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之社会中的自我-我是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社会思维简单点说就是我们如何看待他人,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对我们的自我概念产生影响,然而我们的自我概念又会影响我们的社会判断,从而触发我们的社会行为。

在生活中,我们的自我感觉其实会和我们的社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自我感觉很多时候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比如焦点效应和透明度错觉。因为我们总是会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情绪感受也更在的敏感。因此我们常常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度和我们内状态的外露程度。其实大多数时候,别人既没有发现你换了衣服的图案也没能明显的发现你很紧张,所以你大可不必为自己的社交失误耿耿于怀。

类似的还有社会环境对自我觉知的影响(当你去外省的时候,可能会更强烈的觉得自己是广东人);带有自我服务色彩的社会判断(和老公吵架了,是老公的问题,而关系好了,是因为自己做的努力);自我关注激发的社会行为(对外表的在意让我们做很多努力);社会关系有助于我们界定自我(在爱人面前,我们放松随便,温柔体贴,在下属面前,我们十分严厉)等

我们的想法和感觉会影响我们的对事件的解释和回忆,也会影响对其他人的反应。

那么我们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又有多准确呢?

“我们是怎么样子的”和“我们会成为什么样子”(可能自我)构成了自我概念,还有那些定义自我的特殊信念,这些就是我们的自我图式。

图式就是我们组织自己所处世界的心理模版。

自我图式可以帮助我们分类和提取经验。比如成为心理学学者是我的自我图式的一部分,那么我就会比较关注别人的心理。

基因和社会经验都对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很重要的影响,其中社会经验包括社会角色,社会比较,其他人的评价,周围的文化等。

我们常说生活如舞台,每个人在上面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是的,我们会在生活中扮演学生,孩子,伴侣,父母,领导等,每一个角色在我们扮演的时候,就会开始自我觉察。我们怎么看待和评价这些角色,就会慢慢的做出一些行为来验证我们的话,角色就变成了事实。

“若是你想难过,那就去与他人比较吧”,比较虽然会带来烦恼。但我们的生活大部分确实是围绕着社会比较进行的,它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认识自己,触发我们思考自己为何不同。我们在评价他人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把自己和他人做比较。同时,我们也会根据“我们以为别人怎么看我们”来认识自我(镜像自我)。还有周围的文化对我们的自我概念也会影响很大,因为除了个人特点(我很高),我们的自我概念里面,还有社会同一性(我是共产主义者)。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我也一直在努力的想去看清自己。也许很多人会对此嗤之以鼻,我们是谁,我们想怎么样,难道我们自己还不清楚么?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但是我们的内在信息往往是错误的。当原因有点微妙时,我们的自我解释常常是错误的,我们会忽视一些重要因素,尔夸大一些无关因素。

比如有多少人承认,媒体广告对自己产生着影响;比如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周一心情会更糟糕,但其实并没有。

事实上,我并不知道我为何如此悲伤--《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同样的,我们在预测自己行为的时候,也常常犯错。你是否总时错估了你要完成一项事情的时间(规划谬误)?是否总觉得自己可以坚持健身?

也许你会觉得行为,有时候难以控制。那么我们的感受呢?其实我们预测自己的感受,也常会犯错。比如我们是否会觉得一场灾难,我们对死亡1000人比死亡40人的更感到悲伤,然而事实是几乎无差别的,反而是我们看到了那些受害者照片的时候,我们才更悲伤。

我们还常常会高估情绪事件的持久性影响(影响偏差),尤其是在消极事件发生后。那是因为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心理免疫系统的速度和力量(免疫忽视现象)。我们其实是有恢复力的,比如分手那一会,是不是觉得活不下去了,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你的世界也没有因为少了谁而不转了。

这些都是我们的自我认识存在有趣的缺陷。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自尊

自尊是对自我价值孩的整体认知,影响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特点和能力。

而自尊的动机也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过程,一般来讲,高自尊优于低自尊,但是一旦遭到社会排斥而感到威胁的时候,可能就会很具有攻击性,因此很多社会破坏者都是高自尊人群。

而由于自我服务偏差(个体倾向于以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知觉)的原因,人们总在失败的时候怨天尤人,在成功得时候安享荣誉。自我服务归因,是人们最大的偏见之一。

如最开始提到的例子,在夫妻关系中,我们往往觉得自己做的更多。这就是普遍存在的自我服务偏差,“成员对自己为共同工作所作贡献的评价之和总是超过百分之百。

还有盲目乐观,比如侥幸心理,总相信自己能幸免于难,而不做出足够的防护措施。

之前,网络流行语有一句“我只是翻了全世界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其实这是虚假普遍性效应,与之相对的,是虚假独特性效应,这个往往发生在当我们干的很不错的时候。

听起来,好像自我服务偏差是个不好的事情,是我们会责备他人,会因应得的东西没有得到而有欺骗感,其实也不全是,自我服务偏差可以是我们降低抑郁伤害,缓解压力。这是其的适应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