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4架无人机飞入中国领空后,为何再也没有飞出了?

如题所述

放眼望去,你会发现从古至今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几乎是我们人类根据想象,再借助实践自己研发创造出来的。在《宋书·礼志五》中有记载:“至于秦汉,其制无闻,后汉张衡始复创造。”当研究了我国古代历史后,不难发现,我们中国人自古便是十分好学并且善于、乐于学习。《战国策·秦策一》中有一个成语叫做“悬梁刺股”。这说的是两位热爱学习的人物,一位是东汉的孙敬,另一位是战国时的苏秦。两人都是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品格,经常学习到深夜。



在古代时期,古人也创作了诸多关于好学的诗词,如唐代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以及宋代陆游的《读书》:“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这样的精神是自古传承下来的,勤奋好学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品质,这是融入了我们中国人血液之中的。今天我们能有这样的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它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实现中华的伟大复兴。

01

古代时期,我国一直在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我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国。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世界文化、经济的中心,是世界上的强国大国,各个国家竞相向我们朝拜学习,效仿我们。清朝中后期的闭关锁国局限了我国的发展,我们没有意识到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被迫打开国门。好在我们的先辈们并未放弃,他们向国外先进方面学习,又不断内省自己,终于我们站起来了。



但是一开始我们面临的压力十分巨大。尤其是面对着虎视眈眈,想抑制我国发展的一些国家,我们急需增强自己的国防力量。但那时工业以及科技发展水平落后,远远达不到世界水平。反观美国,在历经工业革命得到新生,美国趁机崛起,摇身一变成为超级大国。在科技研发,武器制造方面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且美国尽心研发武器方面的前沿高端技术,装备方面是超出了其他国家一大截。

02

在冷战时期,美苏摩擦不断,两国对立充斥着火药味。上个世纪,双方争夺的焦点瞄准了越南,在美国的挑动下,越南战爆发争,结局只是两败俱伤。越南在与美军交战过程中,逐渐摸透掌握了一些教训,并对此实施了相应对策。美如此便吃了亏,于是也制定了一些新对策——升级空军力量。随即,美便在空军方面加大了开支力度,不断研发更新空军新式装备。正因为如此,其空军力量不断地得到了强化。



美军几次飞行作战发现效果理想,于是动起了歪心思。把目光转移到了,美军想用同种方式进入中国。在当时,我们的武器装备是落后于美国的,许多新型武器我们前所未闻。然而,美国派出的24架无人机飞入中国领空后,为何就再也没飞出去了?发生了何事?这不禁让人们感到奇怪,难道我们以前是用了什么魔力击落了美军的无人机?

03

这其中当然是有原因的。实际上是国人的智慧发挥了大用处,虽然我们当时的硬件装备不如美国,但我们可以从战术方面上发挥我们的长处。在发现不怀好意者来犯时,我们便利用了一种战术——迂回战术。我们采取此战术将美军无人机引至埋伏圈套里,最后成功击落了它们。



击落了敌机,这可是一个研究进步的大好机会。我们把无人机的残骸收集起来进行回收研究。在我国众多科学家、科研团队的攻坚研发学习下。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详细地了解了无人机的组成,将其内部构造了解的细致入微。随后我们根据研究结果制造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无人机。这让人不得不感叹我们的学习能力。



美不但没有如愿,还将自己的新技术拱手献人。经过多年的试验实践,我们的国产无人机问世,成功起飞。美国才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制造的无人机身上有他们制造的飞机的影子。美国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是他们咎由自取。

结语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真的善于、勤于学习。建国初期我们很多中大型设备装备都无法自给自足。但正是因为我们这刻苦钻研,勤于好学的精神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不断进步。经过我们刻苦的努力,我们的技术已经在短时间内飞速提升,我们的国际地位在一步一步的上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2
因为这是对我国领土和主权的挑衅,我国立即做出反应,将24艘无人机,全部打落。
第2个回答  2021-01-12
那是因为美国的这些无人机侵犯到了中国的一些合法权益,所以中国是不允许他们流露出去的。
第3个回答  2021-01-06
美国无人机飞入中国属于侵犯了中国的领土权,况且具有偷窥中国的嫌疑,所以再也没有飞出去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