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被贬,刘禹锡为什么被贬,材料作文刘禹锡被

如题所述

刘禹锡在被贬时的经历?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 刘禹锡像[1]居易合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馀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刘禹锡被贬后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秋词》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的趣味故事
柳宗元与刘禹锡“以柳易播”的故事
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剌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剌史。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其意是说,播州不是个人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剌史。
刘禹锡写《陋室铭》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微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埋怨,撰写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改为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安心住下,读书作文。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将其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为斗室,写下《陋室铭》一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