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酿米酒为什么会头晕

如题所述

从古至今,白酒在酒桌上都不可缺少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购买现成的白酒,也有不少人喜欢自己酿造白酒。很多地方的农村有这样一个传统,一到夏粮收获后,诸多农家便开始用新米家庭自酿白酒,称之为“谷酒”或“土烧”。深得老百姓喜爱,逢年过节,亲朋好友,没事就整两斤,一边呲溜一边还要发个感慨:这是纯粮酒,味道好! 但是,即使这样的酒真的是粮食酒,喝起来可能是喝慢性毒药。

酿酒是一项技术活,并不是简单的发酵、蒸煮、蒸馏就能搞定的,自家酿造白酒隐患也有很多。其实自酿的白酒本身是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得当就可能会残留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如自酿酒处理不当,导致酒中甲醇含量较高,甲醛在体内不易排出,长时间的甲醛积累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有损害作用(头晕、视力模糊、头疼、耳鸣、呕吐等症状)。

第一、自酿酒容易滋生有害细菌

我们知道,凡是含有淀粉和糖类的原料均可以酿制出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也各不相同。我国传统的白酒酿制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添加一些辅料,以达到调整淀粉浓度的目的,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除了原料辅料之外还需要添加酒曲,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正确的制作方法就有可能酿造出白酒。

由于酿造工具、酿造工艺、酿造环境等条件的限制,自酿酒很容易滋生霉菌、自酿酒发酵时间和温度无法控制、自酿酒的糖分过多统一危害健康、用于自酿酒的容器易发生化学反应、自酿酒隐藏有害物质。

第二、自酿酒容易甲醇超标

在发酵过程中,甲醇的产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不论是自酿还是工业化生产都会产生。

不过,相比自酿,工业化生产酒时,一般会通过前处理、改良菌种和改善工艺等方法来降低甲醇含量。一般来说,工业生产的酒中甲醇的残留量会更可控,会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

而自酿过程中的甲醇含量往往不可控,可能较多,当然也有可能少,这个风险是未知的,而且还要随每个人自酿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酒头中易挥发的有害物质如醇类等含量较多,所以必须丢掉;乳酸乙酯会在酿酒后期大量产生,含有杂质较多所以也得倒掉。这就是酿酒时所说的“掐头去尾”。

但是“掐头去尾”去多少?普通消费者却把握不好尺度,醇类物质去除少了,喝到身体里就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倒多了吧,原料、辅料放了一堆不说,把酒也倒掉不少,一次下来折腾够呛到最后却没剩下什么,有些不值。

自酿过程中,甲醇浓度也很难达到对人体有害的浓度,因为白米酒并没有蒸馏的步骤,不会造成甲醇富集。所以,也不一定会使人中毒。

第三、如果一定要酿白酒,要注意什么?

在自酿之前一定要先找专业人士请教,或者找一本靠谱的、专业的书,先把方法学会,不要盲目自酿。因为自酿还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如果盲目自酿,很可能浪费时间、浪费粮食,还酿不出好的酒。甚至,如果在一些环节出错,比如灭菌不足,还可能埋下安全隐患。

第四、国家对酒类的卫生标准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国家对酒类的卫生标准分为两个,一个是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其理化指标含有甲醇油氰化物、铅、锰等五项;

另一个是发酵酒卫生标准,其理化指标含有二氧化硫残留量、黄曲霉毒素、铅、N一二甲基硝胺等四项,其细菌指标含有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等二项。这就是说,蒸馏酒必须进行甲醇含量检测,而黄酒、葡萄酒等酿造酒是无需检测的,因为在甲醇含量方面是安全的。

所以说,自己在家酿酒不是不可以,但自酿酒的危害无法预想,所以不提倡消费者自己酿酒,建议您还是购买由正规厂家生产的白酒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这个首先要明白人喝酒为什么会头疼。酒在加工过程中如果不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注意掐头去尾的话,会产生有害物质。

白酒喝后上头、口干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是由酒精中的醛类、甲醇、杂醇油等物质及酸酯比例不协调等因素引起的,例如杂醇油进入人体后分解很慢,所以杂醇油含量多的时候,人喝酒易上头,国外称杂醇油为恶醉之本,一般来说“好酒不上头”,上头的不是好酒。

  1、白酒中的醛类

  醛类有香味,低级醛还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乙醛是酒中辛辣之源,含量不宜过高,过量,则使白酒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辛辣味,饮用这种酒后会引起头晕。经常饮用含游离状态的乙醛的酒,饮后嗓子发干,这是因为乙醛在体内的药理作用比乙醛强几百倍,它可在体内积蓄,迫使末梢血管扩张,引起脸部血液的涨涌,并使中枢血管收缩,从而加速心跳,血压升高,使人头晕、涨痛,这是白酒饮后上头的重要原因之一。

丙烯醛俗称甘油醛,不但辣得刺眼,并有持续性苦味为辣味之王,丙烯醛是催泪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必须突厥使用含有丙烯醛的酒精配酒。

  2、白酒中的杂醇油

  杂醇油是异类高沸点的混合物,具有特殊的强烈刺激性臭味,在口味上弊多利少。含量过少会失去传统白酒的风格,如果酒基处理十分干净,即根本没有或十分缺少高级醇,白酒的味道则十分淡薄,使酒无醇厚感;过多则会导致辛辣苦涩,给酒带来不良的影响,而且对人体有危害作用,它的在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强,能使神经系统充血,使人头疼,其毒性随分子量增大二增加。杂醇油在体内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停留时间长,这是引起白酒上头、口干的又一原因。杂醇油的主要成分是异戊醇、戊醇、异丁醇、丙醇等其中以异戊醇、异丁醇毒性最大。如果乙醇对人体的危害 程度为1,那么丙醇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为3.5,异丁醇的危害为8,异戊醇的危害为19。

  3、外加香料

  我们知道凡有不对称C原子都能形成同分异构体,如乳酸有同分异构体,是两个不同物质。白酒有旋光性,不是消旋体,旋光有时为正,有时为负,有的异构体喝了舒服,有的异构体喝了不舒服,就上头,是引起头疼、口干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要想做出好酒,必须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注意掐头去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第2个回答  2021-06-29
从古至今,白酒在酒桌上都不可缺少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购买现成的白酒,也有不少人喜欢自己酿造白酒。很多地方的农村有这样一个传统,一到夏粮收获后,诸多农家便开始用新米家庭自酿白酒,称之为“谷酒”或“土烧”。深得老百姓喜爱,逢年过节,亲朋好友,没事就整两斤,一边呲溜一边还要发个感慨:这是纯粮酒,味道好! 但是,即使这样的酒真的是粮食酒,喝起来可能是喝慢性毒药。酿酒是一项技术活,并不是简单的发酵、蒸煮、蒸馏就能搞定的,自家酿造白酒隐患也有很多。其实自酿的白酒本身是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得当就可能会残留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如自酿酒处理不当,导致酒中甲醇含量较高,甲醛在体内不易排出,长时间的甲醛积累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有损害作用(头晕、视力模糊、头疼、耳鸣、呕吐等症状)。第一、自酿酒容易滋生有害细菌我们知道,凡是含有淀粉和糖类的原料均可以酿制出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也各不相同。我国传统的白酒酿制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添加一些辅料,以达到调整淀粉浓度的目的,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除了原料辅料之外还需要添加酒曲,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正确的制作方法就有可能酿造出白酒。由于酿造工具、酿造工艺、酿造环境等条件的限制,自酿酒很容易滋生霉菌、自酿酒发酵时间和温度无法控制、自酿酒的糖分过多统一危害健康、用于自酿酒的容器易发生化学反应、自酿酒隐藏有害物质。第二、自酿酒容易甲醇超标在发酵过程中,甲醇的产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不论是自酿还是工业化生产都会产生。不过,相比自酿,工业化生产酒时,一般会通过前处理、改良菌种和改善工艺等方法来降低甲醇含量。一般来说,工业生产的酒中甲醇的残留量会更可控,会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而自酿过程中的甲醇含量往往不可控,可能较多,当然也有可能少,这个风险是未知的,而且还要随每个人自酿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酒头中易挥发的有害物质如醇类等含量较多,所以必须丢掉;乳酸乙酯会在酿酒后期大量产生,含有杂质较多所以也得倒掉。这就是酿酒时所说的“掐头去尾”。但是“掐头去尾”去多少?普通消费者却把握不好尺度,醇类物质去除少了,喝到身体里就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倒多了吧,原料、辅料放了一堆不说,把酒也倒掉不少,一次下来折腾够呛到最后却没剩下什么,有些不值。自酿过程中,甲醇浓度也很难达到对人体有害的浓度,因为白米酒并没有蒸馏的步骤,不会造成甲醇富集。所以,也不一定会使人中毒。第三、如果一定要酿白酒,要注意什么?在自酿之前一定要先找专业人士请教,或者找一本靠谱的、专业的书,先把方法学会,不要盲目自酿。因为自酿还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如果盲目自酿,很可能浪费时间、浪费粮食,还酿不出好的酒。甚至,如果在一些环节出错,比如灭菌不足,还可能埋下安全隐患。第四、国家对酒类的卫生标准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国家对酒类的卫生标准分为两个,一个是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其理化指标含有甲醇油氰化物、铅、锰等五项;另一个是发酵酒卫生标准,其理化指标含有二氧化硫残留量、黄曲霉毒素、铅、N一二甲基硝胺等四项,其细菌指标含有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等二项。这就是说,蒸馏酒必须进行甲醇含量检测,而黄酒、葡萄酒等酿造酒是无需检测的,因为在甲醇含量方面是安全的。所以说,自己在家酿酒不是不可以,但自酿酒的危害无法预想。
第3个回答  2020-11-20
自己酿造米发酵温度和酒曲决定米酒的品质,现在很多自己酿造的米酒只添加一种发酵糖化酵母,所以口味较淡,只有酒精并不含高级醇,一般不会头痛。
采用传统酒曲发酵的米酒工艺,因为酒曲自然制作,酒曲里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通过发酵会产生除了酒精外,还有氨基酸,同类,高级醇等多种物质,传统米酒喝多了头晕一般是米酒中的高级醇引起的,但是也不排除自己在酿造米酒的过程中米饭蒸煮不透,卫生不好和酒曲质量差导致发酵过程中细菌感染产生一些有毒物质造成头晕,自己酿造米酒一定要按照米酒对原料选择和酿造工艺要求来做。
为什么自万酿米酒有的喝了头晕有的不会呢?
这个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酒曲的问题,就比如糖化酶产酒量高可以化到几乎没有酒糟,这样的酒喝了是会头晕的。还有一些市场上买来的酒曲把糖化酶含量降低作成酒曲,这样的酒曲也还是上头。我们这里现在不敢买别人的酒曲了,都是自己按传统方法做的,当然不会上头了。
自酿米酒,酒精量能达十二度有的多有的少,测酒驾仪器都能测出来,还不头晕吗?
自酿米酒也有十二至十五度,加上又用水壶烧开了喝,很定是晕的。
放米酒曲大,酒放时间过长,喝了上头就头晕。
肝功能不同,体质不同
第4个回答  2020-11-20
自酿米酒它是很多地区都是有的一种风俗习惯,自身家中酿造酒酿能够 选择的原料有很多,檽米、高粱米、稻米及其别的的众多水果还可以。酿制的酒酿对比于别的的酒水商品而言近视度数是较为低的,更合适于身体食用。殊不知制作米酒也是需要了解一些其具备不良影响的问题,下边就来介绍一下自酿米酒的伤害有什么。



自制米酒的伤害檽米皮中的阿拉伯胶在果胶酶或能源的功效下会溶解出乙醇,而大部分家中在酿制糯米甜酒的发醇全过程中并没有去除乙醇的加工工艺,要是没有溶解出乙醇是会出现中毒了的状况。



自制米酒酸了还能喝吗这个是能够 一切正常服用的,变酸是由于酿制时被醋酸杆菌环境污染了,把乙醇进一步空气氧化成冰醋酸,因此酒酸是由于里边含冰醋酸,能够 用于烧菜(里边有酒精含量和冰醋酸.高温下开展酯化反应,造成乙酸丁酯,有香气。这与烧菜时加酒和醋实际效果一样)。


恰当的制酒流程把檽米清理晾干。非常值得提示的是,檽米外皮一定要烘干,要不然在酿造全过程时会起黑毛。
她们平常问诊因喝酿制糯米甜酒造成甲醇中毒的病案并不是很多。就算有,也是因为过多喝酒或喝酒前服食了头孢克肟等药品而造成中毒了。韩留安提示,少年儿童、糖尿病人、恶变高血压病人、脑出血病人、孕妇及服食头孢克肟等药品的群体不适合喝酒。他建议,“喝以前先吃点东西,空肚喝消化吸收快,非常容易出现副作用”。提前准备一个干净没有水的腌菜坛子,用手指捏压檽米,放进坛内。

添加酵母搅拌均匀。对于为什么要添加酵母,张新表述称,檽米表层有层白霜,那就是纯天然的酵母菌。一般来说,若檽米种植时没有遭受环境污染,就可以立即用来制酒,不用加上酵母,但如今销售市场上购到的檽米基本都打过药,不清理不好,洗檽米时,天然酵母层也会被洗去,因此需加上适当的酵母协助发醇。把腌菜坛子保存置放在荫凉阴凉处发醇一个半月,滤除檽米渣后,糯米甜酒就酿出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