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佛,释迦摩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佛像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佛像基本上是很像的,因为佛陀都是具备三十二相。实际上从根本上讲,佛陀是无二无别的,只是因为自己发的愿不一样,手势稍微不一样而已,千万不要有所分别。

但是单从佛像讲,主要区别是看手势:

阿弥陀佛一般都是手持莲花台或者做接引状。

释迦牟尼佛一般手结定印或者成道印或者托钹。

药师佛基本上都是手持药罐,并且部分药师佛的形象比较瘦。

燃灯佛一般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0
“三世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依“三世”原本的时间意义而划分的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而另一种是按地域划分势力范围,此三世佛是指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前一种三世佛称为竖三世佛,后者为横三世佛。

竖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佛,未来佛弥勒佛。“三世”又叫“三际”。世,梵语叫路迦(Loka),《楞严经》说:“世为迁流”,意即时间的流动。佛教用于因果轮回时,“世”指个体一期生死的时间跨度。三世也可说前世、现世、未来世,或前生、今生、来生,或前际、中际、后际。佛教中的“世”,短的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可能,最短暂的即所谓“刹那三世”,刹那是梵文Ksana的音译,意即最短暂的时间。极常见的三世则有以人的一期生死为一世的“人生三世” 或“三生”。再有一种“劫世”。劫,乃梵文Kalpa的音译,“劫波”之略,意为极久远的时间。婆罗门教认为世界要经历许多劫,一劫是四十三亿二个万年 (或一百二十八亿年),劫末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然后重新创世。佛教又以一劫为一世,与上述婆罗门教外道说法略有不同,但也认为世界有周期性创生与毁灭的过程。“三世佛”的三世,是指最后一种时间概念。

有些寺庙大雄宝殿中供奉的三尊像即为三世佛。中间释迦牟尼佛像,左边一尊是燃灯佛像,右边一尊是弥勒佛像。佛教中还有三世三千佛的说法,即过去庄严劫一千佛,统称燃灯诸佛;现在世贤劫一千佛,统称释迦诸佛;未来世星宿劫一千佛,称弥勒诸佛。佛坛上的三尊像,即此三世三千佛的代表。

燃灯佛是梵文Dipamkarara的意译,又作“锭光佛”。《大智度论》卷九说: “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初,释迦佛前生还是儒童时,曾花了五百钱从王家姑娘手中买了五枝青莲花,奉献燃灯佛。有一次他跟燃灯佛出门,见地面很泥泞,就脱下衣服盖在上面,请师父踩在上面走。燃灯佛就给这个乖巧虔诚的儒童授记:“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瑞应经》卷上)由此也可看出虽为三世佛,但并非前后相接的劫世。燃灯作佛的庄严劫与释迦作佛的贤劫之间有九十劫的间距,如照一劫四十三亿二千万年的最保守的说法,师徒的间距也有约三千九百亿年。在中国,燃灯佛后来成了一些神魔志怪中的重要角色,也深受白莲教及诸种会道门的崇信。在白莲教编造的大量经书、宝卷中,“古佛”、“燃灯”、“真空老祖”等名号比比皆是。竖三世佛的另二位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详见其本身的条目。

横三世佛即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为娑婆世界的教主。所谓“娑婆”乃梵文Saha的音译,意译是“堪忍”,就是能忍的意思,堪忍更进一步又有两层意义,一是说这个释迦牟尼佛进行教化的现实世界充满了不堪忍受的苦难,众生罪孽深重;二是说佛菩萨在这个世界里“堪忍”劳累,进行教化,显现其“无畏”与 “慈悲”。

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经》上说:“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又叫药师琉璃光佛、药师佛、大医王佛、医王善逝。《药师经》中说他曾发十二誓愿,主要的有“除一切众生众病,令身心安乐”之愿,“转女成男”之愿,使“众生解脱恶王劫贼等横难”之愿,“使饥渴众生得上食”之愿,“使贫乏无衣者得妙衣”之愿等等。而在信仰体系中被强调的无疑是“除众病”的誓愿与能力。在《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脱经》还专门记载有药师佛救助病人的方法:“救脱菩萨(即药师佛)白佛言:若有尪羸痛恼,请诸僧七日七夜斋戒诵经,劝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四十九尺,灯亦复尔。七层每一层七灯,转如车轮,其遭厄难,可以过度。”

药师佛有在大雄宝殿与释迦、弥陀合供的,但其造型异常接近。一般正中为释迦佛,左右胁侍分别是文殊、普贤三菩萨大殿;左侧为药师佛,其左右胁侍为日光、月光菩萨;右侧为阿弥陀佛,左右胁侍为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另外,三佛的手印也有些不同,药师佛常作一手持钵状,表甘露;另一手持药丸。弥陀佛常作两手相托或两手交叉,两大指对顶的手印,有的掌中有莲台。此系接引众生的姿势。而释迦佛的立像则为左手“与愿印”,右手“施无畏印”。

除三世佛合供以外,还有专门的“药师殿”、 “药王殿”。殿内正中为“药师三尊”,即药师佛及其胁侍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有的两旁还列有药师十二神将,又叫十二药叉大将,皆为顶戴盔甲的武将形象,他们每人各率七千眷属。十二药叉将正好是顺应药师佛的十二大愿而呈现的药师分身。在中国佛教的信仰体系中,十二药叉将逐渐与中国的十二地支配伍,成为十二时辰护法神,其形象也都与我国民间流传的十二生肖有关。如毗羯罗带猪冠,招杜罗带狗冠,一直到最初的宫毗罗带鼠冠。十二药叉的名称、身色、所持兵器及与时辰的配合如下:

一宫毗罗黄色持宝杵子

二伐折罗白色持宝剑丑

三迷企罗黄色持宝棒寅

四安底罗绿色持宝槌卯

五□你罗红色持宝叉辰

六珊底罗黑色持宝剑巳

七因达罗红色持宝棍午

八波夷罗红色持宝槌未

九摩虎罗

白色持宝斧申

十真达罗

黄色持宝索酉

十一招杜罗青色持宝槌戊
十二毗羯罗红色持宝轮亥

药师如来本身,据《药师念诵仪轨》讲,药师佛“左手持药器,名无价珠,右手结定印,身披袈裟,结跏趺坐,安坐于莲台上”。药师如来也有以文殊师利、观音、势至、宝檀华、无尽意、药王、药上、弥勒等菩萨为其侍者的。

药王菩萨,隋代嘉祥大师疏《法华经》时说:“药王者,过去世以药救病,因以为名。”据《观药王药上两菩萨经》讲,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本是一对兄弟,一名星宿光,一名电光明,他们在过去世因以各种草药供养诸比丘众,所以被大众赞为药王和药上。后来他们还得到释迦佛的授记,要在将来世修道成佛。另据《法华经》的《药王菩萨本事品》记,药王菩萨曾以香油涂身,燃臂供佛,因此他也是护持《法华经》的诸大菩萨之一。药王菩萨的形象,唐不空所译《法华曼荼罗威仪形色法经》中记,顶戴宝冠,身披天衣及各种美妙华鬘,绀发垂耳,以璎珞、环钏为饰,以细锦为腰巾、赤绫为带,相好庄严,身光遍耀。左手定拳着膝,右手慧云上日,结跏趺坐于宝莲台上。民间常常把药师琉璃光佛与药王菩萨的本体相混淆。

药师佛的左右胁侍更常见的当然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日光菩萨全称为日光遍照菩萨,据唐玄奘翻译的《药师如来本愿经》中说,药师如来国土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单独出现的日光菩萨像并不多见,常常是与月光菩萨、药师佛构成一佛二菩萨的格局。这时的日光菩萨像一般为身披天衣,头戴宝冠;或手持莲花,莲上有象征太阳的日轮。也有以手托日轮的。在密教中,日光菩萨被置于胎藏界曼荼罗内,这时他的密号为威德金刚。其形相为身肉色,菩萨形,左手执宝幢,右手结与愿印,坐于赤色莲花上。月光菩萨是药师佛的另一胁侍,全称月光遍照菩萨。单独出现的月光菩萨像也不多。而作为胁侍菩萨,与释迦佛的胁侍文殊、普贤,阿弥陀佛的胁侍观音、势至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手中持物略有不同。月光菩萨手持带有半月的青莲华,或是手托一轮明月。在密教的金刚界曼荼罗内,他密号为清凉金刚。这时月光菩萨的形象为身白色,左手作拳安于腰边,右手持莲,上有半月。在胎藏界内的月光菩萨,其形相是身黄色的童子形,左手持附有半月的细叶莲花。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不知道师兄问的是哪种关系,是竖三世佛关系吗。如果是末学以以下方便说来阐述:

燃灯佛:过去佛,释迦摩尼佛在因地修行时遇到过的佛,供养过的佛。

燃灯佛为过去佛中之最著名者,在诸经论中,颇多以此如来为中心而说其前后出现诸佛之事例者。《大毗婆沙论》中说释尊于第三阿僧只劫曾遇七万七千佛,其中之首位,即为燃灯佛。然灯佛授记,对于释尊的历劫修行,是一关键性大事。因为确认然灯佛授记时,菩萨得‘无生法忍’,然后‘菩萨为欲饶益有情,愿生恶趣、随意能往’大菩萨的神通示现,普度众生。

释迦牟尼佛:现在佛。所有佛都是他让我们知道的,所有佛法也都是他传给我们的。不用多说了。

弥勒佛:未来佛。也是下一尊示现在我们人间的佛。现在在兜率天内院以弥勒菩萨身份说法,下一次人寿到8万岁时,会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说法。是贤劫第5尊佛。

南无阿弥陀佛:念其六字名号直接意思当然就是想皈依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法门,本来就是阿弥陀佛所发的接引众生的愿,选择的最容易的念佛法门。只要信愿行具足,哪怕临终十念,万人念万人去,不容怀疑。

世尊说过末法时期净宗成就,也就是末法时期跟性好的众生太少了,开悟太难,更别说直接成佛。随意各个宗派的修行人也都会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不光净宗现在各个法门的同修平时也会念阿弥陀佛,甚至也成为了学佛人的一种问候语。

另外也有横三世佛的说法,如下供参考:

东方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一般祈祷于药师佛,主要目的在于祈求现世安乐。药师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灾、延寿、去病,许多老者、病人都会礼拜药师佛,以求健康长寿。

中央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他是这个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藏传佛教崇敬的大日如来。

西方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一般祈祷于阿弥陀佛,主要目的在于祈求死后的解脱。汉传佛教认为,阿弥陀佛主要是以其愿力,引渡众生到极乐世界,脱离苦难的轮回,故亦号“接引佛”。在藏传佛教,他被称为月巴墨佛,也是长寿的象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6-20
释迦牟尼佛和诸佛都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像是没有区别的。但是他们在因地发的愿是不一样的,释迦牟尼佛发了五百大愿,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药师琉璃光佛发了十二大愿。在佛像上区分要看佛像结的手印。释迦牟尼佛是双手托钵在腿上,药师佛是持宝塔。阿弥陀佛是结弥陀接引手印。 燃灯佛的手印说不清,上传一个图片。
第4个回答  2015-11-15
燃灯佛,梵文Dipamkar,意为「锭光」,德文Dipamkara,英文Dipankara,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贵.《瑞应本起经》卷上所述,释迦牟尼过去世曾是虔诚敬佛的善慧童子,当时他曾重金买下一枝稀罕的五茎莲花,供养给燃灯佛。由于莲花是佛教中的圣花,五茎莲花更是圣花中之珍品。因此,这个供养使燃灯如来深为高兴,佛在欢悦之余,给这位佛子(释迦的前身)授记,预言他将在九十一劫之后的此贤劫时成佛,授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的意思,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生于印度,35岁时经过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觉悟,立身成佛,号称释迦牟尼,是当今娑婆世界的教主。
阿弥陀佛 ,梵文 Amita-buddha, 意为无量觉、无量佛,也称无量光佛 ,或无量寿佛 (梵文 Amitāyus).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住持佛,他以观世音、大势至两位大菩萨为胁侍,在极乐净土教化不退转菩萨,并接引十方一切众生到他的净土去继续修行以致成佛.
药师佛。能除生死之病,故名药师;能照三有之暗,故云琉璃光。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率领着日光遍照与月光遍照二大菩萨等眷属,在东方净土化导众生。
佛像是有区别的,主要是姿势上的区别。释迦牟尼佛手势主要为说法印(一向前、一向下),药师佛主要为手托宝塔,阿弥陀佛主要为手托莲花,燃灯佛手势也是为说法印(一上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