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生平简介

如题所述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其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

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遭到红卫兵抄家,又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

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1966年9月3日凌晨,愤而离世,在家中吞服巨量毒药,悲壮地走完了一生。夫人朱梅馥亦自缢身亡。

扩展资料:

傅雷出生那年,正赶上末代皇帝溥仪登基,一个旧王朝气数已尽,一个新、乱充满变数的世界在眼前铺开。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傅宅。

出生时,哭声震天,族中长者据《孟子》“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而取名“怒安”。后因大发雷霆谓之怒,故又取名“雷”。

傅雷4岁丧父,父亲傅光祖被劣绅诬陷入狱三月,出狱不久,含冤未雪,加上身患肺痨,24岁就抑郁而亡。母亲为求翻案四处奔走,以至弟弟妹妹无人照看,相继夭折。

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一夜间就这么崩塌了。然而傅母却不是一般的女人,办完丧事不久,她就带着傅雷离开乡下。那是改变傅雷一生命运的一个早晨。

在傅雷的心底,有着儒家“士”的传统。士可杀,不可辱,要死便死!但从灵魂上,决不能屈膝!一如儿子傅聪所言:“我父亲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一个寂寞的先知。

一头孤独的狮子,愤慨、高傲、遗世独立。绝不与庸俗妥协;绝不向权势低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不允许思想被霸占,也不允许心灵被玷污。

傅雷这一生严谨、认真,以真立人,他爱的是真切的人间,爱这个人间的真理。至死,也不愿为心中的真理妥协半步。

用作家陈村的话说:“这就是他最刚烈的一面,他觉得世道不好,就不跟你们玩儿了,他永远忠于自己。一个人,可以用苟活的方式度过,但之后就会变成另一个人,傅雷不会走这条路。”

他带走了一个时代的优雅,也留下了一个世界的明媚:有克里斯多夫的传奇,激励沉沦的众生,也有儒士刚烈的德操,为文人风骨立碑,还有万金家书,为万千心灵春风化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傅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5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其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

扩展资料:

傅雷人物观点

对于八股文风,傅雷这样说道,“一个知识分子不善于思考,不勇于思考,感觉不灵敏,好奇心不强,就不称其为知识分子,更谈不到钻研学问。何况思想懒惰与感觉麻痹还牵涉到遇事认真负责的问题,从而牵涉到人生观与世界观。”

对于艺术,人生,傅雷这样说到,“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

对于孤独,傅雷这样对傅聪说到,“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傅雷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南汇人,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文学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其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后因政治原因,傅雷与其夫人朱梅馥双双自杀于文化大革命前期,享年58岁。傅雷一生嫉恶如仇,其翻译作品也是多以揭露社会弊病、描述人物奋斗抗争为主,比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人间喜剧》、《约翰·克里斯朵夫》等。其家教极严,而又父爱至深,其家书后由傅敏整理成《傅雷家书》,至今影响深远、广为流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9-09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
生于江苏南汇县。曾在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1931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南京艺术学院),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文。抗日战争期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1958—1961年被定为“右派”。文革期间因遭受迫害而自杀。译有《伏尔泰小说选》、部分《巴尔扎克全集》等;著有《回忆的一幕》(小说)、《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
第4个回答  2023-06-09
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怒庵,汉族,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