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货币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

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年代为公元前19至前16世纪,距今约3500年以上。

经过加工的天然贝币形体一面有槽齿,贝币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

这类海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业交流的情况。

拓展资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

先秦时期的货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

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参考资料:昌平科普网  货币的起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1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

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屡有发现,《盐铁论·错币》中并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海贝是产自南方暖海的远方外来交换品,是美丽珍贵的装饰品。

它开始起货币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即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的时候。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在商代晚期和西周,还出现无文字的铜仿贝。至东周发展成为有铭文的铜贝蚁鼻钱,形成正式金属铸币,主要流通于南方楚国地区。

在中国的商代,已经开始以贝壳作为货币使用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了,于是出现人工贝币,如石贝币、骨贝币、蚌贝币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用铜质的金属贝币。

拓展资料

货币

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既包括流通货币,尤其是合法的通货,也包括各种储蓄存款,在现代经济领域,货币的领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实体通货方式显示,即实际应用的纸币或硬币,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电子货币。

货币区是指流通并使用某一种单一的货币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货币区之间在互相兑换货币时,需要引入汇率的概念。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历史上不同地区曾有过不同的商品交换充当过货币,后来货币商品逐渐过渡为金银等贵金属。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商品货币(金银)的供应越来越不能满足对货币日益增长的需求,又逐渐出现了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以弥补流通手段的不足。

进入20世纪,金银慢慢地退出货币舞台,不兑现纸币和银行支票成为各国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28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是自然货币,在商朝时开始使用。

拓展资料:

1、海贝因多彩光洁、便携带、坚固耐用、可计数,在人类进入渔猎、采集、农耕劳做原始社会阶段,仅作为饰品流传于世。由于存在地域差,为获所需,部族之间以物易物是自然存在的。河南仰韶村墓葬出土的贝饰,据今约有7000年。显然这些贝多半是从别的沿海部落辗转到内陆交换,在物换中有产生货币形态的可能。

2、进入奴隶社会夏代,经商族和南方各部族往来,开始出现商品交换,海贝随之增多的同时,其应用范围也从单一向多重性转变。由于商品不断出现,促使海贝开始有了商品交换充当媒介的资格。河南二里头夏文化遗址出土的贝币,见证了中国出现最早的原始实物货贝,此为创举一。

3、从其计量单位看,以数计值,贝数越多价值越高,少则低,具体实行“朋贝”制:即1朋为大海贝5或小海贝10。从其职能上看,它既是非金属自然物货币,又是先秦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货贝即财富,通过等价交换,满足需求,显示富有程度。

参考资料:

贝币(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2-15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据现有资料推断,我国的货币起源于殷商。因为商代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资本论》第一卷)。

最初作为货币的物品有牲畜、布帛、贝壳等,随着商品交换的日益扩大,到商代晚期,出现了象形的铜贝,这不仅是我国,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货币。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开始流行,有布币、刀币、环钱等铜铸币,秦统一全国后,统一了币制,使用外圆方孔铜钱:秦半两。从此以后,方孔圆形成了我国铜钱的固定样式。在东汉至唐代的七百多年间,我国的主要货币是五铢钱(铢是一种重量单位),这一时期,铸币币值同重量名称相统一。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始铸“开元通宝”迄清“宣流通宝”,历时一千三百余年实行制钱制度,不再以重量作为货币名称,铸币名称改为“元宝”、“通宝”等,并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清光绪年间,开始铸造铜元,铜元逐渐通行全国,成为货币的主流。以上是我国古代铜币演化的过程。

我国古代除了以铜为货币外,还以金银、铁钱、谷帛作为货币。从春秋战国起,历代均以金银条块的重量参与流通使用,属于称量货币。南北朝时期,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铸造了中国最早的铁钱。每当时局动荡不安,钱币严重贬值时,谷帛就自然代替金属货币担当起货币的职能。比如在王莽末年、南北朝时期,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内,都曾以谷帛为货币。另外,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唐代的“飞钱”,已具有纸币的某些特征。北宋的“交子”和“钱引”、南宋的“会子”,则是真正的纸币了。到了元代,元世祖于中统元年(1260年)发行“中统宝钞”,禁止金银和铜钱流通,规定公私均用纸币。元代的纸币制度在世界币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古代形成了以铜币为主体,兼用金银、铁钱和纸币的多元化货币制度,最后演变成近代的货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8-11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

先秦时期以海贝充当的原始货币。海贝因多彩光洁、便携带、坚固耐用、可计数,在人类进入渔猎、采集、农耕劳做原始社会阶段,仅作为饰品流传于世。由于存在地域差,为获所需,部族之间以物易物是自然存在的。河南仰韶村墓葬出土的贝饰,据今约有7000年。显然这些贝多半是从别的沿海部落辗转到内陆交换,在物换中有产生货币形态的可能。早在夏代末年,贝可能已经成为交换媒介。商代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便于携带,学名为货贝。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具有大小适中、携带方便、易于计数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贝币以“朋”为计量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拓展资料:

在中国的商代,已经开始以贝壳作为货币使用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了,于是出现人工贝币,如石贝币、骨贝币、蚌贝币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用铜质的金属贝币。

另一种最早的货币是铜质的钱、镈、刀。钱、镈是农具,刀是多种用途的工具,它们也是人们可以让渡的财产,在殷周或更早的遗址中都有出土。大概在殷商晚期和西周,这些铜工具在不同地区形成一般等价物。钱、镈至春秋发展为专职货币,即后人所称的空首布;虽保存青铜铲的基本结构,有细长的銎,但已不适宜装木柄,不能作工具使用,而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先秦铸币。至战国进一步发展为略具铲形小铜片的布币,主要流通于北方周、晋、郑、卫地区。青铜刀至东周发展为刀币,主要流通于齐国及燕、赵地区。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