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从普通二本生逆袭考上985高校研究生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1

时光荏苒,距离考研那段时光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每一缕记忆都始终在我心里发光发热。因为足够刻骨铭心,我没想过要用任何文字来写下那段时光里我经历的种种。

直到前些天,我偶然间读到一篇三战考研的文章,让我想起了曾在考研群里认识的那个三次考研的姐姐,更让我想起了当年那个被唤作学霸、拼命努力的自己。

当然,这绝对不是一篇考研干货。我不会告诉你如何选择学校、专业,如何复习专业课、如何刷英语真题……我只想随着我的心,慢慢地去拾起那段时光里那个拼命三郎般的自己。

2

真正下定决心考研是在大三下学期。当时,我们的宿舍住了八个人,有人中途转校,便剩下七个人。而我是七个人中唯一决定要考研的。时至今日,我还记得我对铺的女生在得知我要考哪所学校后惊愕的表情,“晓鱼,你真的要考?还是和我们一起考教师吧,考研太难了。”

是啊,太难了。“没事,万一见鬼就考上了呢,我去试试。”

我哪里知道,当时自己戏谑般的回答几乎用尽了我读大学所有的力气。

我自知是一个笨学生,也在心底无数次告诉自己“笨鸟先飞”。

比起在网上看到诸如“我是如何在三个月里考上研究生”此类的论调,我的考研战线拉得很长。从大三下学期四月份开始到大四上学期一月份参加考试那天,我一共耗时九个月。好在我深谙不能把自己绷得太紧,也有给自己休息、放松的时间。

3

四月份,正值阳光明媚的季节,碧空如洗,微风和煦。当全班都在讨论去哪里春游的时候,处于犹豫与纠结中的我,完全没有心思去欣赏这大自然的美,“到底考哪所学校”、“要不要跨专业考”等问题整日在我脑袋里上蹿下跳。

我本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是个意外。由于高考失利,我只能对分数妥协,向我喜欢的专业挥手告别。加之,父母强烈地希望我从教,我不得以而为之。我知道考研的话,我有重新选择的权利。也正是格外珍视这份权力,我才万般纠结。

这种纠结不是买衣服的时候,如何在两件衣服里面挑。实在是喜欢,可以两件都买。即使没钱,也可以缓一缓再买。但考研不同,我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也容不得我慢半拍。

倘若考北京的学校,无疑是飞蛾扑火。而我这个南方的小矮人要去北方生活,难免抬头的时候会自卑,无辣不欢的我,生活大概也是一大难事。留在四川的话,难度相对较小,离家也近……虽无限向往去北京读书,权衡利弊后,又经历了一番内心的挣扎,我总算是把学校和专业敲定下来。所谓万事开头难,那一刻想着既然都已经举脚迈出一步了,接下来的路只要一步步踏踏实实走下去就好。

可是,哪有那么简单?

4

打开电脑,在查到参考书有十五本之后,我吓傻了。再加上,我是跨专业考,本身基础就差,相当于要自学一遍,要看的书,要记的东西自然更多。此外,还有英语、政治……

想想都觉得可怕,而这种畏难心理直到我在图书馆认识数财学院的一个妹纸才得以缓解下来。

“你们至少不用考数学啊。”

额,对于我一个数学渣而言,这确实值得窃喜。

与广大的考研队友一样,在买好参考书和一些资料后,我也在图书馆扎根驻足了。

开始的日子里,因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加入一个新的领域,满满的新鲜感,看书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因为心怀梦想,每天能学到新的知识,哪怕只背下了十个单词、学到一个理论也觉得满足与充实。

有课的时候就去上课,没课我就整天泡在图书馆里。

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到图书馆背一个小时单词,看专业书;

中午不回宿舍,趴在图书馆的桌子上睡一个小时;

下午两点整理专业笔记,晚上十点半回宿舍……

第一个月的时间一晃就过了,迎来了五一假期。原本我打算留在学校复习,因妈妈来重庆,要去爸爸那里,我也只好带了一本书回了一趟重庆。

一见到爸妈,一股幸福的味道将我包围。妈妈做了好多好吃的,我两眼放光,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全然不顾爸妈说我的吃相有多难看。陪爸妈散完步回来,我洗漱好便回到房间看书。

第二天早上,妈妈叫我起床叫了好久都没反应。直到走到我床前,才发现我发高烧了。这下子就像出了大事,看着我睡着了还抱着书,我妈就开始唠叨:“肯定是昨晚看书看太晚,不小心着了凉……”

也是这次我爸妈才知道我要考研。我早知道他们会反对,便一直隐瞒着,说自己在准备考教师,满足他们内心那个闪闪发光的梦想。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该知道的他们还是知道了。

拿完药回来,我妈又开始唠叨:“你就听我和你爸的话,行不行。考研很辛苦的,你就不要瞎折腾了。你知道你从小到大身体就不好,这样没日没夜的复习会把你身体拖垮的……”

“爸爸,妈妈,我从小做任何事情都没违背过你们,这次我自己有选择的机会,我想努力一次。”

回学校那天,我妈塞了好多钱给我,在她肤浅而无私的母爱中,觉得只有钱才能给不在她身边的我安全感。

5

匆匆赶回学校后,我又开始紧锣密鼓的复习。谁知老妈一语成谶,第三天我又发高烧了。那会,我哪里懂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重要性,依旧在图书馆浑浑噩噩的看着书。

每一次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在心底对自己说:“如果你不拼一把,你永远都只是这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的学生。”

时间像溪水,静静地流淌着,而这里的天气与火炉城市重庆并无区别,越来越热。由于图书馆没有空调,从宿舍到图书馆的距离又远,我身边一同考研的同学都开始回宿舍看书,而我一个人依然坚持着。

“马上就要放暑假了,早点把票买好,你哥好去接你。”

“妈妈,我……我不回去,我要留在学校复习。”

“妈妈,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这是我第一次暑假一个人在外面,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决心和勇气。挂掉妈妈的电话后,我开始寻思租房子备考的事情。

学校的规定是放暑假可以留校,但是要搬去老校区住。而我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床位已经被占完了。

第一次租房子的我也是毫无头绪。那会还没有如今这么便利的租房手机软件,在网上寻找无果后,想着在学校食堂吃饭方便,我只好到老校区周边去找。

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和两对同样考研的情侣合租了。老校区属于老城区一带,是老房子,有点破旧,三室一厅,每间卧室大概就八平方。由于是一楼,格外的潮湿,光线也不太好,厕所让我这般的小个子都觉得局促,更要命的是没有空调。往日挑剔的我看着这几天找房子脚上磨出的水泡,一下子就没了脾气,“就住这里吧。”

6

自打小时候起,我的好胜心就跟骨头一样硬,在拒绝了好友丝丝后,我偷偷一个人开始“搬家”。一床凉席、几件换洗的衣服、两双鞋子、一纸箱书,坐在去出租屋路上的出租车上,想到自己马上就要第一次一个人生活,一个人面对一个“家”,心里难免五味杂陈。

通往出租屋还有一段不算平坦的小路,出租车司机把我放在路口就消逝在了我的视野里。我把凉席扣在行李箱上,右手拖着行李箱,左手抱起一纸箱书,终究是手上力气不足,艰难地挪动了十米左右后,我只好把书寄存在路旁的小卖部。

谁知,我刚迈出一小步就绊了一跤,右膝盖狠狠地跪在地上,鲜红的血珠从皮层下冒出,我咬紧牙关,慢慢地站了起来,随即在小卖部买了一瓶水,水冲洗在伤口有一丝丝疼痛,也有一丝丝清凉。

将所有东西搬进出租屋,打扫收拾好房间后,我整个人已经累瘫了。躺在床上,还没来得及洗澡,我就沉沉睡了过去,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看着老妈打来的未接电话,我赶紧拨了过去。

我又对老妈撒了一次谎。为了消除她所有的顾虑和担心,我信誓旦旦地告诉她学校当然可以住,有空调,食堂也会开放……

7

在跟房东姐姐沟通好后,她答应给我提供一张桌子和一个电扇。我买了基本的生活用品,也学会照顾自己,准备了一些感冒药和藿香正气液。我把日历和学习计划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开始有条不紊地复习。

在这个出租房里,我一共待了一个半月。其中,最难忘的事大概就是我连续吃了一个月的面条了。起初的几天,我到点就出去吃饭或在旁边学校的食堂吃饭。可天气越来越热,在40度的高温下暴走,每天出门两次,总是觉得头晕晕的。又为了节约时间,我索性去超市买了面条和电饭锅,开始了我长达一个月的吃面之旅,只有盐、辣椒油,几乎是难以下咽。

平时,我基本不吃面条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真的是吃到吐,以至于后来的一大段时间里,我就跟留下了后遗症一样,一看到面条就忍不住想吐。

跟我合租的是两对情侣,说来真的是有缘,我们是同一个大学的,也在图书馆三楼复习。之前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见面的次数多了,也就有些印象。他们报了考研培训班,每天都去学校上课,早出晚归的。说不羡慕那绝对是自欺欺人的,他们出双入对,一起学习,一起为同一个梦想努力,而我只有来自远方电话的问候,触摸不到的温暖一下子就失去了温度,留下角落里我那颗炎炎夏日依然冷冰冰的心。

但是,复习还是要继续啊!我基本都是早上六点半起床,一爬起来收拾好,填饱肚子就开始背书。我已经看完了所有的参考书,开始总结历年真题,总结重点考点,也开始第一轮背书。背书真的是很枯燥,但文科没办法,该背的还是要背。早上背书,下午刷英语真题,晚上整理笔记,总结知识点……每天时间都很充足,可总觉得要好多事情都未完成。

我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自己,可还是中暑了,头晕晕的,整个身子软绵绵的,瘫在床上完全没有一丝力气,这段时间攒积起来的所有坚强一下子就碎了一地,眼泪顺着脸颊肆意滑落。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尤其是在同住的室友上完培训班回家后。房子虽不大,只住我一个人,我老是感觉心里像挂了一块石头,沉甸甸的。每晚睡觉前,我都要再三检查房门是否关好。好在上帝给我关了一扇门,也给我开了一扇门。我的好友丝丝没有回家,她在一个培训班给孩子们上课,总会抽出时间来找我,给我鼓励,陪我度过那一段艰难的时光。

8

其实,租房考研我一共有两次,第二次是在十月份。由于越来越临近考研期,我开始争分夺秒,起来得越来越早,回宿舍也回得越来越晚。我们几个同学之间也开始比赛,比谁最早到图书馆,谁又是最晚离开的。也就是因为我是三楼最早到的考研党,我周围的考研小伙伴见我便叫我学霸。

考虑到影响同宿舍室友的生活,我也只好搬出去住。房子是我考研的小伙伴帮忙找的,一个单间,就在学校外面。距离图书馆也不算远,只是回去的路上要经过一段小路,又深又长,连一个路灯都没有。晚上10点半离开图书馆再回去,天早已经黑漆漆的了,每次走那段小路的时候,我就异常担心和害怕,总感觉身后有人跟着,心一直扑通扑通直跳。

不知不觉就迎来了冬天,每天早上起床都需要极大的勇气,我不得不设了好几个闹钟,从5点半开始,每隔15分钟一个,才能把自己闹醒。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是新建的,还没有空调,而且学校被大山包围,一到冬天就更冷,一周七天几乎四天都在下雨,空气都是冷冰冰的。

那会我们只知道冷,哪里顾及什么形象。一走进图书馆只要看到椅子上有抱枕、小毯子,那绝对就是考研党了。冷的时候,我们就把毯子搭在腿上,中午睡觉的时候就把抱枕当作枕头枕在桌上就睡了。

考研就跟大海捞针,即使你总结了历年真题,大致判断了一个考试趋向,要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而且每年总会出现一些未曾见过的,所以,必须得背。到十一月份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发现坐在图书馆里面,背着背着就容易走神,打瞌睡。于是,走廊上、楼梯间,甚至一楼的小池塘边那块空地上,总能看到我们的身影。

冷冷的寒风吹在我们的身上,每一寸肌肤都发出刺骨的尖叫。实在冷得难受,我们就每人抱一个暖电宝。我还记得我的一个男生考研小伙伴,他抱着一个可爱的小熊暖电宝,与他高大伟岸的身形完全不着调,我们忍不住会笑,他也只会说:“哪里顾得上这么多,我现在脑袋里只有密密麻麻的考点。”

有的时候,我们实在背累了,也会相互吐槽,甚至把书丢在地上,踩上两脚,以示发泄,又犯贱地捡起来继续背。如果突然有人给你递一个面包过来,简直就是人间真爱啊。几年过去了,我还是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或者暗恋者(捂脸)在圣诞节那天趁我在走廊背书给我送来了苹果和一大袋零食。

9

备考期间,我也干了一些傻事。

我们图书馆是提供开水的,每一层靠近厕所的位置都有一个开水箱。对于我而言,除了给我提供了饮用水之外,我还有别的用处。每次打瞌睡的时候,我就用杯子去接开水握在手里,就像烧烫的铁块烙在手心,勉强能将我从昏昏欲睡中拉出来。水不烫了,我又去换,直到自己清醒过来。

有一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脑袋坏了,亦或是好奇心驱使,我竟干吃了一袋咖啡,引来了小伙伴的冷笑。

还有一次是感冒实在太严重了,我不得不吃药,以至于整个人都没精神,只想睡觉。喝咖啡不管用,掐自己也不管用,我就直接咬自己。 天知道我对自己有多狠心,一口咬下去竟咬出了血,直至现在我的手背上还留有一个印子。

考研的日子的确很辛苦,我也是真正自己经历的时候才体会到师姐对我说的考研党猪狗不如的生活是何种样子。我们常常自嘲“自从考研,我脸都没洗干净过”,我也推掉了所有的娱乐节目。唯一奢侈的就是每周周天休息,没有闹钟,睡到自然醒,不用学习,看看电影,打打游戏。

10

好在我有两个可爱的考研小伙伴,以至于这条路上我走起来才不那么孤单。

他们不是我的同学,是传媒系的。怎么认识的,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现在想起他们俩,我脑袋里就会自动冒出我们曾经偷偷爬进阅览室,偷用阅览室阿姨烤火灯取暖的事。

每逢晚上和周末,图书馆三楼的阅览室就会关掉,不对外开放。一次偶然的机会,其中的一个小伙伴发现了一个地方,上面是大块的玻璃,玻璃下面用两块粗壮的木头隔开,留出了一道口子,不大不小。

“晓鱼,你这么瘦,你绝对能爬进去。”

起初,我也只当开玩笑,还真的爬了进去。谁知,我们开始“密谋”更大的事。一个小伙伴负责找摄像头拍不到的窗户,我负责爬进去把那扇窗户打开,然后他们两人再从窗户爬进来。

我们又悄悄地把阅览室的烤火灯聚在一个小角落里,轻手轻脚地搬动桌子。待确认够隐蔽,够安全后,才坐下复习。晚上看不见,我们就从宿舍拿来台灯。三个人烤着火,心里暖暖的,复习也更加认真。

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胆子,那一周里,爬进阅览室复习成了我们的习惯。但最后还是担心东窗事发,我们也不敢再爬进去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这件小事我就会啼笑皆非。

当然,这种事你一定不要去做啦(捂脸)。

11

临近考试前三天,我的身体实在扛不住了,发高烧又过敏。寻麻疹已经缠了我好多年,我是寒性寻麻疹,一受冷就会容易复发。一直以来,我都加倍保护自己,在户外都戴帽子、口罩,只露出两只眼睛。整个冬天都裹羽绒服,穿了三条裤子,可还是复发了。强忍了几天后,被我的小伙伴送进了校医院,他们陪我打点滴,安慰我,逗我开心。

可是,想着马上就要考试了,我不好耽误他们复习的时间,劝了好久才把他们劝走。病房里充斥着刺鼻的药水味,躺在病床上,眼泪止不住地流……一个人生病了会变得软弱,尤其是一个人在外。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快点好起来,我还要参加考试啊。

三天之后,我带着晕沉沉地身体去考试了。只记得脑袋里一片空白,我也不知道怎么答的题,好在做完了,总算对这几个月所有的苦涩有了一个尚且满意的交待。

「把真实生活讲成故事:真实故事征集计划第一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