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马力是街车,500马力刚入门,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

如题所述

300匹到底还算不算性能指标?

300马力在本世纪初意味着一众性能车,例如三菱EVO第七代、第八代,280马力;日产Skyline GT-R R34,由于日本法规被设定在280马力,实际可以上探到330马力;代号W203的C32 AMG,354马力;代号E46的宝马M3,338马力,等等。这些东西在当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神物,也是一代中国车迷开始认识性能车的启蒙老师,很多人心里从此埋下了一颗种子,渴望性能的种子。

翻翻市售车的参数,在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技术的推动下,现在主流的2.0T发动机的输出已经能逼近300马力,所以街头一众的中型轿车、SUV在数据上都已经可以跟过去的神物平起平坐了。

500匹才勉强提得起“性能”二字

在日常的家用车都在向300马力靠拢的时候,性能车呢?它们已经站上了500马力的台阶。

在性能车之上,我们的马路上还会有超跑。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来自著名的“绿色地狱”,其中一部分来自F1赛事,另一部分是量产车的记录。

百公里加速2.3秒,这是过去的赛车的极限,今天的电动车在强大扭矩支撑下在加速能力上远超燃油车,特斯拉Model 3的3.4秒、Model X的2.9秒、Model S的2.6秒。人类的反应时间差不多是0.2秒左右,眨眼的时间相近,所以很多尝试过把特斯拉油门踩到底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恐惧”。这种恐惧来自于一种超过自己掌控力的力量。

人类的极限

所以追求马力从来不是一条只充满激情与豪迈的道路,包括我在前面提到的WRC的B组和曾经在纽博格林举行的F1赛事。

熟悉WRC B组的人会用两个词概括它,疯狂和死亡,疯狂前面已经讲过了。1985年的B组正值鼎盛,蓝旗亚赛车在狂奔中撞树导致车手身亡;1986年,福特的RS200失控冲向路边观众,3人死亡;同年,蓝旗亚赛车冲出赛道翻下山涧,燃油从破裂的油箱里飞溅到炙热的涡轮上,赛车立刻起火,此时车手与领航员还在车里,全世界车迷通过电视看到了这悲惨的一幕,也直接导致B组被取消。WRC的B组是人类追求动力极限的一次失败尝试,它的教训是刻骨铭心的。

表里第二行开着迈凯伦M23的是詹姆斯·亨特,劳达烧伤的1976年创造了表格里的纪录,随后他走上了下坡路,原因同样是事故。1978年意大利站,比赛在开始时就充满了混乱,发车时有一半的赛车还没有完成自己的暖胎圈,后面的赛车在第一圈就发生了事故,其中包括亨特的朋友罗尼·彼得森,他撞向了护墙,赛车起火。虽然亨特把他从燃烧的赛车里拉了出来,但第二天他还是死在了医院里。好友的去世让亨特失去了对赛车的热情,一年后转行做了评论员。

如果你对这两位F1传奇感兴趣,反正在家宅着没事情,可以看看电影《极速风流》,讲的就是这两个人故事。丹尼尔·布鲁赫饰演尼基·劳达,锤叔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饰演詹姆斯·亨特。

讲了太多悲伤的故事,赛车本来就是为了追求速度而游走在极限边缘,就像走钢丝,没有什么容错余地。在技术发展之后赛车的伤亡率显著下降,除了那个达喀尔。至于民用的性能车和超跑,也是以易于控制和安全作为前提,用舒适模式去驾驶一台性能车甚至是超跑,并不会觉得有多么的难受,它的顺滑程度甚至可以堪称享受。在这一点上,比起赛车实在是天上地下的区别,一个是舒舒服服享受驾驶乐趣,一个是为了速度用尽手段谁管舒服不舒服。

如今车子的动力水涨船高,百公里加速进10秒的车子越来越多,300马力左右的车子也比比皆是,其中还混杂着一些400、500马力的怪兽,以及那些不声不响就能在4秒、5秒加速到100km/h的电动车、混动车。

放到实际环境里,我国高速路的限速不过120km/h,城市环路80km/h每小时,一般道路50km/h、40km/h。对于动辄300、400、500马力的性能车实在有点憋屈,楞个神儿的功夫就超速了,更不用说拥堵的路况下只能点着油门走。

但是性能车的车主们为了心中的理想、圆梦、爱,这些都可以忍。

我只是希望各位性能车的车主坐上驾驶席的时候克制一下冲动,驾驶的时候多一分理性,毕竟您可是手握生杀大权,在公路上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另一方面,军备竞赛式的马力魔道争高就实在没有必要了,这个风气在新能源领域似乎很盛,自从出了特斯拉,新能源车都争着拼加速能力,我其实就像问一句,跑那么快,真停得住么……

轮到你说:

你是不是还在畏惧马路上的那些比亚迪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