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语文老师都告诉我们明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存在?如果语文老师错了,那么什么时候它们可以共存?

老师说“我们仰望高远的天空,看着明月繁星交相辉映,百感交集”是逻辑错误,明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存在,因为月明星稀,明亮的月亮的光暗淡了星星的光,所以有明月时看不到繁星。
但是事实却和老师说的不一样,有一天我晚上为检验老师说的话看了一下天空,可那天很巧,月亮是圆的,绝对是一轮明亮的圆月,但是同时有非常多而明亮的星星,我当时(直到现在)也认为老师说错了,因为那不是梦境,确确实实是真的,圆月和繁星并存,另外月亮很明亮。
对这一现象,网上有种说法,就是我看到的不是真正的明月,和老师说的不是一个层次,那我就奇怪了,什么样的叫“明月”,不会跟我说只有不跟星星一块儿出现的叫明月吧?好,即使是这样,上面那句话还能叫病句吗?那句话是作者写的,作者写明月,是其笔写其心,他觉得那月已经足够明了,如果这也不行,那文学和定义学有什么区别吗?
所以明月繁星可以共存是确实不移的,但我却忘记了那一天是几月几号,不过就是去年,所以我的问题就是,明月繁星在什么时候可以同时存在,还有一个线索大概会有用(但我不知道具体怎么用)就是那是一轮圆月。
当然,如果你一定要使用定义对“明”和“晴”进行规定,我也不反对,但从来没有人会说明明很明亮的圆月其实不“明”,也从来不会有人会说有白云的晴空其实不“晴”
下面一张图片我们就可以说是“今天气晴空万里,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语文老师没错
确实是你错了。道理你引用的语文老师已经说了。月明星稀。明月的光辉就暗淡了星光。
你或许看到了一轮圆月,但绝不会是一轮明月。明月,明亮的月光。事实是,月光明亮的晚上,确实星星稀少。
类似的逻辑错误,中学生作文常有。都是抄别人套话,自己没有真实感受。比如写天气。今天天气晴空万里,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或者写江南。我的家乡是个江南小镇,四季都很美丽。冬天虽然树木都掉光了叶子,但是冰雪覆盖,银装素裹。追问

那为什么我看明明就是又圆又亮,却不能在作文里写“明月”呢?要多明算明?难道我写作文不是根据我当下的感受而要根据固定的判准吗?更何况这种当下感受不是什么指鹿为马,而是很多人又会产生的,更不能算主观臆造

追答

你这就是一种偏执了。
人的主观感受并不总是对的。你片面强调明月没有一个标准,这没有意义。明月的标准就是月光朗照,星星稀疏。有时候,你能看到一轮圆月,但月光的亮度不足以遮蔽繁星,就不是明月。
就好比你说了晴空万里,下文就不能说,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晴空万里就是天空无云,太阳朗照的意思

追问

追问有字数限制,我写在评论栏里

追答

你的回答足以说明你有点偏执了。
晴空万里的意思,就是没有云
明月,当然就是月光掩盖了繁星。
走出钻牛角尖,死扣几个字眼的状态吧。自然和生活都会更美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24
这语文老师。。。。。真是无语追问

我看大多时候圆月和繁星不是一起出现的,但就是有同时出现的时候,那应该是什么时候啊?我忘了那天是几月几号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