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中的有哪些不符合史实的地方?

如题所述

        历史剧《山河月明》新剧开播,因为陈宝国、张丰毅等老戏骨的出演,大家都抱着期待来看的。可是,追了几集之后,bug就来了。别当历史剧看能好点吧。虽然上学学过那么点历史。

       剧情悖离历史,主要人物朱棣、朱元璋、徐达等人,性格完全颠覆。

       作为一部历史剧,《山河月明》剧中的主角人设,可谓是颠覆历史的。一部以明太宗永乐大帝为男主角的明朝历史剧,女一号应该是仁孝文皇后徐氏,女二号是昭献贵妃王氏,这才是正常的吧。可是呢?

       ▶剧情的集中争议,便在于给男主角朱棣,设置了一个真实历史中不存在的“蒙古白月光”:

       她是北元名将王保保的女儿,“符离公主”伯雅伦海别,同时也就成了王保保之妹、秦王妃的侄女,更将张玉与盛庸这靖难战争的两大名将,初始身份都改成她的跟班。这就离谱!

        朱棣的军师,“黑衣宰相”姚广孝是她的旧识,“靖难战神”李景隆更变成了她的倾慕者……还可以更扯吗?

        ▶与朱棣同游开封府夜市时,这位”蒙古白月光“竟然说出了如下台词:

       "对你来说,这是大明朝的北京;可对我来说,此地却是我祖父大元颍川王察罕帖木儿开府驻节之所。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王与母妃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

       朱元璋时代,明朝以应天府为南京,以开封府为北京;朱棣登基后,才改以燕王封地北平为北京。

       上过高中吗?能不能用点心呢?

       ▶ 半生飘零未遇明君的“云飞兄”王保保,在漠北决战明军时,对部下大将说道:

        ”江南丢了,我们可以回到中原;中原丢了,我们可以回大都;大都丢了,我们可以回上都;上都丢了,我们可以回漠北;漠北丢了,我们还能去哪呢?”

       听这口气,从南到北,感情溜达了一圈嘛。明明是把元人赶回北边,这么一说反而成了是明军把他们赶走了。大明将军欺男霸女打破了他们的幸福生活.....编剧是咋想的呢?

       ▶真实历史上的王保保,明明是个与金兀术齐名的著名常败将军,生平百战,不知被徐达、常遇春、李文忠们打得丢盔弃甲了多少回,从占据中原半壁江山,到被一路驱赶回漠北,累积损失了几十万兵马。1368年,太原之战,徐达、常遇春率军大败王保保,全歼北元骑兵十万人,收降甲士四万,王保保仅率十八骑奔逃。1369年:沈儿峪之战,徐达率军大败王保保,歼灭北元军十余万人,俘虏北元亲王两人、大臣僚属一千八百六十多人,兵将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驼杂畜以巨万计。

       然而,在这部《山河月明》里,这位王保保竟然是先打败李文忠,兵困耿炳文,后战平徐达,不落下风……不知王保保是否知道人间正在如此热烈的赞扬他,他是否会脸红呢?

      当一部”戏说剧”来看还是不错的,毕竟明星阵容辣么强大,服装也还是很华丽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6

不符合的地方太多了,尤其是对朱棣那种水货暴君在靖难方面的美化。

不久,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死。洪武三十一年,晋王死。朱棣的两个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他成为诸王中最年长者。这时朱棣的羽翼已经丰满,不但有久征惯战的护卫军,权限上也早已超出了“列爵不临民”的规定了。
朝廷下诏责燕王。燕王朱棣佯装疯癫,走呼市中,抢夺酒食,语多妄乱,有时竟卧在土中,整日不起。

在胁迫宁王结盟时,朱棣曾许宁王以“事成当中分天下”,但朱棣做了皇帝却不认旧账,不要说中分天下,就是宁王乞求苏州、钱塘也不获准,终于改封南昌。朱棣还暗中削夺诸王的实际权力及军权。代王、岷王、齐王的护卫先后被削,连同母弟周王的护卫也被迫交出。必使其力不足与一镇相抗。

一场靖难下来,中原大片地区人口大减、土地荒废,这就是明粉吹嘘的永乐剩世的真面目。

“燕兵所过州县,义民目为叛逆抗拒之,燕王愤甚,燕京以南,所过多墟,屠戮无遗”(《南宫县志》卷二二)
“顺天八府所属见在人户十八万九千三百有奇;未复业八万五千有奇,已开种田地六万三千三百四十三顷有奇,未开种十八万一千四百五十四顷有奇。”《明太宗实录》卷二。

朱棣进入南京后,打算借重著名文人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遭到拒绝。朱棣用酷刑杀死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又夷灭其族。

《明史·方孝孺传》:成祖怒,命磔诸市。《明史》列传第二十九:子澄至,成祖亲诘之。抗辨不屈,磔死。
《明通鉴》:六月...丁丑,杀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文学博士方孝孺,皆夷其族。手法之野蛮,行为之残暴。

除名士方孝孺之外兵部尚书铁铉、礼部尚书陈迪、大理寺少卿胡闰、刑部尚书暴昭、右副都御史练子宁、左佥都御史景清等均因不肯屈从,而被用残酷至极的剥皮、凌迟等等酷刑处死。



对兵部尚书铁铉,则割了耳鼻,又割了肉烧了,塞到铁铉的嘴里让他吃,还问他“甘否”。铁铉说:“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铁铉至死骂不绝口。户部侍郎卓敬不屈,临刑,神色自若,也被灭三族。

礼部尚书陈迪不屈,朱棣派人把他的儿子捉来杀掉,并割其鼻舌,强塞给陈迪吃。陈迪唾向凶手,骂得更厉害,终于被凌迟处死,宗族被戍者一百八十余人。

刑部尚书暴昭不屈,“先去其齿,次断手足,骂声犹不绝,至断颈乃死”。

左佥都御史景清,被“抉其齿,且抉且骂”,含血喷了朱棣一身,朱棣下令“剥其皮、草椟之”,“碎磔其骨肉”。

右副都御史练子宁,被逮语不逊,“命断其舌,磔死,宗族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九族之亲被抄没戍远方者数百人”。其他不一而足。

第2个回答  2022-04-16

历史剧《山河月明》新剧开播,因为陈宝国、张丰毅等老戏骨的出演,大家都抱着期待来看的。可是,追了几集之后,bug就来了。别当历史剧看能好点吧。虽然上学学过那么点历史。

剧情悖离历史,主要人物朱棣、朱元璋、徐达等人,性格完全颠覆。

剧情的集中争议,便在于给男主角朱棣,设置了一个真实历史中不存在的“蒙古白月光”

与朱棣同游开封府夜市时,这位”蒙古白月光“竟然说出了如下台词:"对你来说,这是大明朝的北京;可对我来说,此地却是我祖父大元颍川王察罕帖木儿开府驻节之所。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王与母妃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

朱元璋时代,明朝以应天府为南京,以开封府为北京;朱棣登基后,才改以燕王封地北平为北京。

上过高中吗?能不能用点心呢?

半生飘零未遇明君的“云飞兄”王保保,在漠北决战明军时,对部下大将说道:

”江南丢了,我们可以回到中原;中原丢了,我们可以回大都;大都丢了,我们可以回上都;上都丢了,我们可以回漠北;漠北丢了,我们还能去哪呢?”

听这口气,从南到北,感情溜达了一圈嘛。

明明是把元人赶回北边,这么一说反而成了是明军把他们赶走了。大明将军欺男霸女打破了他们的幸福生活.....编剧是咋想的呢?

真实历史上的王保保,明明是个与金兀术齐名的著名常败将军,生平百战,不知被徐达、常遇春、李文忠们打得丢盔弃甲了多少回,从占据中原半壁江山,到被一路驱赶回漠北,累积损失了几十万兵马。1368年,太原之战,徐达、常遇春率军大败王保保,全歼北元骑兵十万人,收降甲士四万,王保保仅率十八骑奔逃。1369年:沈儿峪之战,徐达率军大败王保保,歼灭北元军十余万人,俘虏北元亲王两人、大臣僚属一千八百六十多人,兵将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驼杂畜以巨万计。

然而,在这部《山河月明》里,这位王保保竟然是先打败李文忠,兵困耿炳文,后战平徐达,不落下风……不知王保保是否知道人间正在如此热烈的赞扬他,他是否会脸红呢?

当一部”戏说剧”来看还是不错的,毕竟明星阵容辣么强大,服装也还是很华丽丽的。

第3个回答  2022-04-16

《山河月明》剧是重大的历史主题。2018年杀青,但直到近期才上映。整体收视效果很好,不过剧情中也出现了许多bug,让人不得不吐槽。但是总体来说影视剧为了效果进行艺术改造也是正常现象。

1.剧情开头是李文忠带兵北伐,结果惨遭王保保(扩廓帖木儿)算计而兵败。根据《明史·卷一百二十五》记载:
“五年复大发兵征扩廓,达以征虏大将军出中道,左副将军李文忠出东道,征西将军冯胜出西道,各将五万骑出塞。”
这一仗,徐达的中路军没有讨到便宜,死了一万人。而李文忠的左路军也以失利告终。只有冯胜带领的西路军,在先锋官蓝玉的带领下大获全胜。

剧情中,李文忠是主帅,徐达尚在南京。而正史中,这一次北伐的主帅是徐达,李文忠和冯胜是副帅。

2.剧情中,朱元璋请徐达出山再次北征,为了避免赏无可赏,朱元璋提出联姻。因徐达对朱棣不满意,朱元璋便和徐达讨论他们小时候的事情。朱元璋甚至说徐达小时候放牛时拉了一裤子屎。
根据《明史·徐达传》记载:
“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
意思是说,元朝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奉郭子兴之命去濠州募兵,22岁的徐达参加了朱元璋的队伍,二人相见恨晚,一见语合。
也就是说,徐达和朱元璋虽然都是濠州人,但二人小时候并不认识,直到徐达22岁那年他才认识朱元璋。

而剧中采用了历史话本中的说法,说朱元璋和徐达小时候就认识,事实上是不符合历史的。

3.剧中提到一个小旗名叫朱能。这个是不符合史实的。明成祖时期,朱能是“靖难四名将”之一,但是,朱能是1370年(洪武三年)出生的,剧中的故事发生在洪武初年,朱能应该还是孩提时代。根据《明史·朱能传》记载:
“父亮,从太祖渡江,积功至燕山护卫副千户。能嗣职,事成祖藩邸。尝从北征,降元太尉乃儿不花。”
也就是说,朱能的父亲朱亮曾经参与过北伐,朱能是后来继承父亲的职位。

编剧可能考虑到朱棣后期的故事中,有朱能的成分,所以先让他露个脸。如果非要这样,可以安排朱能的父亲朱亮亮相。

4.历史上李景隆是个纨绔子弟!虽然他的父亲李文忠英勇善战,是位名将,但他这个儿子却是个怂包——在靖难之役围困北平的战斗中,几乎没有什么作为,久攻不下,被一帮老弱病残的妇女兵打败,后撤!

但剧中李景隆的角色却大为改观——明察秋毫,发现运粮官的贪污腐败行为;与朱棣的关系也是好哥们儿,好兄弟。

第4个回答  2022-04-16

我认为有以下不合理的地方:

《山河月明》给男主角朱棣,设置了一个真实历史中不存在的“蒙古白月光”:她是北元名将王保保的女儿,“符离公主”伯雅伦海别,同时也就成了王保保之妹、秦王妃的侄女,更将张玉与盛庸这靖难战争的两大名将,初始身份都改成她的跟班,朱棣的军师,“黑衣宰相”姚广孝是她的旧识,“靖难战神”李景隆更变成了她的倾慕者……

还让她用从领先时代200年的燧发火枪,重伤了历史上攻灭北元,犁庭扫穴的名将蓝玉;她的身份明明是明军俘虏,却在大明宫廷一副“上国钦使”的做派;从马皇后到太子朱标以下,人人对她客气有加;比试赛马,击败了大明的宁国公主,得到她的敬佩与友情;甚至还能直接教训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揪住皇长孙的耳朵不放…

一边当着明朝皇宫的女官,一边和姑姑秦王妃暗中谋划,给北元当女间谍去打探消息,通风报信……从一些没删减干净的镜头切换中,甚至能隐约感觉到:少年朱棣同样对她一见钟情,甚至可能就是因为她的缘故,吵着嚷着要退掉与徐达女儿的婚事,被大哥朱标大怒之下狠抽了五十鞭子,都不肯改口……

追答

我认为有以下不合理的地方:
《山河月明》给男主角朱棣,设置了一个真实历史中不存在的“蒙古白月光”:她是北元名将王保保的女儿,“符离公主”伯雅伦海别,同时也就成了王保保之妹、秦王妃的侄女,更将张玉与盛庸这靖难战争的两大名将,初始身份都改成她的跟班,朱棣的军师,“黑衣宰相”姚广孝是她的旧识,“靖难战神”李景隆更变成了她的倾慕者……

还让她用从领先时代200年的燧发火枪,重伤了历史上攻灭北元,犁庭扫穴的名将蓝玉;她的身份明明是明军俘虏,却在大明宫廷一副“上国钦使”的做派;从马皇后到太子朱标以下,人人对她客气有加;比试赛马,击败了大明的宁国公主,得到她的敬佩与友情;甚至还能直接教训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揪住皇长孙的耳朵不放…

一边当着明朝皇宫的女官,一边和姑姑秦王妃暗中谋划,给北元当女间谍去打探消息,通风报信……从一些没删减干净的镜头切换中,甚至能隐约感觉到:少年朱棣同样对她一见钟情,甚至可能就是因为她的缘故,吵着嚷着要退掉与徐达女儿的婚事,被大哥朱标大怒之下狠抽了五十鞭子,都不肯改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