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刘慈欣的《流浪地球》有哪些硬伤?

如题所述

背景硬伤,对这类硬伤作者在写小说时是心知肚明的,但只能硬头头皮写下去,因为这种硬伤是故事赖以存在的条件,否则小说就没法写了。这样的硬伤在中外科幻中比比皆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用身体透明方式来隐形,稍有常识的人都能想到,即使其折射率与空气相同,在现实环境中也不可能隐形,更别提隐形人的视觉问题了。威尔斯肯定想到了这些,但他还是把小说写出来了,现在已成经典,在所能见到的的评论中,很少提到些硬伤,倒是现在又出了个,虽然评价界有说它是垃圾的,但与其硬伤无关,这方面同样很少被提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7

推动了也是火山,海啸,地震,大刘自己描写的外面也是冰火两重天,不用想生态也被破坏完了。但是书中给的理由是飞船太小不能保持生态,所以要推球。但躲在地下城的空间和纽约大的飞船的空间没什么本质区别。飞船质量小飞行距离远多了,选择也更多,旅行时间也更短。地球搬家的过程的动荡,加上流浪过程无阳光,地球表面-200度以下的环境。一样不能保持生态,如果地球流浪的“两千五百年/100代人”,都可以不需要地球表面原生生态存活,也没有必要再要了。自相矛盾。

第2个回答  2019-02-27

大刘所谓的重元素应该就是说的氧、硅、铝、钙这些,所以才会说是烧石头。氢确实很多,但那是相对于裂变材料说的,全算起来,丰度并不高。至于为什么要带地球,而不是飞船,大刘当初不知道比邻星有行星啊。我们又不是去旅游,是过去生存、繁衍,发展的,很显然飞船造多大也无法和一颗行星相媲美,飞船飞出去只能存活一刻,早晚会死。本来就是飞出去赌一个明天,现在你告诉我明天必死,待在地球等死好了。大刘创作三体的时候也是以比邻星没有行星作为基点的,他的三体宇宙是我们当前宇宙的上一个宇宙,最后归零的时候发生意外,导致重新发展时候出现了各种小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三体星、三体人没有了。

第3个回答  2019-02-27

对于小说中的人类逃亡,从科幻或科学角度讲,我是百分之百的飞船派,因为推进地球的能量绝大部分消耗在无用的荷载上,也就是构成行星的地壳内部的物质,这些物质最大的意义就是产生重力,但重力也可由飞船的旋转来模拟。但从文学角度看,这篇作品的美学核心是科学推动世界在宇宙中流浪这样一个意象,而飞船逃亡则产生一个完全不同的逃离世界的意象,其科幻美感远低于前者。

第4个回答  2019-02-27

引力弹弓,别人向我安利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对特定物体,环绕速度是逃逸速度的√2倍,最理想的情况下,引力弹弓大概可以让速度翻一番。设定上地球是要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几。这种情况下还要引力弹弓?引力弹弓在光速之前算个什么?而且风险还大到可以毁灭全人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