行,可若没有他,李莲花又怎能这么多年一直做他的李莲花?
在最初两人同涉惊案还没几次的时候,方多病对李莲花的维护和信任,就是下意识的。
【这是一刀“太白何苍苍”,方多病袖中短棍挥出,替李莲花挡了下来。杨秋岳抱起孙翠花转身就逃,他的轻功不弱,刹那间在雪地里只剩下一个黑点。方多病心里破口大骂此人无情无义,一回头,不但杨秋岳逃之夭夭,连李莲花都掉头就跑,只不过他跑得比较慢,仍在七八丈外。“李莲花!”方多病气得七窍生烟,“你居然弃友而逃,他妈的……”一句话没说完,古风辛的马刀当头直劈,方多病只得闭嘴,和古风辛缠斗在一起,一时只听马刀与短棍交接之声不绝于耳。
……
方多病惊怒交加,李莲花虽然弃他而逃,但本来他就对李莲花没什么真正期待,此人胆小如鼠贪生怕死,武功又不高,掉头就跑实属正常,但是“葛潘”入林一追,李莲花非死不可。他被风辞震伤半身经脉,能握住手中短棍已是勉强,却是万万救不了李莲花了。风辞缓步走到他面前,马刀上映着雪光闪烁,直照到他双目之间,方多病倒抽一口凉气,他从来没有觉得雪光有这么难看过。”】
李莲花遇险,他第一反应便是替他挡;李莲花胆小如鼠掉头就跑,他“气得七窍生烟”,却也只是破口大骂几句便罢了,并不曾真的生李莲花的气;在得知自己必定不敌“断头刀”之后,第一个念头竟是“万万救不了李莲花了”。
也许有人说方多病不够朋友,不够了解莲花,不够关心莲花,比如在莲花消失之后很久才发现莲花已经带着他的莲花楼离开了小青峰,没有过多地去深入地为朋友莲花考虑,比如在极乐塔钟没有对莲花的怪异举动产生怀疑,往往在自己玩的兴奋之余才会稍稍地想起一点那个朋友李莲花,不够为朋友考虑种种,我想这其中是有成长环境的因素与性格因素的存在的。世家子弟,天性好奇又懒散的方多病没有嫌弃看似一无是处的李莲花,没有对莲花摆那些臭屁公子哥的款,我觉得已经是方多病的一个很大优点了。况且,无论发生什么事、做什么事,李莲花总是喜欢一个人独立的去想去做,几乎没有人真正知晓他全部的内心想法;或许,他俩永远不会是心有灵犀、高山流水般的那种朋友。但即便如此,却毫不妨碍他们之间友情的真挚纯粹和相互间的牵挂信任。
也许,方多病至始至终都只是一个缺心眼的孩子,胆大的好奇宝宝,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之情,只是按照最本真的想法向和莲花在一起做朋友舒服,所以才会始终如一对待李莲花;也许,他也曾为李莲花就是李相夷的真相吃惊过郁闷过甚至怨恨过;但是最后,他的举动我想却是感动了所有的读者,那些还一如平常的方多病与李莲花之间的交流模式,还会暴跳如雷地骂莲花的话其实或许比那句“没死就好”,还要感人。因为,方多病对待李莲花,没有变。缺心眼也好,少根筋也罢,是真的看开了还是根本就无所谓,我觉得,在最后,都已经不再重要了,方多病和莲花之间的模式让我真正体会到了那种最原始的朋友之间的情感。
对于莲花,也许开始的时候是觉得这个孩子还挺好玩的,也还不错,挺善良的,那就相处着吧。要知道,与方多病的相识,是在李相夷看尽浮华变成莲花之后,那时的心态应该是沧桑的,应该是看淡了的,况且他无欲无求,既然方多病粘上来了,那就粘上来了吧,对所有仇恨名利都能放下的莲花还有什么是放不开的呢?而且,他应该觉得两个人相处还是很舒适的。于是,就这么相处了。他没有在乎方多病的才华性格财富地位等等,只是觉得这个方多病——可以。而且时间久了,朋友之间的感情也就慢慢深了,所以我说,他们二人的朋友的感情,是纯粹的,只是觉得——“做朋友,可以。”
可以看得出李莲花也绝对是在乎方多病的。看到方多病糊里糊涂被自己忽悠下来答应娶公主,他很欣慰的样子就可以看得出。他很在乎方多病,在认为自己命不久矣的时候,仍是希望方多病能一直快乐平稳的生活下去,方能了却心愿,无牵无挂。
当李莲花震断了“吻颈”,将准备下半辈子用的五十两银子送给了船夫,找不归山不归谷之类的地方从容赴死的时候,最后一封信终究是没有给佛彼白石,没有给笛飞声,没有给施文绝陆剑池,而是给了方多病交代后事。方多病信任依赖李莲花,李莲花又何不是信任依赖方多病?自十多年前东海一战,身遭背叛落入东海,三年生不如死,恨意滔天日日想回去报复,老婆改嫁,兄弟视其为敌,经历了这一切,对于方多病,他却依然肯赋予信任。瞒着方多病和施文绝,不是因为刻意要“在土豆堆里装作土豆”,而是因为他本来就不是李相夷,他只是李莲花。
方多病不曾见过李相夷的剑绝天下,不曾见过四顾门主的绝代风姿,他只见过李莲花没一句真话满嘴胡言乱语,他只看过李莲花装神弄鬼神神叨叨,但他信任李莲花,甚至连娶老婆这等大事也让李莲花迷迷糊糊地替自己下了决定,他与李莲花的情谊,至真、至性,并非歃血为盟生同时死同期,却给人予最原始真挚的感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