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谁?什么是阳明心学?为什么日本人特别是在近代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非常崇拜王阳明,当时号称日本战

王阳明是谁?什么是阳明心学?为什么日本人特别是在近代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非常崇拜王阳明,当时号称日本战神的东乡平八郎都随身带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此生唯俯首拜阳明”,这是真的吗?还有王阳明的思想与唯物主义的王夫之相比如何?那个在中国发展,以及解决发展问题更有作用?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
简介

 

王阳明先生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
 
  弘治十二年,举进士,明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 弘治十八年(1505年),王阳明“专志授徒讲学”,和湛甘泉结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 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到龙场。正德五年(1510年),升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正德七年(1512年),从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升授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漳州詹师富、大帽山卢珂、大庚陈日龙、横水谢志珊、桶冈蓝天凤,浰头池仲容等匪徒暴乱。
  正德十四年六月,率部镇压福建地方叛乱,于丰城途中获悉宁王反,即返安吉起义兵,水陆并进捣南昌,连下九江、南康、费时35天,平叛擒宸濠。九月抵杭州献俘,因宦官许泰、张忠谗言,非但无功,反遭诬获咎,太监张永设法得以免祸,即称病居西湖净慈寺、九华山诸寺院。
  正德十六年初,始于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终完成“心学”体系。六月升南京部尚书,九月归姚,会74弟子于龙泉山中山阁,指示“良知”之说,十二月被封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 此后6年许,丁父忧,服满亦不召用,专事讲学。嘉靖四年(1525)九月,在余姚中天阁讲学,门人300余,并作《中天阁勉诸生》文书于壁。
  嘉靖六年五月,受命镇压思恩、田州、八寨、仙台、花相等地瑶族、侗族叛乱,翌年秋平定。时肺病剧发,十月上疏告退。十一月二十九(1529年1月9日)卒于江西南安青龙浦舟中,享年56岁,谥文成,著有《王文成公全书》行世。追问

那么王夫之呢?还有为什么日本人非常崇拜他呢?

追答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7
老夫看不惯楼上复制粘贴的内容,所以还是老夫自己来回答吧。
王阳明的介绍楼上已经复制粘贴了,我就不多啰嗦了,我主要根据楼主的几个提问来回答。

1,东乡平八郎崇敬王阳明这是真事儿,事实上不仅他一个人崇敬,当时还有不少日本名人都崇敬王阳明。
主要原因是儒学在明清的时候主要分为三大派,分别是理学、实学、心学。王阳明属于心学这一派,而他这一派讲究的是“知行合一“,通过不断的冥想(沉思、自我冥想)使得思想和行动一致。简单点说,就是做事之前先动动脑子。
他这个观点非常符合当时日本人的思维,因为当时日本刚刚明治维新,很多事情谁对谁错都说不清楚,所以王阳明这种动手之前多动脑的想法就非常受欢迎了,更何况王阳明本身也是武将出身,和东乡平八郎也算是个同行,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或多或少都是有点共同语言的。

2,王夫之在日本受欢迎也是真事儿。不过王夫之受日本人欢迎比王阳明要更早一点。这个得说到明末清初的时候了,明末清初的时候,不少明朝的大儒不愿意投降清朝,纷纷隐居起来或者跑到日本去了,其中王夫之就是隐居起来了,而当时明朝的另外一位大儒朱舜水跑到了日本,成为了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的师父。
德川家光对朱舜水佩服的要死,不但拜他为师,还要求日本所有大名的子女都必须来听朱舜水的课。朱舜水比较谦虚,他有一次对德川家光讲,说他的几个朋友学问比他高,然后德川家光就问那几个朋友到底是谁啊?于是朱舜水就向他讲了王夫之、顾炎武等人,德川家光赶紧去找他们的著作来看,结果也是非常的佩服,于是就开始宣传他们了。
额外补充一下,前面讲了儒学分为理学、实学、心学这三个学派,其中王阳明是心学,而朱舜水和顾炎武属于实学。

怎么样?现在懂了吗?追问

那么你认为根据目前中国现状,王阳明的心学与王夫之的实学,那个更有借鉴意义?

追答

现阶段来看,其实无论哪个的借鉴意义都不高。
儒家三个学派里,理学太死板、心学太空洞、实学太俗气。
实学偏向于工业社会,如果放在几十年前的话是非常实用的,而实际上日本昭和时代的不少实业家、企业家都主张实学的,但是现在由于是信息社会,所以实学就显得有点过时了。
心学讲的东西说实在话有点空洞,用来做文艺创作或者哲学研究的话或许还是不错的,但是真心没什么值得借鉴的,因为心学讲究的是知行合一,思想和行动要一致,心里所想的东西就是道理,但是这很容易走偏,比如一开始就心术不正,而自己又没意识到的话就糟糕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