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交换理论

如题所述

社会交往的研究中最具有影响的理论。

这个理论对社会交往中的报酬和代价进行分析。提出那些能够给我们 提供最多报酬的人是对我们吸引力最大的人。而且我们总是尽量使自己的社会交往给自己提供最大报酬。为了得到报酬,我们也要付出报酬。因为人类社会的原则是互相帮助,别人给了你好处你要回报,社会交往过程因此可以说 是一个交换过程。

扩展资料: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与另一个人的交往或友谊所得到的报酬和所付出的代价是心中有数的。尽管人们并不特别去计算这些报酬和代价,人们主要关心的是某个关系的总结果,即总的来看,这种关系是使自己得到的多(报酬多于代价),还是使自己失去的多(代价多于报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社会交换理论内容介绍:

1,这个理论对社会交往中的报酬和代价进行分析。提出那些能够给我们 提供最多报酬的人是对我们吸引力最大的人。而且我们总是尽量 使自已的社会交往给自已提供最大报酬。

2,为了得到报酬,我们也要付出报酬。因为人类社会的原则是 互相帮助,别人给了你好处你要回报,社会交往过程因此可以说 是一个交换过程。

3,对社会交往的研究中最具有影响的理论

决定一个平社会交换理论衡的因素:主要有3个因素,社会规则、相对资源和最小兴趣原则。

1,社会规则

社会规则往往决定着在社会交往的关系中谁的影响力最大。在工作环境里一般人都懂得职位低的人要服从职位高的人的命令和决定。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则比子女有更大 的影响力量。在传统家庭中,男人比女人有更大的权力。这些人 的力量和权力都是来自于社会上共认的规则。

2,相对资源

资源是指任何可以帮助交往的双方达到目的的东西。当交往的双方所具备的资源不一样时,占有较多资源的 一方就具有更大的力量。如夫妻双方中,工资高、学历高、好工 作,或是漂亮的外貌都可以是一种资源,如果一方具备的资源大 大高于另一方,具有高资源的一方就会具有较大的力量。

3,最小兴趣原则

决定交往过程中双方力量的另一个因素是,双方对交往关系的依赖性。在一些交往关系中,双方互相吸引,互相需要,因而力量是平衡的。然而,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更需要建立或继相互之间的交往关系,双方的力量就会产生不平衡。对建立交往关系兴趣较小的一方会占有更大的力量。这种现象被称作最小兴趣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对交往关系兴趣最大、依赖性最大的一方,往往要处处服从另一方的愿望以保待关系的继续。

以上内容参考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mTMkkfjirjekp0AJgIDzfNqz7MJN2MZyg3NyiM7QO95qAqhjM7Oe6SoH00FkHj1_jy53OUA9Cq57ffa6aE-tK
第2个回答  2014-01-06
交换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它认为一切社会政治现象都可以通过人们之间的物质与非物质的交换来解释,并以此为中心构建一种新的关于社会政治关系的理论模型。
  交换理论可以追溯到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和法国社会人类学家C.列维 -斯特劳斯的人类学研究。系统的交换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G.C.霍曼斯结合操作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与经济学的一些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他在《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1959)中提出交换理论的基本思想,在《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1961、1974)中对之进行了总结和完善,提出了一系列命题,认为人的活动是商品,人们的社会活动就是旨在通过物质与非物质的交换来追求最大利润。霍曼斯的交换理论使社会学更接近经济学。美国社会学家P.布劳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中运用交换理论分析权力问题,并试图建构一种关于社会政治关系的理论模型,使交换理论更接近政治学。在布劳看来,交换是社会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过程,主要包括微观结构中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宏观结构中组织与团体之间的关系。社会吸引与互惠的过程导致了社会交换的产生。交换过程中的不平衡势必引起地位与权力的分化。集体赞同一种权力则可使之合法化,反之,集体否定这种权力就会导致反抗。因此,社会交换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团结与整合,另一方面促使了社会的反抗和分裂。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的社会交换过程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组织与团体之间的交换一方面会促进他们的联盟,另一方面也导致统治的产生。由于直接交换的内在局限性,间接交换往往更加普遍。间接交换必须借助社会价值才能进行。这些社会价值可以区分为作为分化媒介的特殊主义标准、作为整合媒介的普遍主义标准、作为组织媒介的合法化的价值和作为变革与改组媒介的反抗理想。正是通过社会交换所引起的这种权力分化、整合、组织与反抗,在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上才会维持一种反复地打破平衡和恢复平衡的辩证运动模式。交换理论在当代西方政治学中仍颇有影响。
相似回答