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分是如何规定的?

都是族谱上定下来的

第1个回答  2020-06-19
辈分是如何规定的?古代社会,一个大家族都有家谱,家谱可能是一个顺口溜,循环往复,出生的男孩子严格按照家谱取名,这样辈分就产生了。还有就是某一个行业师傅,徒弟也有辈分,比如说相声界的,德寿宝文明,以前从事相声行业的人也都按照这个取名,这样辈分也就产生了。
第2个回答  2020-06-19
辈分是根据我们每个人的家族族谱所规定的,每一个家族当中都有一个族谱,而且族谱上会有每个辈份的人以及每个分支,大家都是根据族谱的排序,来规定每个人的辈分。
第3个回答  2020-06-19
对于写给问题,这个就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统了。辈分是指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也指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主要分为长辈(高祖辈、曾祖辈、祖辈、父母辈等)、平辈和晚辈。亦作“ 辈份 ”。
《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 黑大叔 又回过脸儿朝 贾大少爷 说道:‘你父亲叫我大叔,你是他儿子,怎么也叫我大叔,只怕辈分有点儿不对罢?’说完,哈哈大笑。”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六:“ 赵得禄 年纪也不过三十多一点,可是辈份大,人都管叫爷爷。”
辈分背景:儒家文化对论资排辈的强调,源于农业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中国人的这种特点与儒家文化几千年来的影响有关。
孔子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礼”的人,而礼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在孔子认可的礼中,大多都是在强调身份的重要性。《论语乡党》整篇都在讲礼,包括士人在各种场合、面对各种人的时候应当遵循何种规矩。
孔子讲的礼有两个维度的内核,一个是以亲疏作为判定依据的“孝”,一个是以尊卑作为判定依据的“忠”。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孝的第一要义是要听话,而且要和颜悦色(色难),这才算礼数周到
对于君主,要“事君尽礼”(《论语八佾》),才能算忠。有了这两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平等的了,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一种论资排辈的表现。
辈分是指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也指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主要分为长辈(高祖辈、曾祖辈、祖辈、父母辈等)、平辈和晚辈。亦作“ 辈份 ”。
孔子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礼”的人,而礼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在孔子认可的礼中,大多都是在强调身份的重要性。《论语乡党》整篇都在讲礼,包括士人在各种场合、面对各种人的时候应当遵循何种规矩。
孔子讲的礼有两个维度的内核,一个是以亲疏作为判定依据的“孝”,一个是以尊卑作为判定依据的“忠”。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孝的第一要义是要听话,而且要和颜悦色(色难),这才算礼数周到
对于君主,要“事君尽礼”(《论语八佾》),才能算忠。有了这两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平等的了,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一种论资排辈的表现。所以,这个就是辈分的由来。
第4个回答  2020-06-19
辈分有很多,也算是一种文化符号。
辈分,指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主要有高祖辈、曾祖辈、祖辈、父母辈、平辈、矮辈之分。亦作“ 辈份 ”,指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
辈分的排列常常体现在人名中,使用辈分用字不仅便于在同族中排行辈,认辈分,也便于修宗谱。一般而言,以字定辈分者,都将这些辈分字置于姓之后,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分。
但是,普通老百姓的辈分不是特别讲究,如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白孝武兄弟,这个“孝”字是取忠孝之类的用字,没有特别严格的辈分用字沿革。再如,我们的父辈名中,辈分用字一般取寓意较好的字来使用。
第5个回答  2020-06-19
辈分是从同一个祖宗传下来的,一族人里头,每一代用一个字来代表,辈分跟年龄并没有必然联系,可能相差几十上百岁,还可以是一辈人。
辈分的排列常常体现在人名中,使用辈分用字不仅便于在同族中排行辈,认辈分,也便于修宗谱。一般而言,以字定辈分者,都将这些辈分字置于姓之后。

在辈分中,岁数比自己大很多的人跟你同辈是正常的,只能说明你的祖宗里,在同辈之中当弟弟的次数比较多,至于别姓的人知道你的辈分,大多是对你们姓氏比较了解,一般排辈分的字都有一定的习惯,当别人了解了这个习惯,就很容易掌握你的辈分大小。
一般排辈分主要体现在男丁中,女子不入宗谱,故不采纳。现今,许多家庭中的姐妹看似有使用辈分字的,但一般只是任选一个相同的字用在姊妹中,以表示姐妹关系,并无序辈之意。行辈字是宗族内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并不是父母或本人可以随便选用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