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房间?改编的成功么?

如题所述

《房间》该片是一部小格局的独立片,基本上是两个人的独角戏以及不多的场景,但是独特的视角与残酷感人的故事却打动了很多人的心。




《房间》改编的很成功,该片忠实地根据图书改编,通过这种看似有限的叙述视角,制造出一种“身在绝境却不感知”的反衬效果,最终得以实现“讲述一个有点恐怖的故事的真正价值”。



该作品没有催泪的企图,反而处处透出人类最为纯净的亲情。五岁的杰克打动了每个人的心,他的声音、他的遭遇、他的天真、他的幽默、他对妈妈的爱,使得故事虽然设定在邪恶的前提上,却仍令人感受到希望与力量。



扩展资料

《房间》主要剧情:女孩乔伊被邻居所骗,之后被囚禁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她遭到强奸,并生下了儿子杰克。和所有妈妈一样,乔伊也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和开心的成长氛围,虽然他们被困在一个不到10平米的房间里,但通过幻想乔伊为儿子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不过随着一天天长大,杰克的好奇心使他不再满足于这个世界,于是乔伊精心策划、带着杰克逃出了那个囚禁他们的房间。然而,逃出来后这对脱离社会太长时间的母子才发现,现实世界才是最让他们害怕的。杰克是个五岁的男孩,从他出生之日起,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房间。

他相信这个房间里面的一切都是真实,而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虚幻。然而当母亲突然告诉他,在这个房间之外还有其它真实存在的东西,杰克会怎样反应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0

《房间》是一部小说改编作品,而且是一起真实的事故。影片奥地利的弗莱茨勒案幻化成一部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视角加以解读的现实主义童话故事,改编得非常成功。

《房间》讲述了女主乔伊被男人“老尼克”囚禁在自己后院的房间里长达七年之久并遭强奸产下一子的故事。体现了人性的天真残暴、冷漠无情,包括影片反应了母爱的伟大,包括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当女主带着孩子逃离房间时,他们被渴望已久的自由深深的吓住了,他们身体自由了,但是精神被囚禁了。当然在儿子的世界里,他会慢慢适应,作为母亲当然也得陪着孩子一点点适应以至于融合。

电影没有局限于描绘房间狭小的生活空间带来的不便和压抑、或是侧重渲染出逃过程的惊心动魄。而是聚焦于当杰克成功帮助警察找到母亲乔伊之后,探讨了两个与世隔绝很久的人要如何重新融入已经脱离认知的世界这样的社会学问题,由此,电影完成了升华。

第2个回答  2019-07-01

首先,《房间》这部电影是普遍意义上的完整的电影,它具有三大重要电影情节因素:人和人的矛盾、人和环境的矛盾、人和自己的矛盾、改编的很成功!

女主布丽·拉尔森演的很棒,夺得奥斯卡实至名归,也怪不得人家一个年轻演员在接到角色后为了更好的融入角色选择在幽闭的房间里生活一个月。业内都说今年是奥斯卡的灾年,小李子营销团队不知道从何年开始就把他营造成一个总是与影帝失之交臂的悲情人物,《荒野猎人》肯定不是他的最好表演,小李子在整部片里跟现实生活如此契合,各种不顺、各种被虐,活生生一个悲情人物,就差对着镜头求各位把影帝给他了。

小杰克如果提名必得奖,他在剧中被妈妈逼学着装死时的愤怒、大声对着唯一的依靠说着“我恨你!”的表情、躺在车后座第一次看见真实的世界的惊讶表现的都特别好,好在他还年轻,前途无量。

梳理一下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细节。

1、ucky dog,杰克在房间里一直幻想自己有条幸运狗,然而在逃走过程中见到的第一个路人正好手里牵着一条狗,可以说正是这条狗的狂吠才引起路人的警惕并扬言报警才使得小杰克获救。后段外婆家也带回来一只狗,从医生一开始不建议到遛狗这也预示着杰克开始接受新世界。

2、树叶,母子在计划逃脱前妈妈推倒了自己一手搭建的世界观,母亲指着天窗上的树叶说“这是真实的。”杰克怀疑,”难道树叶不是绿色的嘛?“后来自己终于亲手触摸到一片崭新的树叶。

3、牙齿与头发,母亲因为常年的维生素缺乏导致牙齿掉落,杰克却收藏起来,并且藏在了自己的嘴巴里...好吧...说是能够给自己带来力量(或许也有把自己DNA带出去,以便日后警察找人的意图),其实牙这个梗和头发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杰克在外婆家亲眼看见母亲差点在自己面前死去,他决定要给母亲力量,他主动提出剪掉头发寄给母亲,让母亲“从头开始”,母亲在医院收到头发后说了一句“你又救了我一次”,所谓“又”就是第一次把母亲从房间救出,救出了肉体;第二次则是让母亲坚强起来,可谓精神的救赎。

4、玩具,住在房间里时梦寐以求得到生日礼物和新玩具,一个小汽车可以玩好几天,出来之后面对半间屋子好心人送来的玩具礼物却无动于衷,形成鲜明的对比。

5、衣橱,住在房间里时每次母亲被虐待,自己都被藏在衣橱里;母亲自杀未遂住进医院他跟外婆提出要睡衣橱里,其实在杰克心里,母亲被虐待和母亲自杀都对他的内心冲击很大,他需要找一个狭小安全的空间来保护自己,以前衣橱是妈妈为他营造的安全空间,现在也是。

6、玩手机,杰克获救之后在外婆家玩手机,母亲看到后表示生气和制止。因为在房间时,母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力营造出一副所有东西都是虚幻的,都是电视里的,都是变出来的假象;后面为了逃跑计划(哎呀妈,夜空中最亮的星...)不得不告诉他事实,而现在终于逃出来了,本该好好享受真实美好的世界,然后杰克却对又一虚拟的东西——手机爱不释手,母亲怕杰克重蹈覆辙。其实这一段当时看到也是感慨万千,现在社会的手机党、低头族,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手机,上课玩、吃饭玩、拉屎玩...科技本应该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让人与人之间如此冷漠。

7、可塑性,这一段非常有意思,母子获救在医院里,医生鼓励母亲,说她很棒,在杰克可塑的年纪里把他救了出来,小杰克傻傻的说“我可不是塑料做的”,所谓童言无忌,但是我们回顾整部影片,前半部分是母子如何计划逃脱,后半部分是杰克如何带领母亲重拾生活的信心,确实可塑性很高啊!

8、吊床、hello&bye,在房间里母亲跟杰克描述的有吊床有后院的大房子最后终于实现,他们在吊床上面讨论着要去跟“房间”告别,从一开始的跟房间里仅有的马桶、椅子、浴缸问好,再到对着他们一一告别,也预示着他们准备迎接新的生活。

第3个回答  2019-06-10

《房间》是于2015年9月在上映,至今在豆瓣的评分有8.8分。影片讲述了乔伊被一个名叫:“老尼克”的男人拐骗后囚禁在他家后院的棚屋里长达七年。在这期间他遭到了强奸并生下了儿子。她和儿子两人生活在老尼克时不时的物资补给。但她并没有告诉儿子真相。在儿子5岁生日后,她决定告诉儿子真相并开始策划逃跑计划。

从影片名来看,并不够吸引人。但谁能想到这是一部与诱拐、监禁相关的影片呢。

这部影片讲述母子二人逃脱囚禁肉体和心灵的房间。影片采用正序来推进剧情,没有穿插其他内容,而是凭借对节奏的把控和从孩子的视觉来描写。

影片开头对于房内摆设的描写,配合着舒缓的配乐,童声独白,镜头给到床上的一对母女,俨然一副温情电影的样子。母亲说“You are such a big boy now.”。原来是母子。接下来母子的对白,告诉了观众一些重要的信息,让影片的向悬疑的方向走去。

先是用温情的基调作为开头后抹上悬疑的色彩在让观众发现这是一件悲剧。在一步步抬高观众的好奇感的同时,减轻了悲伤的气氛。使观众更关注于剧情的推动。

整部影片分为两部分,前半段是讲述母子两逃脱肉体的囚禁。而当前半段的剧情悬念完全消失后,后半段的该怎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后半段讲述的便是母子二人逃脱心灵的囚禁。

妈妈是在了解外面世界后被囚禁了七年,而当她逃出后,发现自己心被锁了起来,这不是靠时间就能解决的。儿子一出生便在房间里,他在那安之若素。但是当他来到了外面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母子二人的心理状况成了影片后半段的首要。

后半段也才真正展现出影片的主题:在爱自己人的支持和帮助的带领下,用正能量去活得更精彩。

稍微有些可惜的地方便是,影片采用的孩童视角描写在后半段的剧情走向的时候受到了限制,对妈妈的刻画变少了,缺乏了一些完整度。但总的来说影片是很好的,改编的很成功。

影片改编自小说《房间》,之所以电影比小说更成功就在于电影比较好地处理了小说的后半部。在电影的前半段对于母子获救描写没有小说那么的悬疑味十足,因为文字去描写会比镜头的描写更加容易些。所以编导很聪明地简略表现了上半部的内容,把重点放在下半部。电影的下半部依然保持了小说总体脉络,但在细节展现上与小说差异非常大,几乎做了彻底改变。电影去掉了一些人物的戏份,而着重去表示母子接触外面世界的过程。

第4个回答  2019-06-09

电影《房间》由艾玛·多诺霍的同名小说改编,于2016年上映,并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多项提名及最佳女主角奖项,是一部优秀的由小说改编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女主角乔伊被男子囚禁在小小的房间里七年的故事,着重表现了乔伊和五岁的儿子如何逃出房间。故事包括前后两部分,分别为母子两人如何从身体和心理上逃离那个房间。

前半部分充满了悬疑和惊悚,是身体上的逃离。乔伊让儿子装死,骗过了囚禁他们的男人,他被裹在毯子里装上卡车带出了房间,最终他从卡车上跳下来获得了解救,也救出了母亲乔伊。这一部分拍的险象环生、引人入胜,使观众不禁为乔伊母子俩究竟能不能获救捏一把汗。最终当杰克躺在卡车上望着天空,看到广阔的蓝天、白云和电线杆、街上散步的人,不论是谁都难免为之动容,仿佛是杰克带着我们以全新的目光审视了一遍这个世界。

后半部分内容则更加细腻,主要讲述母子俩如何慢慢地融入现实世界,也就是“心理上”的逃离。杰克对偌大的真实世界感到陌生和害怕,而乔伊则在媒体的质问下陷入自责而试图自杀,而最终两人都在亲人的关怀下走入正常的生活轨道,回到那个已经面目全非又稍显陌生的房间向过去道别。

和小说相比,电影在改编上最大的成功就是保留了儿童的视角,通过杰克的口讲述这个故事。五岁的杰克童稚的目光并不能读懂人性的丑恶,以至于在电影的最开始我们会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故事,但随着剧情发展,我们从成年人的角度会渐渐发现故事中的恶,而此时杰克天真无邪的想法就变得更加令人心痛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说电影由小说改编,但小说的灵感实际上来自真实的故事——十八岁的少女被父亲骗进地窖后囚禁长达24年,期间父亲甚至逼迫女儿写下一封信表示自己自愿加入了邪教,并要求警方不要再寻找她。这件令人发指的罪行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不满,案件开庭时各国媒体云集在法院外,还有大量示威者聚集。2010年,受此事激发的爱尔兰作家艾玛·多诺霍创作了这部名为《房间》的小说,以及2015年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都让这件事引起更多地关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