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礼仪的概述

如题所述

从广义上说,对神的崇拜行为都可以叫宗教礼仪;从狭义上说,宗教礼仪是被普遍化和定型化的对神的崇拜形式,是有秩序有规律的宗教行动。日本学者宇野圆空先生认为:“礼仪是被制度化和戒律化了的身心的宗教行动。”
宗教礼仪有三种:
第一种是物象礼仪,即向神佛供献各类供物,几乎所有宗教都有这样的礼仪……
第二种是示象礼仪,这是较高层次的宗教礼仪,指在表达对神佛的崇拜、敬畏和祈祷等感情时,将一些宗教礼仪规范化、符号化、象征化,以增加加宗教礼仪的崇高性和神圣性。世界上各大宗教礼仪多为这类礼仪,它是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种是意象礼仪,它是超越了一般形式的礼仪,是最高层次的宗教礼仪,它是一种心灵的礼仪,是信教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宗教的理性认可。
宗教能够存在的最起码的条件有三个,即神或神物、人以及神与人的结合。神或神物是信仰的对象、崇拜的对象。任何宗教都相传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实体——神,他主宰着自然和人类,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人是信仰的主体,是宗教实践的载体,离开了人,宗教就不能存在。但是,只有神和人这两个条件,宗教还不能成立。还必须有第三个条件,即人和神的关系。人和神的关系是通过一系列宗教礼仪来实现的。礼仪是沟通人-神关系,即信仰的主体和客体的中介和桥梁。在宗教的形成史上,只有当人- 神之间通过礼仪建立起联系,宗教才真正产生。原始人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还可以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只有到后来,当原始人根据他们自己的生活样式和需要来想象和虚构神灵世界及其生活样式,并把自己的本质和心理状态附加给神灵,以为神灵有同人一样的需求和喜怒哀乐,于是规定了一套对种灵崇拜的仪式来表现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企图用祭祀、崇拜、祈祷、赞颂等仪典讨好神灵,影响神灵的意志,使之多赐福、少降灾,只有在这时,人-神关系才能建立起来,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才产生。所以,宗教礼仪和宗教是同时产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