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佛''菩萨''罗汉'请排列大小

如题所述

【神 ,仙,佛 是平级的。】
神仙,有两层含义:第一种是指中华文明里面的核心词,指的是人,意思是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人,就是神仙。第二种指的是远离人来说的超人力的神,是中国古人用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的虚拟人物。
神仙是世界各种宗教中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神是一种精神。是对一个宗教或者信仰最高层次的统称。他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现象的拟人化,而这个最高层次对各教来说虽称呼叫法不同,但对其信仰者无不是神圣无比的。

神仙

《礼记》中规定的“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风雨雷电以及宗庙鬼神。
神仙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个类别,古代限制平民对神仙的崇拜和祭祀。
中国神话传说中神仙有以下几种说法。
(1)指经过人的不断修炼,不断领悟,心灵境界达到某一种超脱的状态,人的肉体得到了升华,具有一定的道,一定的超能力,一定的神位的人。
(2)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境界的人物。
(3)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
(4)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真则为神仙,幻则为众生。古文字是巫家所创, 用法上可能是集合该字读音的几种不同意思, 字形上只得突出一种, 其字形本义与一般含义不能画等号, 只显示此义受创字者之重视。
“ 真” 在甲骨文里, 上半部是 “ 人” , 下半部是 “ 鼎”,鼎为高级祭器。 孤立地看, 难以确定其具体会意, 但可确定其一个要点, 即与 “ 神人” 有关,而联系后来的用法,其会意为,真即某种高人的神化, 或大巫之超升。
一说, 真字从 贞字变形而来。 贞之本义乃卜问神灵,即通神以了解隐秘的本然事情。 真与贞同类, 皆通往超形世界。
真字的异体字,乃小篆字形,应该比甲骨字更细致地展示了真字的字形本义。 它结构复杂, 上面的匕 ( hua)、 即变化 (《说文》 曰:“ 匕, 变也”, 徐灏云 :“ 匕、 化, 古今字”), 次上为目, 表示形体, 次下部分表示隐藏, 下面的八, 表乘载的工具。 会意为: 者, 变化形体而返回神秘世界或返回本原。 它与 “ 贞” , 有共点又有个()。
《说文》 曰:“ 真, 仙人变形而登天也[3]”。 这里, 天指神秘的超形世界, 即形上界。
《庄子·大宗师》 云:何谓真人? 能登假于道者。 可见,以真为登假于道, 形而上者之谓道, 它与 《说文》 看法本质一致。
可见, 动词真表示归本、 归于本原世界, 即本原化。从真字的几种词()可知, 其 “ 义根” 是本。

神仙世界
在巫家两重世界观里, 形下世界为不真, 若论真幻对立则形界为幻,神界为真
可见, 真字的古意便以形下世界为不真。
据 《汉书·yáng王孙传》, 汉武时yáng王孙云:“ 精神者天之有也, 形骸者地之有也, 精神离形、 各归其真 , 故谓之鬼,鬼者归也”。 也以形体世界为不真。 他的世界观大约属于巫家。
在真幻对立论上, “ 不真” 的形体世界为幻界, 这种幻属于非心因类型。
古汉字有很强继承(性), 体现了巫家的两重世界观, 这是他们的根本观念, 巫为人间与神秘世界的沟通者、 往来者,巫文化里, 真字表现了两重世界及形上界的神秘()、 本宅( 老家)。

【'菩萨''罗汉'都是佛这一类的。在这一类里来说,就是佛最大,菩萨第二,罗汉最低。】

佛是释迦牟尼佛,古印度时候一个王子。佛是古印度的梵语,它的意思是智、是觉;智是体,觉是用。在中国文字里面找不到这样的字汇来翻,所以用音译。
  这个智有三种,觉也有三种。智,第一个是一切智,第二个是道种智,第三个叫一切种智,这个是“佛”这个字的体。一切智是知道宇宙之间一切法的总相,总相是空相。所以一切智是知空,道种智是知有,一切种智是知道空有是一、空有不二、空有无碍。佛门里面常讲“万法皆空”,这个是一切智;万法皆有是道种智;《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是一切种智。所以佛是智的意思。
  智起作用就是觉悟,觉也有三种:一个是自觉,自己觉悟。第二个是觉他,自己觉悟之后一定要帮助别人觉悟。主动帮助别人觉悟,这是大乘;别人来请教你,你教导他,帮他觉悟,这是小乘。大小乘差别就在此地。小乘是你来找我,我才教你;你不找我,我不教你。大乘菩萨,你们在《无量寿经》读到了,做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找你,主动去找别人,这是大乘,是觉他。第三种叫觉行圆满,这个很难。自觉,阿罗汉、小乘人自觉,觉他是菩萨。当然你自觉之后,你才能觉他,自己不觉而能觉他,没这个道理。所以觉他是菩萨,觉行圆满是佛。
  由此可知,你要不发心觉他,你自己的觉悟是永远不会圆满,那是肯定的。世间法常讲“教学相长”、“师资道合”,老师教导学生觉悟,学生资助老师觉悟,彼此是互惠的。这个从事于教学工作的人能懂得,许多问题是因为学生问,你才觉悟;要没有学生问的话,你永远也迷惑,这一问就把自己搞清楚了。问了,自己答不出来,晓得自己还不行;问了,就有的时候能答,智慧开启了。不能问的时候,确实想不出这些问题。
  我们晓得到如来果地,那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是一切种智。

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对于声闻、缘觉二乘而言,若由其求菩提(觉智)之观点视之,亦可称为菩萨;而特别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则称为:摩诃萨埵(梵maha^ -sattva ,摩诃,意即大)、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以与二乘区别。此外,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法王子”,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童真”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是伟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
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民间意译上有三层解释:
一说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
二说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
三说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
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是伟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阿罗汉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
阿罗汉,即自觉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上座部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09
大罗金仙不落轮回——道教的仙道并非佛教的天人道
要想知道道家修行能否超脱三界六道,首先,我们要确认一点:什么是仙?

一些顽愚的佛教徒为了标榜佛教的高明,经常自说自话,比如“道家的果位最高是也只是仙,不能脱离生死轮回”这种话他们说得很是顺口,然而说这话的人显然并不理解“仙”的概念,只是像他们顽愚的前辈一样,将中国所说的仙,与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或婆罗门教观念里的诸天混淆起来。



仙不等于古印度外道,这点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古印度的外道修士虽然长寿且有一些神通,但是却并非如仙家这样超然物外,依然有生死,甚至会繁衍小孩(见《杂譬喻经》相关章节),显然这比不上仙家境界,而且这些外道修士大多所求的不过死后生天——注意,死后生天是弃人身而得天身,依靠的是业力福报,而修道成仙乃是自力成就,两者天差地别。古代翻译佛经的人为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将外道修士翻译为“仙人”,却不想误导了大批不知变通读死书的愚人,将道家仙人与印度修士混淆在一起,实在可叹。



仙不等于印度诸天。道家说五道轮回,大略等同佛家六道:神道(天与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神道本身,是五道之一环,诸如地祗鬼神,大多有职司所在,受天律束缚,虽有威福,有罪则贬,其情形与佛家所说天人、阿修罗的处境一样。然而,所谓仙家,不论是先天后天的尊神仙真,要么是大道化身,要么是得道真人,早已达到庄子所说逍遥游的境地,不受外在的限制,更不用说业力了。因此,更与神道无关。道教咒语,役使神道乃是常事,却并不敢烦劳仙人,也正是这个道理。虽然有些愚痴的僧人胡说什么“仙家终落空亡”,此语释迦牟尼也不曾说过,显然是一句妄言。若仙为业力所拘而不得超脱三界,仙道亦不足贵也!



为什么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仙人不能脱离生死轮回?其实,原因在于道家仙真神圣给予人们的形象,比如朝元图里所描绘的诸天神道与大罗仙真云集朝礼玉帝的情形,就使人们片面地以为道家仙真之间仍然有人间的阶级,大罗圣境就是天上的朝廷,然后很自然地把佛教关于帝释天的见解直接嫁接到道教的大罗天三清境上。其实,错了!首先,玉皇天尊不是帝释天,《高上玉皇经》中明确地写道玉皇大帝本是净乐国太子,因为怜悯众生,出家修道,先证仙道,再证金仙(也就是佛家四圣果中的佛果),号清静自然觉王如来,最后才修至玉皇果位。如果说佛家的佛果是早已超脱六道的,那么玉皇自然也已经超脱六道。事实上,玉皇也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一个神灵的领袖与三界的主宰,而是依据大道运行而燮理这个世界的大圣者。最重要的是,无论玉皇,还是大多数现帝君相、神王相、天将相、宰官相、天人相乃至神道相的道家仙真,都早已经超脱轮回,他们这样出现在人前乃是为了更好地接引救度世间有情众生,而显化的表象,就像观世音的男身女相是一个道理。

所以,道家的大罗金仙早已不落轮回,事实上,修到地仙果位以上就可以说与阿罗汉一般,没有堕落轮回之虞。
第2个回答  2007-01-14
据我所知,由大到小应为:"神" "佛" "菩萨" "仙""罗汉"!这才是正确的答案!
第3个回答  2007-01-11
佛的境界最高,菩萨和罗汉都在佛之下。
神、仙属于道家,无法比较。(如果是平时说的神,那么佛、菩萨、罗汉、仙都包含在内。)
第4个回答  2007-01-09
没有大小之分,佛的心性是卑下慈悲的,没有高底之分,敬一切尊,一切众生.度一切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