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区的划分

如题所述

(一)划分依据

1. 耕地利用现状

一级和二级地类边界是确定分等因素指标区边界的依据。福建省的地貌形态与耕地类型具有一定的联系,如旱地与水田、林地与水田之间的界线通常是山地丘陵与平原的边界。

2. 地貌类型

不同的地貌上发育的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特征以及地质条件等有所区别,因此地貌是划分分等因素指标区的最主要依据。

3. 土壤普查资料

不同地貌上发育的土壤有时有明显差别,如冲积、洪积、海积平原上主要发育水稻土,而坡地上主要发育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等。因此,不同的土壤边界也是分等因素指标区的边界。

此外,划分分等因素指标区的依据还有农业区划资料以及气候、水文和农田基本建设等资料。

(二)划分步骤

在确定全省指标区的基础上,按照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依据土壤普查资料、农业区划资料和土地利用现状资料等相关成果,按下列步骤划分。

1. 资料收集

收集土壤普查、农业区划、气候、水文水利和土地利用现状滨海围垦等有关图件和资料。

2. 野外调查

主要对沿海部分地区的围垦、特殊土壤类型分布等进行补充调查。

3. 室内综合分析与划分指标区

综合分析区域地形地貌,对照土壤、气候、水文、农业区划等图件和资料,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划分分等因素指标区,形成指标区分布图。

4. 实地校核

福建省自然条件复杂,在室内划分的分等因素指标区必须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与校核。室内初步划分指标区之后,确定在闽东南、闽东和闽西北地区各抽取 3 条路线进行野外实地校核和修改。

(三)划分方法

首先确定区域范围内决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的主导因素和决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各分等因素,将主导因素一致和分等因素相似的区域划分为同一指标区。

根据福建省地形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多样的具体情况,一个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内,分等因素的数量控制在 5 ~ 7 个。在县域范围内,分等因素指标区的划分原则上不宜超过 10 个。

在具体的划分过程中采用以下技术规则。

1. 县界

县界既是各县(市、区)的行政界线,也是因素指标区的界线,因此在划分因素指标区时,应当把县界作为因素指标区的界线。县界要采用当前最新的资料。如果本次划分因素指标区采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旧图,即已经拆分的新县(市、区)仍然在同一张“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各县(市、区)应把新的县界作为因素指标区界线。

2. 地类界线

一级、二级地类界线往往也是重要的地形界线,如旱地与水田的边界经常是平原与坡地的交界,林地与水田的边界也经常是平原与坡地的交界。在划分因素指标区的界线时,应参考一级、二级地类界线。同时,为了便于在因素指标区内进一步划分分等单元,当实际因素指标区边界与一级、二级地类界线相靠近时,可使因素指标区边界与一级、二级地类界线相重合。

3. 各类指标区界线的勾画

(1)丘陵山地区。福建省是多山区省份,这里的山区泛指海拔 500 米以上的低山、中山以及与中、低山连在一起的丘陵,包括低丘和高丘(山区的概念下同),在地形图上表现为与中、低山连在一起的坡地。在勾画界线时,这些连在一起的中、低山和高、低丘同属一个指标区,称丘陵山地区。

在福建省沿海地区,分布着一些孤立的或若干个连在一起的、海拔在 200 ~ 500 米的丘陵,也划入丘陵山地区。如果出现海拔 200 米以下的低丘与 200 米以上的丘陵连在一起,则把此低丘也划入丘陵山地区。

(2)山间盆地区。在福建省的山区内,分布着众多面积大小不一的平坦地区,可分为两种:①平面上呈类似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而面积较大的平地,其与周围的坡地构成的地貌即盆地,又称山间盆地。根据有关部门制订的技术方案,面积大于 50 公顷(在 1∶5 万地形图上的面积为 2 平方厘米)时需要画出,而小于 50 公顷的归并到丘陵山地区内;②平面上呈长条形的平地,主要分布在河床两侧,在地貌上为河流阶地,当在 1∶5 万地形图上宽度大于 1 厘米、长宽比小于 5 时,作为山间盆地,否则把其归并到丘陵山地区内。

(3)沿海平原区。沿海平原区分布在沿海地区,面积较大,地势平坦,与山间盆地区的主要区别是其周围没有完全被丘陵山地所包围。当勾画沿海平原区与其周围的坡地之间的界线时,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图”,因为沿海平原区上的耕地往往为灌溉水田,而其周围的坡地上往往为旱地、水浇地、望天田、林地和园地等。

(4)低丘台地区。低丘台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在地貌上主要有 4 种情况:一是台地单独分布,其周围为相对较低的平地;二是台地与低丘相连在一起,其周围为相对较低的平地;三是台地与低丘相连在一起,而低丘又与高丘连在一起;四是台地与高丘连在一起。不管出现上述哪一种情况,低丘台地区内只包含台地或者低丘和台地。

勾画低丘台地区界线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图”,注意低丘台地区上的耕地类型与其周围平地上的耕地类型可能不同。

(5)滨海围垦区。本区内均为平坦地,在地形上与沿海平原区类似而不易区别,其界线是利用有关部门的围垦图来确定,并由沿海各县(市、区)土地管理部门根据有关部门的资料进一步检查其边界的准确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