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会战

如题所述

1942年初,日寇将进攻香港,英国求援。蒋介石由湖南第九战区(薛岳)调李玉堂第三军和欧震的第四军由长沙出发经韶关到深圳,支援香港。武汉日军司令阿
南得知后,即向长沙发动牵制性进攻,轻易地突破川军王陵基、杨森等部防线,渡过汨罗江,一直到达长沙外围。薛岳令川军留敌后威胁其侧后,调回李玉堂的第三
军,令其坚守长沙市。时逢李军长已被蒋革职,李对薛说:"我的职都被撤了,怎么指挥打仗?"   薛岳说:"你打嘛,我担保不撤你的职。"
  李玉堂回到部队,将薛岳的话原原本本向全体官兵们作了传达。官兵们也都愿成人之美,齐心协力打退敌人进攻,以保李玉堂的军长职。故那一仗第三军打得很
拼命。
  战斗之中,李玉堂又施"巧计"。在长沙市街战,每守一条街,就将前面几条街烧掉。我们当时戏呼之为"火障碍",日寇在火障碍面前无能为力,虽进攻数
日,毫无进展,敌人本无一定要攻占长沙的企图,又遇着李玉堂军的坚决抵抗,并见欧震等南调部队已调回湖南,牵制目的已达到,兼之后方又受威胁,弹药枯竭,
就向后撤退,这就是所谓长沙第三次大捷。

日军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其实是为配合华南日军进攻香港;这次战役日军本来就准备进行有限度的攻势,有机会当然可乘机歼灭部分国军。可开始比较顺利,接下来香港也到手了,11军军长阿南就想乘势拿下长沙,他完全不顾这是严冬作战,并且弹药不足。最后日军意识到国军抵抗程度超过预计,立刻知难而退了,所以有所谓“长沙大捷”的战报。实际上国军方面根本拿不出日军大量尸体和缴获装备,来证明这次“大捷”存在过。

第三次长沙会战无论规模还是参战兵力都远远不如抗战初期的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之所以在中外有名可能和太平洋战场有关,第三次长沙会战正逢日本发
动太平洋战争,横扫东南亚之机,中国战场爆一个“大捷”出来,能够鼓舞东南亚地区英美军队的士气,因此吹得比较厉害,英美也有很多人帮着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