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马上就要中考了,数学复习容易陷入哪些误区?

我们家孩子马上就要中考了,但是在数学这一门学科总是爱丢分,我想知道一下数学复习容易陷入哪些?亲有经验的老师或同学给点告诉下。

1、多做题目就会遇到考试题
  很多学生不知道数学复习的方法,通常都是进行刷题,搞题海战术。他们觉得只要题目做多了,遇到考试题的几率就会变大。其实不然,中考试卷会尽量避免旧题陈题,往往都是从新的角度和层面上设计试题,刷题是很不可能遇到考试题的,只会把自己陷入无尽的题海之中。
  实际上,虽然中考数学的题目不同,但考察的知识点和数学方法是不变的,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要根据知识点和数学方法进行分类,总结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才是高效做题。
2、难题会了,基础题就简单了
  很多学生在复习数学的时候都会片面追求难题,从而忽略基础题。他们觉得连难题都能解决,更不用说那些简单的基础题了。实际上,难题在中考数学试卷中只占有很小一部分,大部分试题是基础题。只专研难题容易忽视基础,导致盲目自信,从而影响复习效率。此外,学生在做不出难题的情况下会对自信心造成打击,从而影响学习心态,导致中考失利。
  因此,中考生要重视基础题,不要只专研难题。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实现成绩提升。
3、上课听懂了,题目就会了
很多学生知道要上课认真听讲,但是很多学生却存在这样的误区,只要上课听懂了,题目就会做了。其实不然,上课听懂是一回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又是另一回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了解题目,掌握知识,一旦没了指导,课后做题的时候就就会感到无从适应,尤其是面对新题型的时候。
  因此,学生要保持谦虚,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只学题目的知识,而是要领悟相应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掌握相应的数学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提高听课效率。
4、数学很难
  很多学生之所以数学学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害怕数学。学生存在数学很难的想法,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缺乏自信,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实际上,数学并不难,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以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学生需要改变自己的看法,端正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正视数学学习,消除畏难情绪。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6
按部就班
  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强调理解
  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每新学一个定理,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基本训练
  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高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重视错误
  订一个错题本,专门搜集自己的错题,这些往往就是自己的薄弱之处。复习时,这个错题本也就成了宝贵的复习资料。
  数学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妄想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熟记书本内容后将书后习题认真写好,有些同学可能认为书后习题太简单不值得做,这种想法是极不可取的,书后习题的作用不仅帮助你将书本内容记牢,还辅助你将书写格式规范化,从而使自己的解题结构紧密而又严整,公式定理能够运用的恰如其分,以减少考试中无谓的失分。
第2个回答  2019-05-06
还有一个多月了,这个时候就综合复习一下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了,关键就是心平气和的去面对吧
第3个回答  2019-05-06
很多时候,孩子的学习不要压力太大,中考其实只要孩子认真去看,那就行了,没必要说投入太多的压力,所以你说容易陷入了哪些误区,我觉得更应该专注的是基础题,因为把基础打好了,其他的题目都好说,有些人他会专门去做那些比较偏的附加题,其实当时把基础的分数给弄丢了,划不来
第4个回答  2019-05-06
误区一:课上听懂知识就掌握了数学,这是很多人的误区之一。
误区二:多做题目总能遇到考试题。其实不然。每一份综合试卷,出卷人总要避免考旧题、陈题,尽量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上设计问题。
误区三:畏难情绪,有些学生会认为数学思想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其实每一道数学题之中都包含着数学思想方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