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是方言最多的省份吗?

如题所述

湖南是位于中国中部的一个省,他与湖北、重庆、贵州、广西、广东、江西等省市接壤,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人文文化,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杰出历史人物,从开国领袖再到文艺湘军,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小城,更是让中外无数人士趋之若鹜,张家界的秀丽更是让人流连忘返,世外桃源更是让人寻踪觅迹,岳阳楼的豪情更是让人雄心万丈。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名不虚传。

除了这些众人皆知的内容,其实湖南还有一项文化也是与众不同,那便是湖南的方言,湖南的方言极度的混杂,可以说周边省市的方言在湖南都能找到,可是湖南的一些方言在周边省市又是没有的。

一、湖南人之间说普通话。

其实湖南人说普通话并不是太好听,湖南人对于自己说的普通话都称之为塑料的普通话,因为普通话极度的不标准,特别是一些地方说的普通话听起来和外国人说普通话有的时候相差不太大,可是很多湖南人在一块儿,只会说着这一种带着湖南特色的普通话,虽然彼此都听着不顺耳,可是为了方便交流,也只能这样说,方便交流?您没有看错,的确是为了方便交流。

笔者是湖南常德人,我有战友是岳阳人、湘潭人,可是我们在一块儿只会说普通话,虽然部队要求老乡在一块儿,不能够说家乡话,可是我们在一块根本就不会说家乡话,因为如果说家乡话,根本就没有办法交流。

笔者所说的内容岳阳和湘潭的战友能听得懂,岳阳战友说的话,我和湘潭的战友听不懂,同样湘潭战友说的话,我和岳阳的战友也听不懂,而且都是那种连蒙带猜都听不懂的,有人会说常德、岳阳和湘潭三个地方相距甚远,自然话音会不同。其实就连岳阳战友之间也会说普通话。

在岳阳的战友之中,有一个是来自岳阳楼区(没错,也就是岳阳楼所在的位置),一个则是来自平江县(平江起义的地方,也是许多吃货喜欢平江豆干的产地),他们两个人之间也说的是普通话,我曾经好奇的问过,岳阳楼区的战友说根本就听不懂平江话。

这平江的战友也还有平江老乡,他们两个人在一块儿,也是说的普通话,因为他们两个人说,彼此说家乡话听不懂,其实他们两个人的家相距很近,不过就是几公里的路程,但是依然还是听不懂,如果彼此之间说起家乡话,有一些内容需要连蒙带猜,这交流起来太费事儿。

二、复杂的湖南方言

其实湖南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移民大省,从晋代开始就有许多人不断的从周边省市迁移过来的,有的甚至是从安徽、河南一带迁移过来,这些人有一些是因为贬官,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疫情期间广为传颂的诗句,便是诗人被贬官到湖南龙标之后所做,这就导致了各种方言的流入,像笔者所在的常德说到鞋子的时候,发的音就是孩子,上街读成上该,这和安徽河南一带的口音是一样的。

虽然有一些人将湖南方言类别主要分为:新老湘语、赣语、客家话、西南官话、土话、平话、乡话为主的8种不同方言。 但是在这8大部分当中,并没有完全包括周边省市的方言,而且这8大部分内部又还有一些不同的划分,所以湖南的方言应当是国内最为复杂的省份之一。

虽然湖南的方言各种混杂,可是湖南人都能够说上一口塑料的普通话,湖南人以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精神做事、做人,也以同样的精神来对待天下的朋友,欢迎四海宾客来湖南做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3

不考虑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岛,以七大方言区以其他方言数量为标准的话,湖南的确是中国方言最复杂的地区,或者说至少也是之一(方言区数量和各方言区人口所占比重能够跟湖南比的大概只有广西,当然广西如果再加上少数民族语言比湖南还要复杂,另外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广东、海南这些省份的方言构成也很多样,这里不提了,最后有一个各地主要方言区可以大家参考)。湖南地区涉及到了七大方言区中的四种,其中西南官话和赣语的使用人口不比湘语的使用人口少多少,另外还有两种七大方言体系以外的方言,具体而言:湖南方言以湘语为主,其中又包含了以长沙、益阳为代表的长益片,以娄底、邵阳为代表的娄邵片,以吉首、辰溪为代表的吉溆片/辰溆片三大分区。现在也有人采用三大分区再加上衡州片(以衡阳、衡山为代表)、永全片(以永州、道江为代表)的五大分区划分方法,此外还有新湘语(以长沙为代表)和老湘语(以湘乡和双峰为代表)的区分;湘西南和湘西北讲西南官话,包含以常德为代表的常鹤片,以怀化、新晃为代表的黔北片和以靖县为代表的岑江片。然后就是以永州、郴州为代表的湘南为西南官话和土话并用地区;湘东和洞绥地区讲赣语,包含以华容为代表的大通片,以平江为代表的昌靖片,以浏阳为代表的宜浏片,以茶陵为代表的吉茶片,以耒阳为代表的耒资片和洞绥为代表的洞绥片;除了这三大方言外,湘西山区会讲一种很特别的方言叫乡话/瓦乡话,然后以桂东、汝城为代表在湘东南和赣南的交界地带还有一小片地区讲客家话。各大方言区之间的差别的就不提了,对于湘语、赣语这种方言而言,即使是同一个方言区,不同片、甚至同一片中的不同小片之间的差别也是比洞庭湖还要大,更不用说方言交汇形成的变种和由于地理阻隔、外来人口等形成的十里不同音了。

第2个回答  2017-10-23

湖南省有一个地级市叫“株洲市”,株洲市市分为市区、株洲县、醴陵市(县级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其中市区、株洲县这些地方的方言叫“株洲话”,醴陵市的方言叫“醴陵话”,攸县的方言叫“攸县话”,茶陵县的方言叫“茶陵话”,炎陵县的方言叫“炎陵话”。这5个“XX话”之间任意两个的差异,基本上就已经快到“普通话和粤语”之间的差异那么大了。而就算是在同一个“XX话”里面,来自不同乡镇的人,在口音、用词习惯上仍然会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基本上也到了“听不懂、猜不出”这种地步。举个栗子假如说有一个攸县人邀请你“吃ya(一声)饭”,这个时候你就得问清楚,到底是什么饭,因为攸县有的乡镇说“ya饭”指的是午餐(晚餐叫“ya里饭”或“点心”),有的地方说“ya饭”指的是晚餐(午餐叫“中饭”)。再举个栗子假如你从一个攸县人那里学到了“原来‘买埋(音译)’说的“叔叔”啊,好,我记住了”,然后你下次碰到另外一个攸县人,你也说起了这个“方言”,对方很可能“我完全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因为他所来自的乡镇,方言里说“叔叔”的发音是“four fo”(请用读英语单词的发音来读)。

第3个回答  2017-10-23

湖南地区有5个:湘语、官话、赣语、客家话和土话。春秋时期"古代楚语"已经成形,汉朝的"南楚"方言是湘语的直接源头。移民是湖南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五代以前湖南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北方,他们的方言在湖南形成古代"楚语",进一步演变成湘语,形成官话和土话。五代以后湖南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东南的江西、福建、广东,他们的方言在湖南形成早期的赣语、客家话和土话。周围强势方言官话也影响了湖南边区官话的形成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在这些方言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僻远地区产生过作用(彭建国,2008)。 当然作为湖南人对于湘方言还是非常有感情的,我老家是被誉为湘方言活化石的娄底双峰,出生于新湘方言代表区。多数方言学家研究湘方言也以双峰话or长沙话为主,这两种方言反映了湖南人的性格。很多北方人认为双峰话(湘西话)听起来瓮声瓮气,有一股匪气,这与当地多山多盗也有关,湘西出悍匪嘛。而长沙话受到北方官话的影响,不少北方人来长沙念书后,发现上课的长沙籍教师说话听得懂,只是有点湖南特色了。

第4个回答  2017-10-29
不考虑少数民族语言,单看汉语七大方言。湖南省的确是最多的。有湘语的新老,客家话岛区,赣语,古楚语遗留的土话,西南官话。这比广东省三大民俗文化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