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神帮忙打一下普通心理学的的名词解释!!!可以另外加分!!!

如题所述

但请先踩呐完城,立马发你资源,不踩不发资源哦!
hi,大家好,今天给大家送来小福利,普通心理学的名词解释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在距离考研仅剩的时间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知识,祝大家考个好成绩哦~
第一章 绪论
一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 & 个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1 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意) 从内到外
2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 导致 差异性)
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 II.气质 III.性格
第二章 生理部分
1 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2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3 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
4 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刺激反应减少的倾向。
第三章 意识
1 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双方留下痕迹的过程。
2 意识: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省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知觉与认识。
3 几个意识水平在p78
第四章 注意
1.注意定义: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动作或行为(心理特性)
2(98 02考题)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3(99 考题 )有意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得注意。(以目的与努力为两个维度)
4(00 考题 )注意稳定性:人的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狭义)上或活动(广义)上的时间。
5(96 考题 )注意广度:同一时间中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目。
6 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7 注意的转移:更具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广义上的。
第五章 感觉
1 感觉:物体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在人脑中引起的心理活动。
2 感受性(02考题):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 感觉阈限:测量人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4 绝对感觉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5 差别感觉阈限:能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与之对应的是差别感受性。
6.心理物理定律:(1)韦伯定律:⊿I/I=K (2)费希纳定律 S=klgI + C (3)史蒂文定律 Φ=ks(b次方) b由被试给出
7 感觉阈限测量方法:(1)最小变化法t=Σ(T↑+T↓)/2n (2)正误法 (3)平均误差法 (4)信号质差法(p137)
第六章 知觉(重点章节)
1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在感觉基础上产生,对感觉整合后的反映)
2 知觉特征:1)知觉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感官的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格式塔定律 a:接近律 b. 相似律 c.连续律
2)知觉选择性:人更具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经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3)知觉理解性: 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经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言加以概括说明的组织加工过程。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a.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b.言语指导
4)知觉恒常性(02考题):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分类:大小、明度颜色、形状、方向 p180
3 空间知觉(98考题):对物体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1)距离知觉: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又分为三种)
一、单眼视觉线索:(考点)1 遮挡 2 线条透视 3空气透视 4运动级差 5结构级差 6明度 7上下
二、双眼线索:1,水晶体调节 2双眼视轴辅合 三、两眼视差
2)方位知觉:人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自己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可用视觉及听觉)
4 双耳线索:由双耳获得引起空间知觉的听力线索(1时间差 2 强度差 3声波位相差)
5 运动知觉: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p197
6 似动知觉: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下把静止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知觉为又连续位移的)
7 错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歪曲了的知觉。 8 时间知觉: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第七章 记忆(重点章节)
一记忆的涵义
1.定义.是人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一个过程。
2.记忆过程(三环节)
(1)实记(学习) ~~ 辨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总知识经验的过程
(2)保持 ~~ 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强化(复习)
(3)再认或记忆 a.再认:过去感知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感到熟悉,确知从前实记过的过程.
b.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打它们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过程
二.其他名词解释
1 语义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以事物的关系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97考题)
2 情景记忆:以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时间为回忆内容的记忆(97考题)
3 情绪记忆: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 4 运动记忆:以过去经历过的动作或身体的运动为内容的记忆。
5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6 陈述性记忆:p246(长时记忆中)是一种事实记忆,人对事实性材料的记忆。程序性记忆:人对技能的记忆,对具有先后顺序活动的记忆。
7 前摄抑制:业已存在的旧信息影响到新信息的提取。倒摄抑制:新信息干扰旧信息的提取。
8 短时记忆的特点:主动;容易提取;储存顺序与呈现顺序相同;容量有限。
9 提取:从长时记忆中找到信息。回忆,是即刻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材料;再认,指清楚地了解某些事物原先是否遇到或学习过。
10 遗忘,不能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其原因包括:记忆痕迹衰退,干扰,压抑(动机情绪)。
11 在信息加工模型中,感觉登记,指知觉的刺激消失之后保留非常短暂(不到1秒)的心理表征(表象,声音等)。心理表征,是刺激或一类刺激的内在模型。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1 表象:人脑中出现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经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97考题)
2 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96考题)
3 再造想象:人根据别人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98考题)
4 随意想象:是有目的,自觉经行的想象,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99考题)包括了:再造与随意想象及幻想
5 记忆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现。 想象表象:旧表象经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造出的新形象。(00考题)
6 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接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01考题) 有三种形式:科学幻想,理想,空想
7 理想: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可能实现的积极幻想。
8 灵感:是指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之一)
第九章 思维(重点章节)
一 有关思维的名词
1 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及时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认知角度定义:指对事物进行心理表征,并且对这些表征进行心理操作。
2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 形象思维:以事物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经行的思维 (按依据物分)
3 聚合思维:把问题各种星系聚合起来,朝一个方向给出一个真确答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不同途径,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按探索目标分)
4 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常规思维:用已有经验固定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第三种分类)
二 概念的有关内容&其他名词
1 概念:人脑对现实对象或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思维的基本单元。
认知定义:是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客体、观念或事件的心理表征 。
2 形成过程:(1)抽象化 abstract(2)归类classify(3)辨别 distinguish (简记 CAD)
3 问题:蕴涵着个人面临障碍的目标,既不能认知,又不能用过去的知识或模式去解决。
4 问题解决:是将一种情境转换为另一种符合某种目的的情境的认知过程。
特点:(1)明确目的性(2)具有一系列操作程序(3)有思维认知程序参与
5 问题空间,三种状态总和。问题解决过程就是从初始态经中介状态最后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第十章 言语(可能非重点,只考名词)
1 言语 :人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96考题)
2 言语的功能:1)交流功能2)符号功能3)概括功能
言语的特点:1)目的性 2)开放性 3)规则性4)离散性5)社会性和个体性 (简记:社(射)开目(五)个(公)离)
3 言语与语言的区别:详见笔记(97考题)
4 言语理解:在感知语言的物质外科基础上通过个人经验对语义加以理解的过程。(词义、句义、对表达意义的理解三级)99考题
5 言语感知:(可能的考点)人通过视觉系统接受文字材料提供的信息,对字词作出真确判断与分辨。
6 独白言语:一个人独自经行的言语活动。要求(1连贯,严谨完整有逻辑2无人支持3事先有一定计划准备)02考题
7 内部言语:(可能考点)一种自问自答及自己思考时的言语活动(隐蔽 简略)
第十一章 情绪&情感
一 综述
1 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2.(1)情绪的狭义与广义解释
a狭义情绪:指有机体/个体受到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时,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暂时的强烈的态度体验
b广义情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包括情感)
(2)情感的狭义与广义解释
a.狭义情感:人(动物物情感)与社会性需要相的,复杂的,稳定的态度体验
b.广义(包括情绪)的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定义同上广义情绪)
二 情绪典例
1 心境:人的心境是一种持续的,微弱的会影响人的整个情绪活动的情绪状态。(特点:long;微弱;非定向的,具有弥散性)
2 激情:(00考题)是人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特点: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发作短促,冲动,但会迅速弱化;指向性较明显)
3 应激:(96考题)指人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情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往往是当遇到危险情境而且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发生应激.
三 情感典例
1 道德感:02考题 一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行为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2 理智感:98考题 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即在人的智利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是与人的认识成就的获得,需要和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以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紧密相连。
3 美感:对美的主观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主观体验,是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务的美进行评价时,
产生的一种愉悦,肯定,爱慕,满意的情感
第十二章 意志(非重点) 不过到时要看一下
1 意志: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2 意志行动:(00考题)由意志支配的行动。(大体时谈及到主观能动性,多吹一点p369)
3 动机斗争:动机之间互相矛盾时对各种动机权衡轻重,评定其社会价值的过程及解除意志内部障碍的过程。
4 几种动机斗争的形式:a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型):一个人同时被两个事物所吸引,两个具有大致相同吸引力,冲突介乎两个目标之间.
b.双避冲突:一个人同时被两个事物所排斥,但必须在这两个回避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
c.趋避冲突:被同一事物所吸引且排斥,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
d.多重趋避冲突:一个人同时被两个事物吸引和排斥,即面临两种选择不管选择哪一个,都有喜欢和不喜欢两面。
5 叶克斯 ~ 多德逊定律(p381考点):中度动机水平效率高。
第十三章 技能(应该非重点)
1 技能:人运用已有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2 认知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心智(智力)活动方式系统。98考题
3 动作技能:p396是有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待看书加深认识)02考题
4 开放性动作技能:动作随外界环境变化而相应变化的技能。封闭...自然指可不参照环境因素执行的技能。
5 练习:以掌握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为目的所进行的反复操作的心理活动过程。
6 练习曲线: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种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和思维活动效率变化的图解。
7 心理运动能力:感官与手脚协调能力。
第十四章 个性与个性倾向(最重点)后面几章常考大题!!
1.个性: 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97、01考题
2 个性倾向:是人经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但需要是源泉。
3 需要:指个体的生理的和心理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的行为和活动的基本动力p445
1) 社会性需要:人在社会中形成为维护社会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2) 生理性需要:个体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而产生的需要。
4 动机: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98考题)
动机产生的条件:(1)内在条件是需要;(2) 外在条件是环境(诱因)
5 社会性动机:起源于社会需要,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
1)高层次 : 成就动机(满足自尊的需要)交往动机(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
2)低层次 : 好奇 探索、操弄(这几个定义在p462)
6 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是需要的延伸。00考题
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结果感兴趣,需要意志努力。
7 理想是个人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8 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
9 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是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第十五章 气质(这几章中相对考得较少的,但也是重点)
人格指表现于不同情形中的,持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包含气质、个性、性格)追问

能根据图片给整理一下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