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如题所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由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和国家和这种性质,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我们具有不断促进和谐、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证。  

第二,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一方面,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社会和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使社会和谐从理想的追求变为现实的可能;另一方面,社会和谐把协调利益关系、实现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特征,体现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上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  

第三,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四,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和谐也不是社会主义。一部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化解矛盾、消除冲突、解决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平稳和持续发展的历史。社会和谐所体现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特征,无一不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所规定的本质要求。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都显现着社会和谐的特征,实现着社会和谐的要求。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越是和谐,就越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越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五,社会和谐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充分维护、发展和实现的社会,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全面发挥的社会。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是我们党持之以恒、不断奋斗的目标和任务。鲜明指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第六,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的理念和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更高境界和奋斗目标。 

总之,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符合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性质,有利于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有利于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延伸:社会和谐的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