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德国为什么那么厉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被盟军打得稀巴烂,经过这么半个世纪的发展却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中国却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解啊?是不是中国人质量差一些啊?

看《大国崛起》吧!就能大概了解为什么日本和德国会发展那么快了。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著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较英法等国早一个世纪,使得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索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此后,德国各城市陆续有人创办这类学校,有的实科中学则增设建筑、商业制造、贸易、经济等科目。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被允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学生也不多,很快被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超过,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美国。
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这种方法后来传入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1807-1815年普鲁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间,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积极贯彻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有所扩充、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出现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后的美国发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实科中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科目,通过考试选择教师,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较早明确地提出大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一方面是要发展科学(即办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方法的更为先进、合理。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嘘的基因、染色体毫无关系!

日本真正的崛起之迷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总结日本民族如何战胜困难、目光远大、勇猛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美。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位导师是道奇,他教导日本人要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将日元与美元汇率固定于360日元。第二位导师是戴明,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也。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完美运用、臻于化境的却是日本人。第三位导师就是德鲁克自己。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和实施目标管理。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岁时被荣聘为东京大学研究日本艺术文化的教授,引以为傲。德鲁克与吉田茂英雄所见略同。二师皆以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而中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是当今中国社会之普遍心理。与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相比是不是还有很大的差距?!

结论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198251.html?fr=ala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04
听袁腾飞讲过,“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就普及了小学,当时连英国都做不到,日本天皇说过一句很绝对的话,要让北海道冬天吃萝卜家庭的小女儿读完小学。北海道当时日本最穷的地方,冬天吃萝卜属于最贫穷了,日本绝对是重男轻女的国家还是小女儿,看看今天中国能做得到吗?.............二次大战中划时代的武器有26项,苏联是火箭炮,美国是原子弹,其余比如导弹,喷气式飞机、通用机枪 等等都是德国人发明的,为什么?,因为德国人把英语当做第二国语(讽刺现在中 , 国), ”“有人老说战后的日本和我们一样,都吃不上饭,但是你要想想,在这之前日本可是造过航母的国家,中国现在都没有一艘航母,日本和德国战后赔款,你把我的工业设备都运走,可是头脑中的知识,你能运走吗?二战以前的诺贝尔奖几乎都是德国人”

以上全部手打。加点分就更好了O(∩_∩)O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0-11
其实不能算是德国和日本厉害,有仁兄说是人口素质问题,也有人说是人口教育问题或者民族性问题,可能这些都有.但是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一样,只有自己的优劣短长的,你可以说中国人乱扔垃圾,但不能说中国人打起仗来就不厉害,你也可以说日本人德国人很严谨,但这也反映出来了这两个民族很保守甚至有些死脑筋.
我觉得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德国和日本仍旧保留了自己的工业基础,而且有美国的大量援助.
虽然我们总是说,日本二战后和我国的经济水平回到了同一个水准,但那只是指经济规模,真正的技术层面的东西我们要落后日本20年甚至更多.
如果们早20年把国产的这些汽车造出来,像什么QQ,吉利什么的都拿出去出口,那国际上的市场肯定是我们的了,届时我们的工业也会无比的强大.从市场角度来讲,时间非常重要,早进入就意味着早占领,晚进入就意味着在已经饱和的市场里分一杯羹,其难度不言而喻.
再者,中国人太多了.而且国民素质良莠不齐,这是根本原因
第3个回答  2010-10-04
国家体制不同.西方国家本来就仇视社会主义.经济方面一直对中国打压抵制.看到中国制造就挑三拣四吹毛求疵.德国本来科学技术资本就雄厚,又因马歇尔计划引进新技术.日本也是科学技术资本雄厚,战后刚刚恐慌没几天赶上朝鲜战争,因战争需要而大量生产物资,人民得到很多就业机会.国民生产总值在51年就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美国可没少提携日本.另外,德国没去过不知道.但小弟在日本留学4年了,深切体会到这个民族的优点.小国寡民,却勤奋认真得无以复加.小气抠门斤斤计较,细节做到及至.虽然到现在还是看不惯日本人那副嘴脸,对这一点还是很佩服的.
反看中国,二战之后打内战,内战之后征朝鲜.本来科学底子就不行,1840年到抗美援朝结束这是多少年?一个多世纪命运多舛国家已经穷得不能再穷了.到现在发展成这样已经很强了.不要和德国日本比,起点不一样,终点也不一样.日本德国再强发展也有限,中国的发展是无限的.
第4个回答  2010-10-05
日本是很重视教育的国家,二战中日本只有两类人不用打仗,一是女人,二是大学理科生。日本在战前就已经普及初中教育。

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军国家,科学水平欧洲最强,产业发展最好。虽然二战战败,但德国科学技术水平没有下降。

最关键是二战结束以后针对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为欧洲提供大量资金,为了在东方牵制苏联也为日本提供了丰厚的资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