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坑铁矿钻探复杂地层特点与主要技术难题

如题所述

马坑铁矿主要赋存于闽西南凹陷带晚古生代地层。由于马坑铁矿区岩性极复杂、岩相变化极大、断裂与褶皱十分发育等原因,属于极复杂地层,钻进难度很大。

复杂地层是指那些对钻孔结构、钻进时效、钻进质量、孔壁稳定及安全钻进有重大影响的地层,如松散地层、破碎地层、水敏地层、漏失地层、易斜地层、卵砾石层、流砂层、有溶洞和暗河的地层等。在复杂地层钻进,由于地质因素、工程因素、物理化学因素等原因,常造成坍塌与掉块、超径、缩径与孔壁失稳而引发卡(埋)钻、糊钻、烧钻、钻杆折断等事故,导致施工效率低、钻探成本高等问题,严重时造成钻孔报废等。

根据统计资料,马坑铁矿各阶段勘查钻探普遍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如:1976~1982年,马坑铁矿勘探会战台月效率138.7m/台月,机械钻速0.61m/h,报废工作量4631.57m(原因:孔斜、孔内事故、岩矿心采取率不足);2010年起,马坑铁矿外围深部找矿勘查先期完成的4个钻孔、钻探工作量4460m,也存在钻探效率低(台月效率150m左右)、成本高(ZK7924仅材料费高达784元/m)等问题。

7.2.1 马坑铁矿复杂地层的钻探特点

马坑矿区的地层特点是浅部风化带破碎且厚,中部溶洞多、裂隙发育,深部矿体厚、埋藏深。马坑铁矿勘查钻探难度大,主要原因有地层特别复杂和断裂褶皱十分发育两个方面。

(1)矿区地层对钻探的影响

马坑铁矿地层特点及其常发生的钻探问题见表7.1。

表7.1 马坑铁矿地层特点及其常发生的钻探问题

(2)矿区地质构造对钻探的影响

矿区位于龙岩凹陷盆地南东缘、马坑断陷盆地内,主要构造为背斜。矿床处于马坑背斜的北西翼,总体形态为单斜构造,单斜之上发育紧密相伴、幅度不一的背向斜皱褶构造:皱褶轴向北东25°~35°,轴面倾向北西,沿着波状起伏,主要发育在57~78线。区内发育F1~F14及溪马河断层,对钻探施工影响较大的为F1、F2、F14断层,几乎贯穿矿区南北。地质构造对勘查钻探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1)皱褶两翼易孔斜,钻孔常因孔斜偏大等原因,进行纠斜或重打;轴心部分岩石较为破碎,取心困难。

2)断层破碎严重,取心和护壁困难。在挤压剪力严重的孔段,岩性呈软泥状存在(常称“断层泥”),怕冲洗液冲刷,孔壁极为不稳定,断层产状陡时孔内复杂情况更为严重。

3)部分断层钻孔漏失严重,钻进护孔困难。因孔内严重漏失,经常采取顶漏钻进而造成护孔困难、卡钻(埋钻)事故。

7.2.2 马坑铁矿钻探的主要技术难题

通过深入的研究,确定了马坑矿区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钻探技术难题。

(1)浅、中、深部复杂地层的护壁堵漏问题是最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1)浅部:风化泥岩、砂质泥岩多为水化膨胀地层,风化粉砂岩、石英砂岩破碎,构造破坏等引发孔壁“下漏上塌”,治理难。

2)中部:文笔山组与栖霞组地层接触带为厚度约30m、一般全孔漏失的成岩裂隙,灰岩地层大小不一、成串、洞内含充填物(泥砂、漂砾等)的溶洞多,有的溶洞与地表和地下裂隙串通等构成长孔段、多特征复杂地层,治理难度大。

3)深部:部分断层孔段存在松散、破碎的全漏失层,特别是深部强径流、大漏失层的堵漏难度极大。

4)在挤压剪切严重的孔段,岩性呈软泥状存在(常称“断层泥”),怕冲洗液冲刷,孔壁极不稳定。断层产状陡或处于钻孔深部时,不良孔内状况更加严重。

(2)层理节理发育、接触带裂隙发育、软硬不均等地层普遍存在,易发生孔斜问题

易发生孔斜问题的孔段:浅部换层频繁,层理、节理发育,岩层产状陡等;泥岩与灰岩接触带裂隙发育;石炭系船山组(C3c)中、下部燧石灰岩,软硬不均;背斜褶皱两翼,等等。

1)浅部地层换层频繁,软硬不均,岩层产状陡。主要表现为泥岩与砂岩变换频繁、软硬不均、产状陡,造成顶角及方位角变化较大,如:ZK7525孔自278m处地层由泥岩变化为硅质砂岩,软硬级差大,产状陡,造成顶角由3.8°增至4.7°,方位角由135°降至125°。

2)灰岩地层溶洞发育、溶洞底板形态不规则,钻孔将向阻力小的方向跑造成钻孔孔斜,且难以控制;断层裂隙发育,顺着断层跑现象严重。

(3)风化严重的松散、破碎等地层孔段及深部矿层的取心质量问题

1)易发生岩心采取率不足的孔段长,主要有:风化严重的松散地层,“断层泥”,无胶结性碎石、胶结性差泥包石等地层;断层处岩石破碎严重;背斜褶皱轴部岩性较为破碎;等等。

2)矿体顶板及局部矿层受构造破坏、围岩蚀变、岩脉穿插影响,岩性硬、脆、碎,钻进中矿心易受机械振动破碎(特别是Φ56 mm口径),或被冲洗液带走,或在岩心管中楔紧堵塞自磨,取心困难。

(4)复杂地层及坚硬、致密岩层钻进效率低的问题

1)长孔段复杂地层引起的钻进效率低,如:上部复杂地层开孔口径大,小径钻进取心,大径扩孔,重复钻进频繁;

2)碎、脆地层易堵,回次进尺低;

3)铁矿层顶、底板石英岩及硅质砂岩坚硬、致密,可钻性达10~12级,属“打滑”地层,且局部性脆,钻进效率低。

上述主要钻探技术难题的分析与确定,为开展深孔钻探集成式创新性研究提供了工作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