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两差异分析法

如题所述

两差异分析法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异。

耗费差异又称预算差异,是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计划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

能量差异是计划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差异。

如:

产量(件)

标准10 400

实际8 000

单位产品需要工时(小时/件)

标准1.5

实际1.25

总固定制造费用(元)

标准187 200

实际190 000

那么

成本差异=190 000-8 000×1.5×[187 200÷(10 400×1.5)]=46 000(元)

耗费差异=190 000-1872 000=2 800(元)

能量差异=187 200-8 000×1.5×[187 200÷(10 400×1.5)]=43 200(元)

式中“8 000×1.5×[187 200÷(10 400×1.5)]”这一部分表示按照计划(计划的单位工时,计划的每小时费用分配率),生产实际产量所要花的钱。

扩展资料: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可分解为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又称为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

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不同,不因业务量而变,故差异分析有别于变动费用。在考核时不考虑业务量的变动,以原来的预算数作为标准,实际数超过预算数即视为耗费过多。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或者说是实际业务量的标准工时与生产能量的差额用标准分配率计算的金额。它反映未能充分使用现有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

计算公式

固定制造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小时费用率–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小时费用率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总额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标准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小时费用率–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小时费用率

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能力没有被充分利用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改变,而导致固定制造费用产生能量差异。因此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还可进一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又称为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可体现现有生产能力是否充分利用;效率差异则可体现单位产品的生产效率是否改变。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效率差异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标准小时费用率和实际工时下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小时费用率–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小时费用率

效率差异=标准小时费用率和实际工时下的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小时费用率–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1
两差异分析法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异。
耗费差异又称预算差异,是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计划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
能量差异是计划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差异。
如:
产量(件)
标准10 400
实际8 000
单位产品需要工时(小时/件)
标准1.5
实际1.25
总固定制造费用(元)
标准187 200
实际190 000
那么
成本差异=190 000-8 000×1.5×[187 200÷(10 400×1.5)]=46 000(元)

耗费差异=190 000-1872 000=2 800(元)
能量差异=187 200-8 000×1.5×[187 200÷(10 400×1.5)]=43 200(元)
式中“8 000×1.5×[187 200÷(10 400×1.5)]”这一部分表示按照计划(计划的单位工时,计划的每小时费用分配率),生产实际产量所要花的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